正文 學習多元智能理論,建構新的高職語文評價體係(2 / 2)

三、堅持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完善學生的自我認識

高職語文的教學對象是一群特殊群體,作為高考的失敗者,他們大部分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語文基礎普遍比較薄弱。在教學過程中,堅持學生自評和互評相結合的培養考核方式,對於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實現共同進步有著積極意義。

(一)學生自評

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最了解,是否真的用功了?是否收獲了?也許隻有他們才真正知道答案。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我們堅持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自我評價。每學期開學發放成長表,讓學生記錄自己成長的點點滴滴。

期末發放問卷調查,讓學生對自己一學期的表現打分。具體分為口頭表達能力、理解能力、閱讀能力、自己的進步情況,對老師的授課是否滿意等。正如《道德經》所說,“自知者明,自製者力,自勝者強”。自我評價有助於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督促學生自主學習,更有助於老師正確評判學生,真正實現學生成長和教師進步。

(二)學生互評

“以人為鑒,才能明得失”。在平時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們一直堅持讓學生相互評價。如在詩歌朗誦會上,我們按學號將兩人分為一組,當兩人一起完成詩歌朗誦任務後,除了第一組由老師點評外,其他組則由朗誦完的上一組同學就優點、不足進行點評。在“我的‘最’大學”故事會上,單號同學講完故事後,請雙號同學點評,老師則在學生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性評價,並計入平時考核中。學生的互評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容易在學生中達到相互學習、相互比拚的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堅持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考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克服自己的學習惰性,保持足夠的清醒,有助於幫助老師客觀、全麵、正確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判斷。

四、加強團隊協作訓練,協調人際關係

教育部《關於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將素質教育貫穿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始終。學校在全麵推進素質教育過程中,要以素質教育思想和觀念為指導,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使學生既具有較強的業務能力,又具有愛崗敬業、踏實肯幹、謙虛好學和與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工作。”[3]現代社會,團隊協作被企業視為員工的一種重要職業素養和選拔人才的重要標準。高職語文教學要與時俱進,不斷探尋新的教學方法,推進職業教育改革。

在詩歌朗誦會上,我們按學號將兩個人分為一組,要求兩人必須一起完成詩歌朗誦任務。不管對方是否學習不認真,是否經常曠課,若其中一個同學沒有出席,另一個同學的分數直接降下一個等級。通過這樣的活動我們發現,平時有曠課陋習的同學竟然一個都沒少,而且表現得特別認真,這就是團結的力量。很多同學反映這樣的活動有利於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有利於凝聚班級力量。在講授《金嶽霖先生》這篇文章時,對於遷移訓練部分,我們以小組為單位,要求學生在15分鍾內選定其他組的一位同學,仿照文中幽默詼諧的漫畫筆法,抓住人物主要特征,簡要勾勒人物形象。學生的寫作手法雖然生澀,但每一組都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同學形象,如穿著沙灘褲頂著烈日,拿著飯盆奔赴食堂的班長;不會縫補卻願為室友服務的宿舍長;愛喝椰奶的“椰奶小王子”……透過這些文字,我們看到了真實的學生,並感受到了學生的人格美。分組合作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能夠訓練學生分工、協作、團結和配合的能力,有助於增強學生的職業發展後勁。

發揚團隊協作,完善人際智能評價考核,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不但有助於消除人際交往中的不和諧現象,還能訓練學生的適應性,增進學生之間的理解,學生畢業後更容易受到企業的歡迎。

五、結語

我們應學習多元智能理論,建構新的高職語文多元化評價體係,發展高職學生的優勢智能,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滿足學生未來職業崗位能力的需求,使高職語文教學更好地體現高職教育的特色,順利實現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Z].國發[2002]16號,2002-11-22.

[2](美)卡耐基,著.嶽玉慶,薑雪梅,譯.人性的弱點[M].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2009:I.

[3]教育部.關於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Z],2000-1-17.

[4]馮克誠.霍華德·加德納與多元智能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的原理、結構和教育學意義[M].北京:北京學苑音像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