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綜合征的產生,有其生理與心理兩方麵的原因1.生理變化
更年期的特征主要表現為月經從紊亂、不規則到完全停經,平均年齡在45歲。
習慣認為,停經是腦下垂體分泌的性激素減少,使卵巢逐漸萎縮,它所分泌的雌性激素也逐漸減少,這使雌激素濃度降低。但到了停經後期,這種狀況反饋給腦下垂體,垂體為了維持內分泌的平衡,就又增加性激素的分泌,從而引起血管舒張與新陳代謝失調,造成婦女頭痛、暈眩、疲倦、情緒波動、喉部痙攣、失眠、心悸、煩躁不安與性冷淡,以及頭部、頸部與上胸漲紅、出虛汗、關節疼痛和近似發熱感覺等一係列反應。
2.心理矛盾與衝突
更年期的許多變化,並不全是生理原因造成的。許多症狀,如女性產生的一些人格上的變化:敵意、憂鬱、自責、感情控製力減低,愛、恨、嫉妒等感情比以前強烈,出現神經質的情緒反常等,也在這個時候達到高峰,這可能是巧合,並不是停經造成的,還有更深層次的心理原因。
年齡角色引起的心理困擾
多數女性對停經期是有思想準備的,但對心理上可能出現的變化則準備不足。
首當其衝的是無法接受“準備變老”的觀念。情緒變化最大的女性,往往是把自己的青春偶像化了的人,固守女性魅力是青春美貌的觀念,所以她們不願意接受成為中老年人的事實,並公開加以反抗,或者用化妝、服飾來掩飾自己。一旦這些不能奏效,就會帶著許多遺憾進入中老年期,變得憂慮、激動、懊悔、痛苦和悲觀。
更嚴重的也是適應力最差的、本來就有輕微神經質性格的女性,這時期可能變得精神抑鬱,懷疑自己有種種疾病,最後真的出現各種精神不良症狀。
對中老年期人生角色轉變的不適應
發現自己已經進入衰退期後,女性覺得青春易逝,人生短促,進而感到前途渺茫。由於子女長大,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業,使這些母親麵對突然冷清下來的家庭,心裏備感淒涼。過去有幹不完的家務,現在家庭出現變化了,空閑也成了難以對付的難題,隨著熱鬧忙碌的家庭忽然變得冷清和空虛,不安情緒也就油然而生,不過,也並不是所有女性的人生課題轉變都會如此。
凡是隻會扮演一種社會角色(如“母親”),並演得很好、很出色的人,一旦子女離開,就會極度不安。相反,平時能充當多種角色(如朋友、母親、同學、同事)的人,其可塑性就比較強,適應性也比較好。另外平時獨立性比較強,有自成體係的興趣圈子的女性,到了更年期仍能開拓自己的誌趣範圍,她們的煩惱憂慮就比較少。
更年期綜合征會給人們的健康帶來嚴重的危害,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使自己順利度過更年期呢?
1.順應規律,坦然麵對
首先,要認識到更年期心理的異常反應是自然規律,一定要正確對待和做好自我保健,不要使自己處於孤獨的境地和承擔超負荷的工作。其次,認識到更年期隻是人生的一個必然階段,是不會長期存在的,進入更年期後,身體會做出自身的調節,從而使生理和心理都達到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不要對更年期存有恐懼心理,要坦然麵對。第三,認識到衰老是不可抗拒的現象,長生不老是不可能實現的。
正視更年期的心理變化,保持愉悅的心情,這對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2.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好應對準備
第一,即將進入更年期的“準老人”一定要了解有關更年期的常識,正確認識更年期的必然性,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以便較快地適應更年期這個特殊的人生階段,避免和減少更年期一些異常症狀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