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喪偶心理及其調節
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夫妻雙方到了老年,難免有一方先去。留下的一方往往痛苦不堪,憂思終日,這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害的。據統計,失去配偶的老年人,因心理失衡而導致死亡的人數是一般老年人死亡人數的7倍。喪偶是生活中最震撼心靈,最痛苦的事件,尤其對老年人來說是最沉重的打擊。
那麼,怎樣才能盡快擺脫和縮短喪偶後因過度悲傷而引起的心理障礙呢?
正確認識喪偶之事
老年人在喪失配偶後內心感到非常痛苦和孤獨,往往陷入對配偶深刻的懷念中。回首往事,總感到過去有很多地方對不住老伴,因此心情抑鬱,食欲不振。時間長了,導致身體免疫功能下降,常常會誘發這樣或那樣的疾病。對此,老年人要認識到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雙方中有一方先離開是很正常的。千萬不要存有自責心理,要節哀順變,冷靜地麵對眼前的現實。自己隻有好好地保重身體,好好地生活,才能對得起九泉之下的老伴,才能讓自己的兒女放心,才能讓親朋好友放心。
恰當地調節情緒
首先應轉移注意力,把原先居住的環境改變一下,或者換一個環境生活一段時間。這時應盡量避免獨居,盡可能與兒女居住在一起。也可以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如去老年大學上學,參加秧歌隊,幫助有困難的人做些事情等。這些活動可以使生活豐富和充實,使老年人從“無用”中獲得“有用”感,從而使生命得到升華。
適當的時候,還可以考慮再婚。
麵對喪偶的打擊,要更加堅強
每個人到了老年,可以說或多或少都經曆了一些挫折,對挫折也有了一定的承受能力。隻要自己能冷靜地麵對此事,再想想以前自己是如何戰勝挫折的,又該給兒女做什麼樣的榜樣,那麼很快就會振作起來,堅強地生活去。
3.再婚心理及其調節
再婚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內容,它不僅可以驅除老年人的孤獨,還有利於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但是老年人再婚有一些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
道德感的折磨
道德和法律製約著人的行為,在現實生活中製約人的行為的主要就是道德規範。陳腐的婚姻道德規範在老年人的心中根深蒂固,並製約著老人們的思想,當老年人產生再婚的念頭時,陳腐的婚姻道德觀念就將老年人追求晚年幸福的願望扼殺在萌發階段。此外,雖然社會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兩千年的封建文化思想,使得社會對老年人再婚也存有偏見。老年人總認為自己再婚是不道德的,怕別人說自己“老了還風流”。
情感障礙
情感障礙主要包括兩個方麵,一是與原配偶的感情。一些老年人,和自己原配偶的感情很深,對原配偶依舊忠貞,並且始終無法忘懷,難割難舍,而且還會認為另擇新偶是對原配偶的不忠,背叛了原配偶的感情。二是與兒女的感情。很多老人不敢再婚的原因就是怕傷害了自己孩子的感情。
如果老年人想要通過再婚來尋找晚年幸福,那麼在再婚之前,就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這些心理準備主要包括:
要有應付子女反對阻撓的心理準備
一般情況下,做兒女的都不懂得老年心理學,也沒有切身的體會,因此,不能理解喪偶獨身老年人的心境。當老人有再婚的意向或者是提出要再婚時,年輕子女總是在已故老人的遺像前哭哭啼啼,表達對已故老人的懷念,實際上是想從情感上折磨老人,使老人放棄再婚的念頭;或者是對老人說如果您不再婚,我們會更加孝順您,會經常來看您,讓您的晚年生活更幸福等;或者是幹脆來硬的,強行阻止老人再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