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領導人在聯合國
封麵報道
作者:何映宇
今年是聯合國成立70周年。9月28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發表講話。
嚴格說起來,這並不是習近平主席第一次在聯合國發表講話,2014年3月27日,他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的總部發表演講。那次是習近平主席第一次在聯合國專門機構,也是他首次在全世界麵前闡述他的“中國夢”構想。他說:“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相互促進的結果。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中華民族的先人們早就向往人們的物質生活充實無憂、道德境界充分升華的大同世界。中華文明曆來把人的精神生活納入人生和社會理想之中。所以,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雙飛的發展過程。隨著中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中華文明也必將順應時代發展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1974年4月,鄧小平率代表團出席聯合國第六屆特別會議。
在世界文明和平共處的前提下,中華民族正在煥發出越來越強大的生命力,中國夢也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讓全世界人民看到中國的自信心,雖然那不是聯合國大會。
這當然不是中國領導人第一次在聯合國亮相。
鄧小平刮起聯合國旋風
1974年4月10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參加聯合國大會第六屆特別會議並講話。
4月6日,身患重病的周恩來總理親自來到北京機場,和幾千名群眾一起,專程為前往紐約參加聯大特別會議的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舉行盛大的歡送儀式。
中央最初的人選並不是鄧小平,毛澤東設想是在對外經濟聯絡部部長方毅、對外貿易部部長李強、外交部副部長喬冠華三個人中選出一人率團出席。因為最初,北京方麵認為,中國代表在聯合國的第一次發言將以經濟問題為主,安排的是方毅準備發言稿,到會前不久才得知,聯大會議將集中關注中國的對外關係,王海容請示毛澤東,他點名要鄧小平擔此要職,喬冠華為輔佐。
傅高義在《鄧小平時代》中注意到了江青的反應,江青並不知道這是毛澤東的意思,但她知道,如果讓鄧小平登上聯大的舞台,肯定會加強他在國內外的影響,因而堅決反對。此時,毛澤東給江青寫信,要求她不要再對鄧小平出訪發表反對意見。於是,我們看到了,江青也出現在鄧小平訪美的歡送隊伍中。
1971年,聯合國大會剛剛恢複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那麼,鄧小平代表的,將是中國恢複席位之後其領導人第一次在聯合國的亮相,而鄧小平身負的一大重任,就是在聯合國闡述毛澤東“三個世界”的理論。發言稿是副團長喬冠華寫的,由於毛澤東是在最後時刻才決定鄧小平出訪,所以喬冠華隻有一個星期的時間來寫發言稿,幸好,喬冠華對毛澤東的“三個世界”理論理解得很透,他迅速寫完,交毛澤東過目。
毛澤東閱後批示:“好。讚同。”
鄧小平訪美,旋風九日。
看上去很年輕,但實際上鄧小平當時已經70歲高齡了。這個以堅強著稱,有“鋼鐵工廠”外號的鄧小平不負眾望,4月10日下午,鄧小平走上聯合國大會講台,他的發言獲得了巨大成功,掌聲經久不息。他說:“從國際關係的變化看,現在的世界實際上存在互相聯係又互相矛盾的三個方麵、三個世界。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和其他地區的發展中國家,是第三世界。處於這兩者之間的發達國家是第二世界。”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屬於第三世界。“中國現在不是,將來也不做超級大國。”
毛澤東通過鄧小平向世界表明,盡管他希望美國和中國一起對抗蘇聯,但是之前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訪美讓毛澤東懷疑美蘇正在勾結,他現在希望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聯合起來一同對抗第一世界兩個超級大國的霸權。
除此之外,鄧小平還代表中國政府向國際社會提出了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基本主張。他說,國家之間的政治和經濟關係,都應該建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國際經濟事務應該由世界各國共同來管,而不應該由少數國家來壟斷。會議期間,他還會見了一些重要國家的領導人,進一步闡述我國一貫奉行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聯大特別會議通過了《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和《行動綱領》,鄧小平代表中國在聯合國的第一次亮相可以用漂亮和完滿來形容。
4月19日,鄧小平率團回國,周恩來不顧身體虛弱,再次前往機場迎接鄧小平一行。回北京之前,鄧小平取道巴黎,這裏正是他年輕時留學、結識周恩來、加入共產黨的地方。1926年之後,他再沒回去過,此時故地重遊,鄧小平的心情久久難以平複。他在那裏喝咖啡、吃牛角麵包,和40多年前一樣。回國之前,他買了兩百隻牛角麵包和一些奶酪,回國後分送給周恩來、鄧穎超、聶榮臻等人,他們是1920年代和他一起,在巴黎留學的老戰友。隻是他的隨從人員想找到他曾經居住的地方,但一無所獲。
可以說,正是這次出訪紐約和巴黎,讓此時的鄧小平意識到,中國必須改革開放,必須走向世界,不能再走閉關鎖國的老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