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韋家勞軍(1 / 2)

韋氏家主就是韋國珍,楊彥還是有些印象的,於是讓人先請入中軍大帳,然後換了身衣服,才去接見,正見韋國珍與一名青年男子在帳內等候。

韋國珍笑嗬嗬的拱手:“老夫冒昧打攏,還望大王勿怪。”

楊彥心中一動,韋國珍前次稱呼自已明王,今次改為了大王,雖隻一字之差,含義卻大有不同,明王是泛指的尊稱,大王則是臣民對國君的敬稱,韋國珍換了稱呼,顯然是有歸心的打算。

楊彥也笑著拱手:“韋公客氣了,孤軍務纏身,未能出寨相迎,實是失禮之致。”

韋國珍連呼不敢,把身邊那名青年男子介紹過去:“大王言重了,這是犬子韋友曾。”

“民見過大王!”

韋友曾恭恭敬敬施了一禮。

楊彥煞有介事的打量了一番,才微微笑道:“韋郎一表人材,果不愧為百年世家,快快免禮。”

韋友曾稱謝起身,韋國珍又道:“大王大破石虎,振奮人心,老夫攜犬子前來,專為給大王賀喜。”隨即便掏出一份禮單,奉上道:“大王為國征戰,為民立命,我韋氏卻沒能盡力,甚是慚愧,是以備上薄禮一份,代表我家數千族人前來勞軍,請大王莫要推辭。”

‘又一個送錢的?’

楊彥覺得自己被七彩華蓋罩身,接過一看,有麥五萬石,粟米五萬石,羊五千隻,豬一千隻!

韋國珍從旁道:“老夫先行一步,糧米豬羊明日可送來軍中。”

楊彥突然意識到韋氏示好的緣由了,無非是自已接連數戰,場場勝利,充分展現出了實力,因此趁著春荒送糧示好,很可能繼韋氏,還會有別家豪強前來送禮。

要說楊彥不動心根本不可能,任皇後給家裏寫信,成不成還是個問題,更何況由洛陽過來需要從襄陽繞個圈,未必趕的及。

明軍每人每日配八到九升糧食,韋國珍送來的十萬石糧加上豬羊以足供全軍十來萬人食用十日左右,能夠極大的緩解軍中的糧食壓力,堪稱及時雨。

但楊彥也隻是一瞬間的心動,連任皇後欲讚助錢財都婉言謝絕,更何況韋氏送來的糧草?他有同樣的擔心。

另一方麵,他與任家沒有實質上的利益糾葛,任家僅存有投機鑽營的可能性,而關中大族不同,占田製,釋放奴婢都是將來的爆點,收了糧,難免會氣短心虛。

如果韋國珍真有捐糧的心思,就應該送往渭城,而不是長安大營。

楊彥搖頭笑道:“韋公的好意孤心領便是,可糧米牲畜不能收,請帶回去罷。”

韋國珍把楊彥的拒絕看成了客氣,不以為意的笑了笑:“大王可莫要嫌少,我家能力有限,隻是想為擊破羯賊盡自已的一份力,請大王勿要推辭!”

楊彥擺了擺手:“韋氏有此心意,孤心甚慰,更不會嫌少,但糧米真的不能收,若韋公有心的話,不妨以此賑濟難民,便是幫了孤最大的忙。”

韋國珍的笑容僵硬起來,不自覺的看向了韋友曾,韋友曾也是詫異萬分,父子二人大眼瞪小眼,眼裏滿滿的全是不敢置信!

連送上門的糧食都不要?

自古以來出征作戰,糧草多多益善,民間勞軍從無被拒的先例,在他們的料想中,楊彥應該說著無功不受祿之類的客套話,然後自已勸幾句,就著融濁的氣氛。半推半就的收下,這才是正理啊。

要知道,當初劉曜可是費盡心思從塢堡大戶的手裏摳錢摳糧呢。

韋國珍不死心道:“大王,糧草已在路上,明日便可送來,若是再送回去,恐怕....不合適吧?大王不妨破個例收下,如何?”

講真,韋國珍心裏挺不是個滋味的,劉曜伸手要錢要糧,那是能不給就不給,實在不行才摳一點出來打發,如今自已主動送,還得求人收。

楊彥沉吟不語,這令韋國珍心裏升出了一絲希望。

在期待中,楊彥點點頭道:“韋公言之有理,迢迢數百裏,帶著糧草來回奔波頗為不方便,倒是孤考慮欠周,既韋公堅持,糧草算孤向你借,兩年之內,必還清!”

韋國珍沒想到興衝衝的跑來,居然是這種結果,借糧與送糧有本質上的不同,送糧是實打實的恩惠之舉,他日有事相求也能說的上話,而借糧是我借你還,還完之後,兩不相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