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乞活軍(2 / 2)

其履曆不可謂不豐富,隻是細細一想,這和天下百姓什麼關係?

卞壼竟無言以對。

荀灌得勢不饒人,又道:“請問世叔,刁公主持土斷,士庶皆於暗中阻撓,家君尚從旁協助,世叔在做什麼?世叔嫌棄楊彥之出身金工,那侄女再問世叔,楊彥之以七拚八湊而來的數千人渡江赴任郯城,壯誌堪比祖逖,世叔除了送行,又做了什麼?

楊彥之大破石虎,攻占濮陽,此既永嘉之亂以來,前人所未有過之功績,而世叔你在哪裏?你既自命為忠,為何不渡江北伐,你又何資格質問楊彥之是什麼,至少他在拚命,在與胡虜撕殺。“

卞壼的臉的青一陣白一陣,又羞又憤,可是捫心自問,楊彥能做到的,自己能做到麼?

“哼!”

荀灌哼道:“楊彥之於江北推行占田製,此乃武皇帝所定,敢問世叔可有魄力於江東推行占田製?”

江東一個普普通通的庶族豪強,都有幾百上千頃地,在江東推行占田製,就等於革了全體世家大族的命,卞壼終於反擊:“江北戰亂,土地多為無主,故占田製易於推行,而江東積弊日久,你讓楊彥之來江東試試?“

荀灌輕笑一聲:”世叔莫要嘴硬,楊彥之早晚過江,到時征了你卞家的地,你可別叫喚。“

卞壼氣的猛一甩袖子,胡須都吹了起來。

荀灌又向溫嶠道:”溫公經曆過北方戰亂之苦,不知對楊彥之所作所為有何看法?“

很明顯,卞壼的氣勢被打下去了,溫嶠心知今趟必無功而返,隻得苦笑道:”溫某並未去過江北,暫時不予質評,景猷兄既心意已定,那溫某與望之兄就告辭了。”

荀崧倒也不是投靠了楊彥,而是荀灌在年後的勸說起了作用,這天下是司馬紹還是司馬衝當家,與他荀氏何幹?誰句難聽話,誰當權天下都是一個樣,民眾照舊流離失所,苦不堪言,況且元帝對荀氏莫名其妙的打壓,也讓他心寒。

一個六十來歲的老人,兩子年幼,長女未嫁,家事已經夠操心了,哪有精力再去操心國事?

荀崧什麼都沒說,目視著二人離去。

……

楊彥在穆陵關呆了三日,三日過後,收編已大致完成,遂領本部與五千降卒浩浩蕩蕩北行,田銳領剩餘人馬物資向魯郡行去,軍卒們無人排斥,畢竟穆陵關是山區,產出有限,曹嶷又沒有多餘的糧草供給,幾萬人日子過的緊巴巴,而魯郡乃魯國舊地,土地平坦肥沃,自然條件百十倍於穆陵關。

由穆陵關到廣固,不過二百餘裏,在離開穆陵關的第二日,進入了朱虛(今山東省臨朐縣)境內,這時,突有探馬來報:“報將軍,前方三十裏有乞活軍。”

“哦?”

楊彥一怔。

乞活軍是西晉末年至東晉末年馳騁於河南河北的流民武裝,每每作戰時,大呼乞活,故名乞活軍,是一股不容忽視的武裝力量,如李雄建立的成國,便是秦雍乞活軍為骨幹,後世桓玄的倚仗,則是來自於襄陽一帶的乞活軍。

而活躍在中原大地的,主要來自於並州,由東瀛公司馬騰率領南下乞食,多次與石勒作戰,悍不畏死,勇猛無匹,也是石勒的重點圍剿對象。

甚至陳川的部屬也可歸於乞活軍,陳川是乞活帥陳午的從父,在陳午戰死之後,因其子赤特尚幼,大帥馮龍、李頭等共推午從父川輔赤特,川遂自號寧朔將軍,陳留內史。

實際上隨著戰亂的持續,乞活軍很少流竄了,逐漸轉化為塢堡武裝,畢竟中原大地,赤地千裏,既便是四處流竄也難以就食,倒不如靜下心來耕作,另有塢堡守護,也能有效的抵禦外敵。

“騎兵披甲,列於前陣,全軍繼續向前!”

楊彥手一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