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的百科全書
奮鬥講壇
作者:王麗
《反杜林論》寫作於19世紀70年代,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中的一部卓越著作,是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無產階級鬥爭經驗和自然科學成就的概括和總結。它第一次全麵係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及其內在聯係,集中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在當時所達到的水平和所取得的成果,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譽為馬克思主義的百科全書。
一、《反杜林論》寫作背景
巴黎公社失敗後,馬克思主義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但是,由於德國工人運動組織的兩派德國社會民主工黨和全德工人聯合會,合並成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過程中所帶來的負麵影響,在德國工人黨內出現了偏離馬克思主義的思潮。1875年前後,歐根·杜林連續出版著作《哲學教程——嚴格的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公民經濟學和社會主義批判史》、《國民經濟學和社會經濟學教程,兼論財政政策基本問題》,以理論權威和社會主義改革者的身份向馬克思主義發起進攻。散布庸俗經濟學觀點,抹煞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對立,歪曲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學說,宣揚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用倫理社會主義對抗科學社會主義。杜林的理論以科學的偽裝,打著社會主義的旗號,得到德國社會民主黨內一些領導人的支持和保護,給當時的德國黨造成思想上的混亂。杜林對於馬克思主義的攻擊,不是理論上的分歧與獨立,是在思想上與馬克思主義爭奪對於德國工人階級的領導權。為了粉碎杜林的進攻,維護黨的統一和團結,捍衛馬克思主義的純潔性,在馬克思的支持下,恩格斯放下從事多年的自然辯證法研究工作,投入了批判杜林的戰鬥中。於1876年9月至1878年6月寫下了一係列批判杜林的文章,在德國黨的機關報《前進報》上陸續發表。1878年7月印成單行本,這就是著名的理論巨著——《反杜林論》。這部著作的問世,對於保衛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維護科學社會主義綱領,推動德國工人運動和整個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反杜林論》主要內容
作為一部論戰性著作,《反杜林論》通過對杜林主義的針對性批判,全麵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杜林推出的所謂新社會主義,是一套僵化的、機械的抽象知識體係。出於對杜林提到的所有問題給予明確回應,以達到澄清真相、教育德國工人階級的目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依照杜林體係的三個主要部分——哲學、經濟學和社會主義,分別對其實質進行針對性的揭露和批判。由此,恩格斯將馬克思主義分為三個內在統一的組成部分: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全麵闡發馬克思主義的實質精神和主要內容。《反杜林論》共分五個部分,即序言、引論、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序言共分三版,主要闡述三個問題:馬克思主義的產生、發展和廣泛傳播的鬥爭曆史;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係的核心;自然科學與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關係。序言為研究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指明了方向。引論分為兩章,是全書的總綱,其中對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及其內在聯係的闡發和論述,是貫穿全書的中心思想。引論中的概論部分重點論述評價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空想社會主義;論述科學社會主義的哲學基礎——唯物辯證法;提出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的創立,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
《反杜林論》哲學篇是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哲學教程》過程中完成的哲學論著,共分為十二章,除結論外,大體可分為唯物論、自然哲學、道德和法、辯證法四個部分。在《反杜林論》哲學篇中,恩格斯剖析杜林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世界觀,係統論證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批判了杜林唯心主義先驗論,闡明了唯物主義的反映論,論述了思維、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這一根本觀點。通過對杜林謬論的批判,恩格斯簡明地論述了意識的起源和本質,闡明了包括意識的相對獨立性和能動性在內的認識辯證法,論證了認識對實踐的依賴關係,從而堅持了唯物論的反映論,捍衛了在認識論基本問題上的唯物主義路線;批判了杜林的世界統一於存在的折中主義,論述了世界統一於物質這一唯物主義原理。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統一性是在於它的物質性。”隻有這個科學命題,才真正揭示出問題的本質:世界上的現象無論多麼千差萬別,都是根源於物質的統一性,都是物質的表現形態,都是不依人們的意誌為轉移的;批判了杜林在時間、物質、運動問題上的謬論,論述了運動是物質存在的方式,時間和空間是物質存在的形式。恩格斯深刻地批判了杜林的形而上學觀點,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運動觀。闡釋了物質運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並且是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永恒的、客觀的,它沒有起點和終點;批判了杜林在道德和法的問題上的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謬論,論述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真理、平等、自由和必然的基本觀點;批判了杜林的形而上學觀點,係統論述了唯物辯證法的三個基本規律——矛盾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