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心電圖是否正常,並結合臨床提出參考意見。
2.心電圖的報告方式
心電圖的報告方式可歸納為以下四類:①正常心電圖;②大致正常心電圖,指在個別導聯裏出現輕度異常的圖形;③可疑心電圖,指心電圖異常情況比大致正常者重;④不正常心電圖,指心電圖有明顯的異常改變。
四、心電圖的臨床應用價值
1.對各種心律失常診斷
(1)準確判斷心律失常異位起搏點的位置,並能進行定性分析,同時對心律失常的嚴重程度做出相應的評估。
(2)結合藥物實驗能準確評估心髒起搏和傳導功能。
(3)結合動態心電圖能捕捉到常規心電圖難以發現的心律失常,並能對心律失常進行定量分析等。
2.缺血性心髒病的診斷
(1)有助於缺血性心髒病的定性診斷,如心絞痛時因心肌缺血而造成的T波及ST段的異常改變。
(2)根據心肌缺血的心電圖圖形在心電圖導聯上的部位,可以推測心肌缺血的部位和範圍。
(3)可對急性心肌梗死作出定位、定性、範圍程度及分期的診斷。
3.提示心房、心室肥大結合
臨床對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法洛四聯症、風濕性心髒病、高血壓性心髒病、肺源性心髒病等都具有一定的診斷或篩選診斷價值。
4.提示
某些藥物(如洋地黃、胺碘酮等)的影響與中毒及電解質紊亂等。
5.監護
對危重患者、手術患者及心導管檢查的患者提供監護,對人工心髒起搏器的安裝和隨訪提供有價值的資料。但心電圖檢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樣的心電圖改變(如ST-T的改變等)可見於多種情況;許多心髒病(如心髒瓣膜病的早期),心電圖可以顯示正常。
小結
心肌細胞有產生電興奮的能力,其原理為心肌細胞膜內外的離子不斷流動,從而產生心肌細胞膜電位,膜電位包括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動作電位的過程就是心肌細胞發生除極與複極的電激動過程,心肌細胞在電激動過程中產生的微小生物電,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稱為心電向量。其與心電圖波形的形成關係密切。正常心電圖各波段的名稱及意義依次為:P波代表心房除極時間和電位的變化。前半支為右心房,後半支為左心房。P-R間期代表心房開始除極至心室開始除極的時間,即房室傳導時間。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極的時間和電位的變化。ST段指自QRS波群的終點至T波開始之間的時段,代表心室早期複極的電位變化。T波代表心室快速複極時的電位變化,在病理狀態下心電圖會發生異常改變。如急性心肌梗死的心電圖特點是:異常的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冠狀T波。典型心絞痛發作時的改變是ST段壓低,T波倒置。室性期前收縮心電圖為:提前出現的寬大畸形的QRS綜合波,T波與主波的方向相反。在房室傳導阻滯中,僅為傳導延緩者為一度,出現QRS脫漏的為二度,P波完全不能下傳為三度。在學習異常心電圖的過程中,要理解其產生的機理,在理解的基礎上才可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思考題:
1.名詞解釋
心電軸早搏心房顫動病態竇房結綜合征。
2.簡答題
(1)急性心肌梗死、典型心絞痛的心電圖特征有哪些?
(2)何為預激綜合征?典型的心電圖特征是什麼?
(3)前壁、前間壁、廣泛前壁與下壁心肌梗死的梗死波常見於哪些導聯?
(4)簡述心房顫動的心電圖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