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觸診的注意事項
①觸診前應向被評估者說明觸診的目的和可能造成的不適感,以消除被評估者的緊張情緒。②檢查時環境要安靜,室溫適宜,光線充足,被檢查部位要暴露充分。③評估者站在被評估者右側,麵向被評估者,以利觀察其麵部表情;被評估者取仰臥位,雙手置於身體兩側,雙腿稍屈曲,並略分開,以使腹肌鬆弛。必要時應有第三者在場。④觸診時手要溫暖、幹燥,動作要輕柔,由淺入深。先檢查健側,然後再檢查病變處,並耐心指導被評估者作好配合動作。⑤行下腹部檢查時,必要時應囑被評估者排尿或排便,以免將充盈的膀胱或糞塊誤診為腹部包塊。
3.叩診
是用手指或手掌叩擊身體表麵某一部位,使之震動產生聲音,根據震動和音響的特點來判斷被檢部位髒器的狀態有無異常的檢查方法。叩診多用於分辨被檢查部位組織和器官的位置、大小、形狀和密度,如確定心界的大小與形狀、胸腹腔內有無液體或氣體、肝脾的邊界等。
(1)叩診方法
根據叩診的叩診方法有以下兩種。
1)間接叩診法
此法最為常用,評估者以左手中指第2指節緊貼叩診部位作為板指,勿加重壓,其餘四指稍微抬起;右手指自然彎曲,用中指指端叩擊左手中指第二指節的前端。叩擊方向應與叩診部位的體表垂直,叩診時要以腕關節及掌指關節的活動為主,避免肘或肩關節參與運動,叩擊動作要靈活、短促且富有彈性,要有節奏,叩擊力度要均勻適中。叩擊後,右手指應立即抬起。同一部位隻需連續叩擊2-3次(必要時可重複)。叩診過程中左手中指第二指節移動時應抬起離開皮膚,不可緊貼皮膚進行移動。叩擊的力度應根據病變髒器的部位或被檢部位範圍的大小、深淺來決定。病灶或被檢部位範圍小、位置淺,宜采取輕叩法;被檢部位範圍較大,位置比較深,則使用中度叩診法;確定心髒或肝髒的相對濁音界時或病變位置距體表深遠則需使用重(強)叩診法。
2)直接叩診法
評估者用右手食指、中指、環指三個手指並攏的掌麵直接拍擊被檢查的部位,根據手指下的震動感和拍擊的音響來判斷病變部位的方法。適用於胸、腹部麵積較廣泛的病變,如肺實變、胸膜肥厚、氣胸、大量胸水和腹水等。
(2)叩診音
叩診時被叩擊部位產生的反響稱為叩診音。由於叩診部位的組織或髒器的密度、彈性、含氣量以及與體表之間的距離不同,會產生不同的叩診音。根據音響的強度(振幅)、音調(頻率)及振動持續時間的不同,臨床上將叩診音分為如下五種。
1)清音
是一種頻率為100-128次/s、音調較低,音響較強,震動持續時間較長的非樂性音,是正常肺部的叩診音。
2)濁音
是一種音調較高、音響較弱、震動持續時間較短的非樂性音。生理情況下,叩擊少量含氣組織覆蓋的實質髒器所產生的叩診音為濁音,如心髒、肝髒的相對濁音區。病理情況下,當肺組織含氣量減少(肺炎)時病變部位叩診為濁音。
3)鼓音
是一種和諧的低音,類似擊鼓聲,與清音相比音響更強,震動持續時間也較長。在叩擊含有大量氣體的空腔髒器(胃泡)時出現的叩診音,是正常腹部的叩診音。病理情況下見於肺內空洞、氣胸、氣腹等。
4)實音
實音也稱絕對濁音和重濁音,是一種音調較濁音高、音響更弱、震動持續時間更短的聲音。生理情況下,在叩擊未被含氣組織覆蓋的實質髒器時產生,如肌肉、心、肝、脾等部位。病理狀態下,可見於大量胸腔積液和肺實變等。
5)過清音
是一種音調較清音低,音響較清音強,介於清音與鼓音之間的聲音。病理情況下可見於肺組織的含氣量增多及彈性減弱時,如肺氣腫。正常兒童胸壁較薄,也可以叩出過清音。
(3)叩診的注意事項①環境安靜、溫度適宜;②被檢查部位要充分暴露,肌肉要放鬆;③叩診時要注意對稱部位的比較;④根據病情需要選擇適當的叩診方法和體位。
4.聽診
聽診是檢查者用耳直接或用聽診器聽取身體各部發出的聲音進行評估的方法。
(1)聽診方法分為直接聽診法和間接聽診法。
①直接聽診法:檢查者用耳郭直接貼附於被檢查體表某一部位進行聽診。此方法簡單易行,但聽到的聲音比較弱且不衛生,臨床上已很少采用。隻有在某些特殊或緊急情況下偶爾采用。廣義的直接聽診法還包括聽被評估者的語聲、咳嗽聲音(刺激性咳嗽,犬吠樣咳嗽)、呻吟、啼哭、喊叫、呃逆以及被檢者發出的任何聲音。
②間接聽診法:是用聽診器在被檢者體表進行聽診的一種方法。此方法衛生方便,可以在任何部位聽診,對聽診音有放大作用(強、清楚),適用範圍廣泛,是心、肺評估的重要手段。除心、肺、腹部聽診外,還適用於血管音、皮下撚發音、骨折麵摩擦音等。
聽診器的結構有耳件、體件和軟管三部分組成。體件有膜形和鍾形兩種。膜形適用於聽取高調聲音,如呼吸音、心音、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時發出的舒張期雜音、腸鳴音等;鍾形適用於聽低調聲音,如二尖瓣狹窄時的舒張期隆隆樣雜音。
(2)聽診注意事項
①聽診環境要安靜、溫暖和避風。聽診器的體件在使用前應保持溫暖。
②將檢查部位適當暴露,根據病情采取舒適體位,使其全身肌肉鬆弛,以便進行聽診。
③聽診前應檢查聽診器的耳件方向是否正確(一般耳件方向應朝前,與外耳道縱軸方向一致)、聽診器管腔是否通暢;有無斷裂、聽診器管道長度應為30-38cm,過長會影響聲音傳導。
④聽診時胸件要緊貼被檢部位的皮膚,避免聽診器胸件與皮膚摩擦而產生附加音。
⑤注意力要集中,聽診肺部時要排除心音的幹擾,聽診心髒時要排除呼吸音的幹擾。
5.嗅診
嗅診是通過嗅覺來判斷發自被評估者體表、呼吸道、胃腸道或嘔吐物、排泄物、分泌物、膿液和血液等的氣味,以此判斷其健康狀況的一種評估方法。具體操作方法是:評估者用手將被評估者散發的氣味扇向自己的鼻部,然後仔細判斷氣味的性質。
(1)汗液氣味正常汗液無特殊強烈刺激氣味。酸性汗液見於風濕熱和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解熱鎮痛藥物的患者;特殊的狐臭味見於腋臭等患者;腳臭味見於腳癬合並感染者。
(2)呼吸氣味呼吸呈刺激性蒜味見於有機磷殺蟲藥中毒;爛蘋果味見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氨味見於尿毒症;肝腥味見於肝性腦病。
(3)痰液氣味正常痰液無特殊氣味,若呈惡臭味,提示厭氧菌感染,血腥味見於大量咯血患者。
(4)嘔吐物氣味單純飲食性胃內容物略帶酸味,如為酸臭味,提示食物在胃內滯留時間過長,見於幽門梗阻患者;出現糞臭味可見於腸梗阻或胃結腸瘺患者。
(5)糞便氣味具有腐敗性臭味見於消化不良或胰腺功能不良者;腥臭味糞便見於細菌性痢疾;肝腥味糞便見於阿米巴性痢疾。
(6)尿液氣味呈濃烈氨味見於膀胱炎,由於尿液在膀胱內被細菌發酵所致;大量吃蒜或有機磷農藥中毒時,尿液可有大蒜味。
小結
健康評估的方法是通過觀察、交談、身體評估等方式收集被評估者的健康資料,健康資料的主要來源是被評估者本人,次要來源包括被評估者的家人、朋友、相關的健康記錄和各種檢查報告等。根據資料的來源不同可將健康資料分為主觀資料(健康史)和客觀資料(對被評估者進行體格檢查所發現的機體組織器官形態和功能的異常改變)。收集健康資料的主要方法是觀察、交談、身體評估。其中,觀察是首要步驟。觀察的內容包括:被評估者的年齡、外貌、步態、體位、神智、營養、精神狀況等。交談是評估者與被評估者之間有目的、有計劃的談話,其目的是獲取被評估者健康史的基本資料。交談時要注意選擇溫馨和諧的環境,適當的時間。在交談的過程中,評估者要態度和藹,語言親切,應用人際交往和溝通技巧,力爭獲取較全麵而真實的健康史資料。身體評估是指評估者運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與簡單的工具對被評估者進行體格檢查,以此獲取患者生命體征和組織器官病理變化的客觀資料。身體評估的基本方法為:視診、觸診、叩診、聽診、嗅診。在進行身體評估時,評估者應舉止端莊、動作輕柔、全麵仔細。健康史是關於被評估者目前和既往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主觀資料,其內容包括一般項目、主訴、現病史、既往史、個人史、婚姻史、月經史、生育史、家族史,其中,主訴和現病史為最重要的主觀資料。
思考題:
1.名詞解釋
症狀體征身體評估主訴現病史客觀資料主觀資料
2.簡答題
(1)現病史包括哪些內容?
(2)身體評估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其中叩診音有幾種?
(3)交談的內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