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裏之爭背後的惡俗社會煉金術
據報道,山東陽穀縣、臨清縣和安徽黃山三地爭奪西門慶故裏。陽穀將建設“水滸傳·金瓶梅文化旅遊區建設項目”,複原西門慶和潘金蓮的幽會地點。臨清提出打造“西門慶旅遊項目”,重修王婆茶館、武大郎炊餅鋪等。而黃山則聲稱將投資2000萬元開發“西門慶故裏”。
此事與之前的曹操、劉備、李白、趙雲等故裏的爭奪相比,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事實上,《金瓶梅》可算是一部最可憐的名著,因為它的初刻本,本無淫穢描寫。後經後人的加工偽撰,將之變成了一本禁書,如此也就將它烙印上淫穢之書的惡名。一直到了現在,仍有些讀者誤信,越是淫穢語言多的越是原書,否則都是被人刪減過的。因此,這個文化誤會無疑就被陽穀、臨清和黃山三地利用上了,然後將這種金瓶梅文化,投放到媚俗的文化邊緣,甚至有意地突出和放大其中的一些俗套細節。但是或許他們沒有明白,如此的文化運作才是真正的惡俗!
一直以來這些喧囂的文化名人故裏之爭,表麵上看起來,好像很多地方開始有了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所說的那種“文化自覺”了,有了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與自我創建的意識了,而且是扛著文化保護等大旗在進行。但是,稍一觀察我們便可以發現,這些地方的舉動的本質,無非就是利用了遺留的甚至是莫須有的“文化資本”來進行“社會煉金術”,僅僅是在利益的驅動下的政治經濟學行為,而文化就在“沒文化”的狂歡中寂寞著。
雖然當下社會這種文化商品化的狀態已經泛濫成災了,但是作為協調社會均衡發展的地方政府,也熱衷於專研此道,而罔顧這種做法的社會後遺症,真是令人失望。
事已至此,還是讓我們好好體會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的警告吧:一方麵必須注意到一個嚴酷的事實,這就是所有的資本形態最終都可以在經濟學中被簡化;另一方麵又必須防止把其他資本形態統統簡化為經濟資本,進而忽視其他資本形態所產生的特殊功效。
也就說,如果放任如此的社會煉金術盛行的話,那麼整個社會將會成為一個一切以利益為導向的功利化社會,最後,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利往的唯利是圖社會景象,也就真有可能噩夢般地成為現實了。
(作者:資深媒體人、博聯社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