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陳錦泉:錦繡人生似清泉(2 / 2)

快樂饋桑梓 認真作貢獻

香港,是陳錦泉先生生長、奮鬥的地方,他在這方熱土上書寫勵誌的人生。而此處往北的深圳橫崗,則是其父母的故鄉。所以在陳錦泉先生的生活裏,經常能聽到父母談到關於家鄉的故事,連他印象中,那裏的一草一木,似乎也因父母的牽掛,而顯出了溫馨的光芒。

後來,緣分使然,陳錦泉先生在姐夫的推動下,參加了荷溪(六村)同鄉會。在這個凝聚鄉親的團體裏,他慢慢熟悉了家鄉的狀況,也認識了越來越多與自己一樣,身處香港心繫桑梓的朋友。不知不覺中,他發現自己從服務家鄉的工作中獲得的快樂正在漸漸增多,便也日益投身其中,出心出力,不遺餘力。

了解故鄉,可知道自己的根源,陳錦泉先生簡單介紹了荷溪(六村)同鄉會的由來,在提及家鄉的詞句中,也多了幾份柔情與關懷:“深圳的橫崗,現在屬輿龍崗區,那裏生活著很多陳姓的族人,大家都是堂兄弟的關係。因為我們的祖宗是宋朝的時候,從河南遷移過來的,所以族裏的家譜差不多有上千年的曆史。”至上世紀,內地先後發生幾次移民香港的大潮中,橫崗地區近水樓台先得月,有不少同鄉南下謀生。他們雖紮根香江之畔,心裏卻一直縈繞著對故鄉的思念。因此,香港荷溪(六村)同鄉會便應運而生,並發展成為今日陳錦泉先生服務鄉親的平台。

通過付諸真心,認真工作,成效顯著,陳錦泉先生在荷溪(六村)同鄉會的工作得到會員們的交口稱讚,他開朗樂觀、慷慨大方的性格受到鄉親們的歡迎。長期以來,其在群體中的聲譽之高便不能同日而語。因此他被推舉為該會會長,擔起了更多會務,不僅從細微處把現行工作做好,還把工作做出特點、新意,不斷推陳出新地實現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

他們邀請橫崗、龍崗等地的宗親歡聚,營造現場長幼同樂的和睦氣氛,鄉情鄉味在其樂融融的氛圍中變得更加濃厚,仿佛大家在現實中的距離一下縮短了,彼此的心也貼近了,宗族的情誼,一如既往的維繫著。

他們不辭勞累,走訪有關政府部門,配合好相關的工作,將會務開展起來,熟絡了兩地,加強了合作,統籌了人數眾多的活動。在活動中,為了保證活動現場的井井有條,陳錦泉先生效仿遊輪上用顏色分配行李的方法,將各個社區用不同的顏色劃分,使現場秩序安排得妥妥當當,保證活動暢順地進行下去。

他們也會經常走訪,看看當地的長者、關注那裏成長的兒童,若有需求,便盡己所能,貢獻綿力。在每年舉辦的聯歡活動中,心思細膩的陳錦泉先生會帶上氣球一類的禮物送給孩子們,惹得他們展現天真的笑容;又為八十歲以上長者們贈送紅包,為他們帶點喜慶、輔之祝福。禮雖不重,但大家都能收到驚喜,獲得快樂,其中情誼早已不言而喻。

陳錦泉先生還自1999年開始,加入荷溪六村同鄉會有限公司(荷坳、黃閣坑、白灰圍、仙人嶺、車村、蒲蘆團)委員會,之後擔任主席,服務著這個成立至今四十年左右的社團,他又有另一種積極,也得到另一種的收穫和快樂。

人生在世,有人看到了眼前的人事,而看得更遠的人,則是具有眼界之人。陳錦泉先生的成長,便是逐漸形成眼界的過程,他以自己的努力,創作了自己意想不到的成績。在以後的歲月裏,他因此能站在新高度上,往更遠的地方眺望,觀賞到更多更美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