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佔中”活動非法霸佔及堵塞金鍾、旺角等主要道路,使得民生處處受創,特別是令貨運界的日常工作嚴重受阻。活動持續近一個多月後,業界更是怨聲載道,他們表示:“貨櫃碼頭貨櫃車司機和吊機機手職位需求減少20%,涉及700個職位;即使其它司機有工開,但因堵塞馬路,已令每輛貨車多付逾1,000元油費和時間。”對此,蔣誌偉先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佔領”行動是失去方向的,學聯不應以綁架港人利益作籌碼,否則做法與強盜亦無分別。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沒有強的國,哪有富的家?”蔣誌偉先生一方麵擔憂那些對現狀和自身處境不滿的年輕人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另一方麵他又語重心長地勸告年輕人,“美國前總統肯尼迪曾說過,‘不要問國家為你做什麽,而要問你為國家做什麽’。”並鼓勵香港年輕人用心地投入工作,投身於奮鬥當中。
做服務的同時,高瞻遠矚的他,看到了中港運輸業的大好前景,“這幾年兩地的物流業發展得不錯,特別內地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使得來自大陸的貨源數量龐大,亦蘊藏著巨大的潛力。而且,文件類物流量日漸增多,如用大貨車運送成本過高。”針對此,他建議省公安廳及海關開放一些小型貨車來往兩地,為物流業創造一番新天地。
當年,雷厲風行的蔣誌偉先生還被邀請擔任了某居屋的互助委員會主席,“那裏有五座大廈,此前,每到重大節慶之時,各座大廈各有主席,各自為主,重複舉辦活動,起到的效果並不好。”見此情形,他即與眾主席溝通,建議五座大廈集中人力物力,每年輪流舉辦活動,如此一來,大家參與感和積極性更高,活動自然大受歡迎。
自己的服務能帶給眾人便利,蔣誌偉先生的心中十分欣喜,“我很樂意把大家團結在一起,這麽多年所做的都是如此,無論是誰,我都從不視他人為對手,其實大家都想做好業內工作,有著共同的目標和理念,我就是希望顧全大家的利益,自然會贏得眾人的支持。”
人生好比行山
貴在堅持
漫漫人生,道路崎嶇,何嚐不像行山,起步時興奮雀躍,路至小半大汗淋漓,至半則雄心大挫,眺望終點,仍在白雲深處。放棄?堅持?毫無疑問,蔣誌偉先生選擇的是後者。他行了數十年的山,用汗水浸染出來的人生道理早已烙刻在心裏。他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行山,要一步步來,做人,要一步一個腳印。行山即做人,沒有放棄的一天,就定有成功的一天。”
可能是多年行山鍛煉的原因,蔣誌偉先生獲得一份上天賜予的厚禮:身型健壯,聲如洪鍾,舉手投足之間充滿魅力。熟知他的人都清楚,每周六早八點,如無要事在身,他都會一身運動裝準時出現在平日裏的集合點,等大家到齊,便有說有笑地往山上出發……
這個揮汗如雨的登山曆程,有人堅持了一天,有人堅持了一個月,而有人跟隨他堅持了幾年,甚至十幾年,遇到有人半途退出,難免會得到他一慣嚴厲的批評,“要來不用理由,不要有一千個理由。”
除去熱愛行山,蔣誌偉先生還是一個十足的網球迷,不單熱愛看網球賽,自己揮起拍來,絕對稱得上業餘選手中的佼佼者。他開心地向朋友們推薦,打網球的好處多多,可以讓人的全身得到協調鍛煉,而且一場網球下來,汗流浹背,返家洗澡後,不但疲勞全消,食欲大增,睡眠大好,長久堅持還可達到消耗多餘脂肪、減肥塑型的效果。
其實,運動中的那股韌性和堅持,其實也是蔣誌偉先生工作中所擁有的,年輕時的他從香港拉貨櫃車至汕頭後再折回,常常連續工作十幾甚至二十幾個小時而中途不休息,“以往,都是早上八點不到就離家了,直到晚上十二點多才回到家,四十多歲以前都是如此,風雨不改。”吃苦耐勞、自強自立的優秀品質,從他的身上延續到兒女身上,其兒女們中學時代就赴英留學,如今都以優秀的成績畢業返港,目前兒子就業於金融業,女兒則從事其興趣所在的空姐職業。在蔣誌偉先生看來,兒女步入社會,不依靠父母和社會,而是自己成就自己,靠自身力量在社會上打拚,擁有一番天地,也算是一種欣慰。
至今,從工作第一線退下來的蔣誌偉先生,仍保持著每天巡場的習慣,早早地,他就跑到葵湧、青衣、落馬洲視察一番,其它的事與場地經理溝通好之後,即投入到各種會務當中,僅過去兩年,據他粗略地估計,大概有參會一百二十多場,所佔用的時間和精力可想而知,他坦誠地說道:“每一次幫人解決問題都是開心的,當然也不是每件事情都能順利解決,隻要身體條件允許,我當然是義不容辭。”
勤力、用心、專注,離不開運輸業的蔣誌偉先生,幾十年的心血全部付諸於此,回報他的不單是個人成功的事業,更有千萬業界人士對他的尊重。未來,他會一如既往的關注業界發展,盡己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