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皮膚五官】小偏方(2)(3 / 3)

【具體做法】冬瓜皮、薏苡仁各30克,車前草15克。將冬瓜皮、薏苡仁、車前草同放鍋內,加水適量煮粥。每天1劑,連服7~10劑為1個療程。

【功效】健脾,利濕,行水。適用於脾虛濕盛之濕疹。

茅根綠豆飲

【具體做法】鮮茅根30克(切段),澤瀉15克,綠豆50克,冰糖20克。先煮白茅根、澤瀉,20分鍾後,撈去藥渣,再入綠豆、冰糖,煮至綠豆開花蛻皮後,過濾去渣,留汁即可。

【功效】清熱除濕,涼血解毒。適用於濕熱並盛型濕疹。

海帶瓜片湯

【具體做法】冬瓜250克,水發海帶100克,紫菜15克,黃酒、醬油、精鹽、味精、麻油各適量。將冬瓜去皮、切片,瓜皮備用。用瓜皮、瓜片同煮湯,棄瓜皮,加入海帶絲,煮沸2分鍾,調入黃酒、精鹽、醬油、味精後,倒入盛放紫菜的湯碗內,淋上麻油。佐餐食。

【功效】清熱護膚,祛濕止癢。適用於濕疹、蕁麻疹等。

增效經穴方

【具體操作】

以下列順序進行刮痧治療。項叢刮-項三線-太陽刮-麵部美容-曲池-外關-內關-神門-合穀-血海-委中三線-足三裏-陰陵泉-三陰交-太衝。

【功效】活血祛濕,涼血解毒。輔助治療濕疹。

蔥白、蒲公英治雞眼,還你一雙健康的腳丫

患者小檔案

症狀:雞眼皮膚角質厚,呈灰黃色或醋黃色,走路時有壓痛感。

管用小偏方:

1.取一棵蒲公英(普通藥店有售),將根部冒出的白色漿液塗在雞眼上,兩三天雞眼便慢慢向外脫落,一周便脫落幹淨。

2.將蔥葉頭割斷,用手擠其液(即蔥葉內帶黏性的汁液)。緩慢塗擦雞眼處,數次可愈。

我舅母從小就生活在農村,長年累月下地幹活,兩個腳板的角質層特別厚,呈灰黃色或蠟黃色,用熱水泡過後可以刮下一層粗皮來。有時走路多了,還會疼痛難忍。她打電話問我有沒有辦法治療這病。我告訴她,她腳上長的是雞眼。

雞眼是由腳上較突出部分的皮膚長期受壓或摩擦而形成的。由於腳負擔著很大的重量,並且經常站立、行走,在這個過程中,會不斷與鞋子產生摩擦,腳部的皮膚因此會增生很厚的角質。隨著行走的增多,角質層會進一步變粗變厚。由於角質層本來就缺乏水分和油分,當累積的角質變厚之後,若不注意保濕、滋潤,就會生成胼胝,且很容易脫皮、龜裂,形成雞眼。如果行走時鞋過緊,或腳部先天性畸形,長期重心固定,使尖端壓迫神經末梢,產生疼痛。如果你的腳上有了雞眼,可以用這個偏方去除。

具體做法:先把腳洗淨,趁濕用剃須刀片削掉雞眼頂部,直到能看到裏邊的豎絲為止。取一棵蒲公英(普通藥店有售),將根部冒出的白色漿液塗在雞眼上,兩三天雞眼便慢慢向外脫落,1周便脫落幹淨。

如果沒有蒲公英,用鮮大蔥效果也是一樣的。將蔥葉頭割斷,用手擠其液(即蔥葉內帶黏性的汁液)。緩慢塗擦雞眼處,效果極佳。

老中醫推薦方

增效驗方

荔枝核治雞眼

【具體做法】荔枝核適量。將上藥在太陽下曬幹,或置瓦片上(忌用鐵器)焙幹,碾壓成粉,用不加色素的米醋,混合如泥即成。將上藥塗抹患處,荔枝核粉泥須把周圍僵硬的皮蓋嚴,上附脫脂棉,用紗布包紮,每晚將腳燙洗後換洗1次,輕者3~5日,重者10日就可治好。

【功效】用於治療雞眼。

五倍子治雞眼

【具體做法】五倍子、生石灰、石龍腦、樟腦、輕粉、血竭各1克,凡士林12克。各研細粉,調勻(可加溫)成膏即成。先用熱水泡洗患處,待雞眼外皮變軟後,用刀片仔細刮去雞眼的角質層,貼上剪有中心孔的膠布(露出雞眼),敷上此藥,再用膠布貼在上麵。每日換藥1次。

【功效】用於治療雞眼。

無花果治雞眼

【具體做法】未成熟的無花果搗爛,敷於患處,每日換藥2次,數日見效。

【功效】用於治療贅疣、雞眼。

首烏大麻湯,洗去煩人的牛皮癬

患者小檔案

症狀:牛皮癬時常癢痛,撓破後會出水,結疤後依舊會癢。

管用小偏方:

首烏大麻熏洗方,生首烏、大胡麻各50克,生地黃、白蘚皮各30克,當歸15克,夜交藤40克。將以上中藥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先熏蒸,再用一塊幹淨的紗布擦洗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鍾,7天為1個療程。

林大爺年輕時膝蓋上患上了牛皮癬,時常會癢痛難耐,有時隻有用手撓破了,才不癢,但是沒過幾天,傷口一結疤,還是會癢起來,雖然也用過很多消炎止癢的藥膏治療過,但效果並不好,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了抗藥性,有時塗抹前兩天還有效,後麵就不管事了,病情反反複複,弄得人簡直沒法正常生活、工作,也因此,林大爺還沒到退休年齡,就早早病退了。

牛皮癬又稱銀屑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常發於頭皮和四肢伸麵,尤其是肘和膝關節附近。其特征是在紅斑上反複出現多層銀白色幹燥鱗屑,剝去鱗屑有明顯的出血點。中醫稱之為“白疕”,古醫籍亦有稱之為鬆皮癬。其特征是出現大小不等的丘疹、紅斑,表麵覆蓋著銀白色鱗屑,邊界清楚,好發於頭皮、四肢伸側及背部。男性多於女性。牛皮癬春冬季節容易複發或加重,而夏秋季多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