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小孩護理老偏方,精心嗬護助成長(2 / 3)

我看了看這個孩子,裏三層外三層包得挺嚴實,頭發都有點兒濕了,小臉紅紅的。解開衣服再看,從脖子到背上,長了一大片疹子,有些疹子已經有潰爛,往外滲著淡黃色的水。我說你們不能再這麼裹著孩子,孩子體內的濕、熱不能透出來,能不生疹子嗎?

我給了孩子媽媽一個方子:取25克清瀝草,放在800毫升左右的水裏,先泡上十幾分鍾,然後大火燒開,再小火煮20分鍾。煮好的藥放冷了之後,用藥棉蘸汁,抹在孩子有濕疹的地方,每日三次。抹完讓藥自己幹,不用洗掉。

如果寶寶身上的濕疹麵積較大,可按同比例多熬些藥汁,把熬好的藥汁倒進洗澡水裏,再給孩子洗澡。注意,患濕疹的寶寶,一定不能用肥皂,洗澡水也不能太熱,這些都會進一步刺激寶寶嬌嫩的皮膚。如果寶寶的濕疹滲出比較嚴重,那就要避免用水洗澡,容易引起感染。

這個方子其實就是清瀝草一味藥,但可別小看它。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其實一方水土也養一方藥。清瀝草主要生長在我國廣西地區和越南,當地環境濕熱,人們普遍用它來治濕疹,效果非常好。中藥研究表明,清瀝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除了用於濕疹瘙癢,對濕熱瀉痢、黃疸、帶下、熱淋等症都有效。但這味藥,比較苦寒,要是孩子本身有寒症,就要小心使用。

如果買不到清瀝草,還有一個方子也值得推薦,就是用三黃片加冰片,研成細粉來治濕疹。濕性的疹子,用溫和的洗液洗淨,擦幹後在患處撒上述藥粉;幹性的疹子,則將上述藥粉用麻油調成糊,塗在患處,每天2~3次就可以了。

對於脂溢型或濕潤型濕疹的嬰兒,可在洗浴擦幹後用鬆花粉均勻塗在患處,這種花粉製劑,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全天然維生素以及多種酶,能增強皮膚代謝,吸水性較強,外用有祛風收斂祛濕止血的作用,對皮膚糜爛、膿水淋漓、尿布性皮炎等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尤其用於嬰幼兒護膚爽身,防治小兒皮膚濕疹,效果真是又快又好。

上述幾種方法對於濕疹症狀的緩解有很好的效果,但從根本上治愈,還需要根據患者的個體體質差異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對大人來說,防治小兒濕疹首先應從飲食上入手。母乳喂養的孩子在濕疹發作期間,媽媽應馬上停止吃魚、蟹、雞、牛奶及牛羊肉等“發物”。喝奶粉的孩子得濕疹時,可以換一種品牌,找到孩子比較耐受的,或將奶粉多煮沸幾次,使奶粉中易致敏的蛋白變性,從而減少過敏。

除了上述方法,我又推薦了兩個食療方給孩子的媽媽,讓她回去給孩子調理。

(1)薏仁扁豆粥:取炒熟的扁豆100克,薏仁10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同煮至豆熟爛為止。有清熱利濕、健脾和中的作用。

(2)茵陳陳皮茶:茵陳、陳皮各15克,煎水飲用,可加少許糖,有助清熱利濕、理氣健脾。

最後,我囑咐孩子的媽媽,等小孩的病情好轉,皮膚上的痂皮會逐漸自行脫落,不要強行揭下痂皮。孩子的媽媽按我的吩咐,回去後先給孩子敷藥水,再配合食療,一個多星期後,孩子的疹子就逐漸消失了。

4.小孩皮炎紅屁股,塗點山茶油就好

症狀:尿布疹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先用溫水清洗小孩的屁股,拭幹後,用山茶油塗抹患處,每天3~4次,一般三四天可痊愈。另外,塗油後可用電吹風吹患處幾分鍾,溫度在20℃~30℃,距離在30~50厘米,可加快局部血液循環。

前幾個月,李女士剛出生不久的女兒,屁股突然紅起來了,集中在平時包尿布的位置。她想給小孩塗點藥膏,但她父母反對給小孩用化學藥品,叫她用爽身粉拍拍就好。她聽了父母的話,給孩子拍了幾天爽身粉,孩子的病情不但沒好轉,反而更嚴重了,除了臀部外,在外陰、會陰、下腹部及大腿根部內側處,都出現了小丘疹,於是她急忙帶著孩子來我的門診。

我告訴李女士,這其實是小孩常見的“紅屁股”,在醫學上叫做尿布疹或尿布皮炎。寶寶的皮膚嬌嫩,角質層發育差,受到尿液或大便的刺激,很容易就出現尿布疹,所以,一定要勤給孩子換尿布。孩子出現尿布疹,最好別用一般的爽身粉,因為大多數爽身粉裏含有滑石粉,會刺激皮膚。另外,尿布疹出現的地方接近會陰部位,女孩長期用爽身粉的話,粉末很容易進入寶寶的陰道或尿道中,對小孩的健康不好。

對付尿布疹,民間就有很多方法,簡便有效,而且很少有副作用。我建議李女士,給孩子塗點山茶油試試。首先,用溫水清洗孩子的屁股,擦幹後,用山茶油塗抹患處,每天3~4次,一般用三四天即可痊愈。

尿布疹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大小便使孩子的臀部皮膚變得過於潮濕,破壞了皮膚表麵上的一層天然酸性保護膜,使角質層受磨損而發炎。用山茶油治療尿布皮炎有較好的療效,它能有效阻隔皮膚的水分蒸發,具有護膚、潤膚的作用。外塗後形成一層保護膜,能有效避免大小便的刺激。但最好的辦法,其實是平時注意保持小屁屁的幹燥,不要長時間包裹尿布,尤其是寶寶尿布上已經有小大便的時候。

山茶油從茶油樹的果籽中提取而得,是最典型的單一不飽和油脂,具有清熱化濕、消炎止痛的作用,主治燒灼燙傷。相傳元末,朱元璋受傷就曾用茶油外塗,沒幾天傷口就愈合,紅腫漸消。後來山茶油被封為“禦膳用油”,曆代醫家也對茶油有過深入研究。著名醫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記載:“茶油性偏涼,涼血止血,清熱解毒。”

現代研究發現,山茶油對常見的微生物具有很好的抑製效果,且其抑菌能力幾乎不受pH值影響,熱穩定性高,能有效防止皮膚感染,所含的茶皂素則具有抗滲、消炎、鎮痛等作用;山茶油還含有維生素E和抗氧化成分,能提供人體肌膚所需的營養,增強細胞的抗氧化作用,有利於糜爛麵的修複。另外,山茶油的成分與人體皮膚成分極其類似,相容性好,很少有刺激性和過敏性。

我囑咐李女士,小孩每次便後要衝洗屁股,擦幹後塗上薄薄的山茶油(塗得太厚容易堵塞毛孔),不要馬上換上新尿布,讓寶寶的小屁屁多透透氣。包尿褲前要擦幹皮膚,可先在陽光下曬曬,或用電吹風吹幾分鍾,溫度約20℃~30℃,距離約30~50厘米。這樣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快局部皮膚水分蒸發,保持局部皮膚幹燥,加快炎症好轉。如果小孩紅屁屁嚴重時,需停用一段時間尿布。李女士回去後,按我的方法護理孩子,幾天以後,小孩的尿布疹就消退了。

5.寶寶不停流口水,喝補脾粥好得快

症狀:小兒流涎症(脾虛型)

偏方:取益智仁30~50克,白茯苓30~50克,大米30~50克。先把益智仁同白茯苓烘幹後,一並研為細末備用;將大米煮成薄粥,待粥將熟時,調入藥粉3~5克,稍煮即可。也可用米湯調藥粉3~5克稍煮,趁熱服食。每日早晚兩次,連用5天。

“十個娃娃十個流”,流口水似乎是小寶寶的專利。在六個月到三歲期間,流口水是正常現象。如果寶寶牙長齊了,還不時“垂涎三尺”,那就得當心了。

曾女士的寶寶從五個半月時開始流口水,三歲多了都沒停,每天衣服胸口前都濕了一片,晚上睡覺也流口水,總是濕枕頭。看過很多醫生,身體的各方麵檢查均為正常,但是口水就是不斷。後來,曾女士聽人說中醫對這個有辦法,就來找我看病。

寶寶流口水的現象,古代醫家稱之為“滯頤”,是指唾液不自覺地從口內溢出來,多見於六個月到三歲的寶寶。新生嬰兒由於唾液分泌量少,很少會流口水,等六個月大時開始長牙齒,牙床癢癢刺激唾液分泌,但這個時候他們口腔較淺,不懂得通過吞咽來調節,口水就會不斷流出來,這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大部分孩子在兩歲之前能逐漸有效地控製吞咽動作,停止流口水。

那麼,孩子兩三歲後還流口水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這很可能是孩子口腔內患有炎症,鵝口瘡、口腔潰瘍、牙周炎、咽炎等,都可能會刺激口腔腺體分泌,導致口水多。另外,一些重大疾病也會導致孩子流口水,比如麵部神經麻痹、智障等,不過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我見曾女士的小孩流的口水清稀,沒有什麼異味,又掰開孩子的嘴瞧了瞧,口腔也沒有異常。聽說這孩子食欲不好,大便軟稀,再加上麵診把脈,我基本就清楚了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