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養脾胃來治療慢性皮疹,這個思維中醫已經應用了上千年,雖然機理較難用現代的機製來解釋,但近年來西醫學也開始有同樣的認識。因為現代研究發現,許多慢性皮疹的患者在胃部可發現有幽門螺旋杆菌感染,而幽門螺旋杆菌可能導致人體的免疫係統產生抗體,引起免疫功能的紊亂,最終導致皮膚處反複出現皮疹、瘙癢症狀。所以近年來已有些西醫開始提出對於久治不愈的慢性皮疹患者,尤其是伴有納差、胃痛的患者,建議可在用抗過敏止癢藥物的同時,加用抗生素來殺滅幽門螺旋杆菌,達到治愈的效果。這個思路,與中醫調脾胃來治慢性皮疹的思路可謂是異曲同工。
不過要注意,附子理中丸成分較多,所以不建議用中藥煎煮,在市麵上購買製好的成藥即可,因各廠家生產的劑量可能會各有不同,服用時請參考藥品說明書。
57.冬天長凍瘡,蔥白辣椒酒消除腫痛
症狀:凍瘡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將蔥白150克洗淨後,再取幹紅辣椒300克,共同切碎後,放於玻璃瓶裏,加入高濃度白酒1000毫升,密封一周左右後即成蔥白辣椒酒。患處反複塗抹至局部發熱。每天使用2~3次。連續使用1~2周。但破潰處需另外使用蛋黃油外塗。
前幾年冬天我回老家探親,順便幫一些鄉親們看看小病。有一位老大爺一見麵,二話不說就伸出手來,隻見他的雙手手背指關節與手掌連接處被凍得又紅又腫,有些地方皮膚裂開一道道小口,有血水滲出,有些地方則可見紫紅斑塊,邊界清楚。老大爺說近幾年一到冬天手上就會長這些東西,一直到春天才能自愈。在村裏的衛生所看過,醫生讓他用生薑煮水泡手,有些效果,但還是沒有辦法治愈,非要等到春天才能自己好轉。
老大爺手上長的是冬天的常見病——凍瘡。凍瘡是一種末梢部位局限性炎症性皮膚病,由於寒冷刺激,末梢部位皮膚小動脈痙攣,造成組織缺氧、缺血和細胞損傷壞死,因此會有紅腫熱痛的表現,嚴重時可以出現水皰,水皰破潰形成糜爛、潰瘍。潰瘍愈合後,留有色素沉著或形成各種瘢痕,但愈合過程會奇癢。凍瘡還有個特點:複發率很高,民間有俗語“一年生凍瘡,年年生凍瘡”,說的就是凍瘡容易每年都複發的特點。
我告訴老大爺,他用溫熱性的生薑煮水來泡手,這方法是對的,但看來藥效還不夠強,應該選溫熱性更強的藥來治,比如辣椒。有個方子是這樣配製的:將蔥白150克洗淨後,再取幹紅辣椒300克,共同切碎後,放於玻璃瓶裏,再加入高濃度白酒1000毫升,密封一周左右後即成蔥白辣椒酒,在凍瘡處反複塗抹,直至局部有發熱感為止。每天使用2~3次。連續使用1~2周。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凍瘡已有破潰,那麼蔥白辣椒酒就隻能在破潰處的邊緣處塗抹,破潰處的傷口則要另行處理,用蛋黃油是個不錯的方法。將熟雞蛋黃碾碎,置於小鍋內,用小火烘烤,至黏稠咖啡色油狀液體煉出,每個雞蛋黃大約能煉出約數毫升的油。冷卻後將提煉出的油倒入潔淨的玻璃瓶中,放至陰涼處保存。使用時以棉簽取少量蛋黃油均勻敷於皮膚凍瘡破潰處,每天2~3次,連續使用1~2周。
老大爺當天就配製了蔥白辣椒酒,因為心急,隻泡了兩天,就開始使用,同時配合蛋黃油進行治療。一個星期後,手上的凍瘡已消失大半,不到兩周,凍瘡就全部長好了。老大爺很高興。我又囑咐他,明年入冬前,可以用蔥白辣椒酒塗抹手進行預防。今年有親戚從老家過來,提及老大爺,說他近兩年沒再長凍瘡了,還帶了家鄉的特產以表感謝。
紅辣椒外用,能使皮膚局部血管起到顯著性擴張,促進血液循環;蔥白早在古代就被認為有發表、通陽、解毒、殺蟲之效,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其有抗菌、鎮靜、鎮痛、保護皮膚的作用。這個方子用於治療凍瘡再合適不過了。
而蛋黃油這個偏方在“很老很老的老偏方”係列書第一冊(《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小病一掃光》,第150頁:《幾個雞蛋,就能解決乳頭龜裂的煩惱》)中曾介紹過,早在北周時期的《集驗方》裏就講到過它的療效,即“治湯火燒瘡方”。《本草綱目》中也有這樣的記載:“雞子黃氣味甘溫,俱厚,陰中之陰,故能補形,補陰血,解熱毒,炒取油治瘡驗。”蛋黃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磷脂、維生素等,炒製成油後,塗在破潰的皮膚傷口處,營養能迅速被皮膚吸收,並形成一層保護膜,可預防感染,因此很快就能讓受損的傷口長好。
治療凍瘡除了上述方法,還有一個用茄杆治療的招數。取秋季結過茄子的剩餘茄杆,切成7~8厘米長的段,每次用15段左右,加水2000毫升,浸泡20分鍾,再加熱煮沸,涼至溫熱不燙即可。將患有凍瘡的手或足浸沒於此液中,並局部輕輕按摩,保持恒溫,及時添加熱水,洗浴浸泡20分鍾左右,擦幹手足,保暖。耳鼻等其他部位用浸濕此液的熱毛巾反複熱敷。每日1~2次。治療7天為一療程。
這個方子在《本草綱目》中即有記述,裏麵寫到將茄根、枯莖、葉煮成湯,浸泡凍瘡皸裂很有效果。中醫認為,茄杆有活血止痛、祛風通絡的功效,可用來治療凍瘡。現代藥理研究顯示茄杆中含有蘆丁的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對抗缺血損傷等效果。如果身邊能夠方便找到茄杆,這個方子也不妨試用一下。
58.腋臭的確招人煩,有了生薑不為難
症狀:中老年人腋臭
偏方:先用熱水敷、洗腋窩10~15分鍾,再用適量生薑輕擦腋下,至皮膚輕度充血為度(注意不要太用力,以免傷害皮膚),然後用3%~4%碘酒塗擦。
腋臭,也叫狐臭。民間傳說,得狐臭的人,是因為見過或摸過狐狸所致,這當然是無稽之談。狐臭,醫學上也稱為汗臭症,它的產生與人體的大汗腺分泌有關。
人體的皮膚上有數百萬個汗腺,其中手掌、足底、麵額部等區域分布的是小汗腺,而腋窩這個私隱的地方,分布的則是大汗腺。有些人的大汗腺功能特別發達,出汗多,加上腋窩部通風不好,尤其是某些人腋毛濃密,局部透氣就更加不佳,此時腋窩處就容易滋生細菌。細菌作用於大汗腺的分泌物,發酵腐敗生成大量不飽和脂肪酸和氨時,就會散發一種特殊的難聞臭味,狐臭就這樣發生了。
腋臭一般主要發生在年輕人,一般認為,在五十歲以後,身體各器官不斷衰退,汗腺功能也會萎縮,分泌減少,狐臭就會慢慢減輕甚至消失。但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越來越注重身體的保養,再加上各種各樣的進補,以及食物中可能含有的激素成分等種種原因,臨床上也能見到不少中老年的腋臭患者,有些七八十歲的老人,身上的腋臭味依然很嚴重。
古大爺是門診的一位老患者,今年剛65歲,一般一個月左右就會來找我看看,測測血壓,做做體檢,看看自己的身子要不要調養調養。他身體其實挺健康,人看上去紅光滿麵。老人家年輕時去蘇聯留過學,這個經曆使他一直都很注重打扮,每次來見我都穿得衣冠筆挺,身上還能聞到香水的味道,這在中國的老年人中實屬少見。後來我問他是不是留學時開始用香水的,老爺子見我提起這事,有點尷尬地說,其實他年輕的時候並不用香水,是近幾年有了狐臭,腋窩下總是有難聞的氣味,尤其是夏天天熱時更為明顯,這才開始買香水來用的。他去皮膚科看過,醫生建議他做手術治療,他想自己一把年紀了,實在不想動刀子,就沒同意,一直這樣用了幾年香水,也沒想過用其他法子來治。
聽他這樣說,我就向古大爺推薦了一種方法,用生薑加碘酒塗擦:先用熱水敷、洗腋窩10~15分鍾,再用適量生薑切片輕擦腋下,擦至皮膚輕度充血為度。注意不可用力過大,以免擦傷皮膚。然後再用3%~4%碘酒塗擦,每天1~2次,一般10次左右就有效果了。
古大爺說他的腋毛比較多,於是我叮囑他回家後就把腋毛刮幹淨,還向他推薦了一個腋下呼吸操作為輔助治療的方法。所謂腋下呼吸操,就是通過一係列動作讓腋下得到舒展,改善這個地方的透氣和循環。具體做法是:站立,雙手手指交叉於腹前,手心向上;然後一邊抬高手臂,一邊使手心反轉向前,此時配合用口呼氣,手臂盡量高舉,眼睛凝視手指,上身可稍向後仰;呼完氣閉上嘴巴,用鼻子吸氣,姿勢恢複到原來的站姿。可以反複多做幾遍,堅持早晚擠出一些時間練練。
一個月後,再見到古大爺,沒再聞到他身上的香水味。古大爺樂嗬嗬地告訴我,那個方法還真有效,他試了一個星期,身上就已經沒有異味,也不必再用香水掩蓋了。他高興地問我這是不是以後就不會再複發呢?我說這可不能打包票,用生薑擦拭、碘酒外塗能夠治狐臭,主要是因為這兩樣東西均有殺菌效果,能避免腋窩處滋生過多細菌,但它們對於大汗腺,可不保證能夠殺滅、清除。我建議古大爺最好每周用上一次,平時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澡,勤洗衣,保持腋下幹燥舒爽,隨著年齡的進一步增大,大汗腺始終會漸漸萎縮,屆時狐臭應該就會完全消失了。
除了生薑,其實還有其他幾種簡單的方法也能對付狐臭,下麵再列舉幾個:
1.每日取白蘿卜半個,洗幹淨切成薄片放鍋內,然後加水燉5分鍾,再用文火燉5分鍾,取水每天反複洗患處三次,連續洗5~7天。
2.西紅柿汁約50毫升,加等量溫水,擦洗腋窩,每周2次。
以上方法的治療原理是抑製腋窩細菌繁殖,保持局部幹燥。像西紅柿還有獨特的清香,對於狐臭都有良好的療效,有狐臭的朋友們不妨試試,看哪個方法最適合自己。
59.治皮下淤斑,三七粉療效好
症狀:皮下淤斑、中老年性紫癜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取三七若幹,將其研成細末,裝入瓶中保存,每次取1克口服,飯後用溫開水送服,每天3次。
潘大伯跟我認識很久了,自從我治好了他多年不愈的胃病,他就經常介紹朋友親戚來找我看病。有一天,他把老伴也帶了過來,說讓我幫忙看看皮膚問題。
事情是這樣的,三年前,潘大伯的老伴小腿上長了一塊橢圓形的紫紅色淤斑,她也沒在意,以為是普通的擦傷。過了一周之後漸漸消了,但又在手臂上出來一塊,等這裏的淤斑快消退時,其他地方又出來幾處淤斑。潘大伯擔心這是什麼大病的征兆,急忙勸老伴上醫院。
去醫院進行了一番檢查後,醫生告訴潘大伯,他老伴這種病叫做老年性紫癜,是因為年紀大了,動脈硬化,皮下的微細血管壁變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輕微碰撞,摩擦,就會導致微血管壁破裂。這些淤斑就是血液溢出血管而導致的。很多老年人都這樣,可以說是一種生理老化現象,沒什麼辦法治療,隻能平常注意,不要做過多體力活,避免對皮膚進行摩擦、碰撞。但潘大伯的老伴喜歡做家務,經常擦擦洗洗,搬搬東西什麼的,還喜歡踢毽子,做體育運動,結果這皮下的淤斑總是消了又長,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般生生不息。
來我這裏看時,隻見他老伴臉上的皮膚還挺正常,但手臂、腿腳上,甚至身上,都可以見到多處淤斑,有些斑顏色深些,有些淺些。潘大伯對我很是信任,問我有沒有辦法解決他老伴的問題。我告訴潘大伯這個病還真不太好處理,不過有個偏方倒可以試用:取三七若幹,將其研成細末,裝入瓶中保存,每次取1克口服,飯後用溫開水送服,每天3次。
潘大伯問三七是不是田七?我告訴他沒錯,三七為血證用藥,雲南白藥裏的主要成分就是三七。三七在民間稱為“止血金不換”“止血神藥”,止血而不留淤,被廣泛應用於各種出血性疾病的治療。《本草新編》上說:“三七,止血神藥也。無論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獨用亦效,加入於補氣補血藥中則更神”。《本草綱目》載有:“三七近時始出,南人軍中用為金瘡要藥,雲有奇功”“乃陽明厥陰血分之藥,故能治一切血病”。可見古典醫籍對此藥治療血證有極高的評價,認為其特點是“止血又活血,止血不留淤”。反複出現的皮下淤斑,是血溢脈外形成的淤血,治療起來當然要止血、散淤,三七顯然就非常適用。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三七總皂苷是三七裏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抑製動脈硬化的發生,保護血管內皮細胞以及抑製血栓形成等作用。老年性紫癜的本質是動脈硬化後血管壁變脆,因此使用三七也有針對性治療作用。
潘大伯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就拿了藥讓老伴回去服用,兩周後他和夫人又回來了,告訴我還真有效,淤斑漸漸減少了。我聽了也很高興,就讓她繼續堅持服用一段時間。後來潘大伯的夫人持續服用了兩個月,淤斑全部消失,而且沒有再重新發作。潘大伯問我還需不需要再服用,我告訴她可以使用,但每天僅服用一次即可,畢竟老年人最怕的是心腦血管疾病,而三七本身還有活血化淤之效,常服預防保健也是很不錯的。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中老年人皮下出現的淤斑,常見原因是上麵講的這種血管因素,但也有可能是血液本身的疾病引起,比如血小板減少的血液病,由於血小板是止血的關鍵因素,一旦減少,就容易導致反複出血,這種情況下,就不能隻靠服三七這個方子來治療了。因此,建議老人出現皮下淤斑,首先要找醫生看看病因,再決定是否應用此方。
60.豬油拌蜂蜜,遠離足跟幹裂之痛
症狀:中老人足跟幹裂
偏方:取豬油30克煮沸,稍冷卻但未凝固時,與蜂蜜70克調勻。使用前先用熱水加少量醋浸泡裂口處約20分鍾,再刮去裂口附近的死皮,將豬油蜂蜜膏塗在裂口處,一般3~7天痊愈。
我有個朋友叫老鄭,出生在農村,現在他雖然在廣州工作、娶妻生子,但父母因為幹慣了農活,仍然住在農村裏。在他父母的村子附近有一個著名的溫泉景區,去年冬天,我和幾個朋友去泡完溫泉後,晚上就去老鄭家裏吃農家菜。老鄭的父母很熱情地接待了我們,準備了豐富的菜肴,但在席中,我發現老鄭的母親在上菜時,走路似乎有些跛腳。出於職業的習慣,吃完飯後我專門問鄭媽媽是不是腳有什麼毛病。她告訴我沒什麼大事,就是這兩天氣溫降得很低,腳跟處裂了幾個口子。我讓她脫襪子看看,果然看見她右腳跟部有幾條裂口子,最長的有約3厘米左右,口子還真挺深,可以看到底部有鮮紅的血色。鄭媽媽告訴我她每到冬天特別冷的幾天,腳上就會長這種裂口子,不過一般一兩個星期也會自己長好,所以也沒太過在意。
我心裏想鄭媽媽耐受力還真強,這樣的裂口子,如果換城裏人的腳上長了,肯定早去看醫生了,鄭媽媽卻還是照常幹活。我告訴她,其實有辦法可以讓她的裂口子很快地長好,不必再受一兩周的苦。鄭媽媽以為我要讓她出去買藥,我說不必,所需要的材料在她家裏麵就有,稍微調製一下就可以了。
我介紹的方法是這樣的:取豬油30克煮沸,稍冷卻但未凝固時,與蜂蜜70克調勻。使用前先用熱水加少量醋浸泡裂口處約20分鍾,再用刀子輕輕刮去裂口附近的死皮,將豬油蜂蜜膏塗在裂口處,如裂口深,則盡量將口子填滿,一般3~7天痊愈。
豬油和蜂蜜,對於老鄭父母這樣的鄉村家庭,是很容易找到的配材。當晚我們在老鄭家裏住宿,就教鄭媽媽把這個方子用上了。第二天起床,鄭媽媽又給我們準備了香甜可口的早餐,我問起她的腳怎麼樣,鄭媽媽一邊給我們上菜,一邊大讚我的方子真靈,才過了一晚,腳走起路來就不怎麼痛了。當天吃完早餐我們就回城了,後來問起老鄭,他告訴我鄭媽媽後來總共用了三天的藥,裂口就完全長好了。
鄭媽媽腳上的裂口子,在醫學上叫做手足皸裂。這個病好發於中老年人身上,尤其是在秋冬天容易出現。由於中老年人身體衰老,器官老化,皮下腺體分泌的油脂減少,手足的皮膚缺少油脂滋潤,再加上秋冬季氣候幹燥,皮膚水分容易揮發,就容易出現手足皸裂了。
豬油,又名豬脂、豬膏。中醫認為,豬脂有補虛、潤燥、解毒功效。內服可治髒腑枯澀、大便不利、燥咳等,外用則能治皸裂、外傷腫脹,且有生發、護膚美白的作用。《本草經集注》上曾記載:“豬脂,能悅皮膚,作手膏,不皸裂。”至於蜂蜜,既能潤燥,又有抗菌消炎、保護創麵、促進細胞再生、促進傷口創麵愈合之效。兩者合用,就能起到既補充皮膚油脂,又促進裂口迅速長好的效果了。
另外,要預防秋冬季的手足皸裂,中老年人最好還要注意一下以下細節:一是注意好手足保暖,尤其是氣溫低的時候要穿戴好手套、襪子。二是要減少冷水洗手的次數,少用堿性強的肥皂、藥皂洗手,以免進一步減少手足的皮脂數量。三是在氣溫低時,應注意每天用熱水浸泡手腳,以補充皮膚水分,加強血液循環,保證皮脂腺的正常功能。
其實在“很老很老的老偏方”係列第二冊(《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女人煩惱一掃光》,第17頁:《嘴唇幹燥,塗眼藥膏比潤唇膏更好》)中,曾經介紹過用紅黴素或四環素眼膏治手足皸裂的方法,這裏多介紹一種,以供給讀者以更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