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抗衰老偏方,早一天使用,遲一天衰老(3 / 3)

足三裏穴在小腿處。要定位的話,最簡單的方法是這樣的:在小腿脛骨的下端由下向上摸,在靠近膝蓋附近時,可以摸到一個“斜坡”樣的骨頭凸起處,在這個凸起處向外側一橫指處就是足三裏穴了。至於關元穴,是在腹中線上,先找到肚臍眼,再把從食指到尾指的四根手指並攏,食指與腹中線交界垂直,貼在肚臍眼上,尾指與腹中線的交界處,就是關元穴了。

馬小姐聽了不太相信,說按摩這兩個穴位跟她的臉有什麼關係,我隻好給她解釋一遍。

足三裏穴是足陽明胃經合穴,回陽九針穴之一,屬後天之本,有健脾陽、補中益氣、溫中散寒、補腎護肝、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功效。關元穴為任脈穴位,與督脈等以上的諸經脈聯係密切,可謂一穴集聚多經之功能,穴屬陰中之陽,為生命之所係,一身元氣之所在,有補腎固本、補益精血的功能,是古今保健強壯的要穴,為曆代針灸醫家所推崇。關元穴、足三裏穴配合,使先天之本與後天之本有機結合,達到固護正氣的目的。而從現代醫學研究結果來看,足三裏穴和關元穴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功效,有研究曾做過以下對比試驗:參加者的皮膚每天照射紫外線10分鍾,一組參與者在照射前刺激足三裏、關元穴,另一組則不刺激。兩個月後檢測皮膚裏的自由基含量和抗氧化物水平,發現每天刺激足三裏穴、關元穴的參與者,自由基含量明顯降低,抗氧化物水平明顯增高。這個試驗充分說明了按摩這兩個穴位有保護皮膚、抗老化的作用。

馬小姐總算聽明白了。我囑咐她,除了常按摩那兩個穴位,還要注意皮膚保濕,畢竟長期在空調房裏、電腦前,皮膚容易幹燥缺水,這樣也會加速老化。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又把香菇水、珍珠蜂蜜麵膜等保濕的方法教給她。此外,像番茄、葡萄、海帶等食物裏,也含有抗輻射的成分,平常可以多吃,通過這些食療的方法,也能防治皮膚輻射損傷。

馬小姐聽了很高興,沒想到這些方法都這麼簡單。她回去後按我說的做,一個月後,馬小姐的皮膚逐漸有了光澤,褪去了一層暗黃。她繼續堅持,按摩、補充營養兩不誤,半年後再見到她時,馬小姐好像換了一張臉似的,又有了年輕的活力。

15.果酸麵膜好,用了不顯老

症狀:皮膚角質層厚

偏方:

①將適量的酸奶與麵粉混合,調成糊狀。使用前先用熱毛巾把麵部擦淨,再將酸奶麵膜厚厚塗滿全臉,半小時後用溫水洗淨。

②紅糖100克,用熱水溶化後,加入適量奶粉調成糊狀,塗於麵部,30分鍾後用清水洗淨。

女人25歲後,皮膚就開始走下坡路,膚色會逐漸暗沉無光,膚質會越變越粗糙。這些全都是角質細胞無法自然脫落,形成角質層,厚厚堆積在肌膚表麵造成的。要想不顯老,就得想法子去除肌膚表麵的角質層,讓肌膚重新煥發活力。那麼怎麼去除臉上那層死皮呢?相信常用化妝品的女性都聽說過果酸的大名,它就具有“換膚”的神奇功效。

果酸是美國著名皮膚病學者於1974年首次從水果中發現的有機酸。現代研究發現,果酸是一個很大的類別,共包括37種物質,如甘醇酸(又叫甘蔗酸)、乳酸、蘋果酸、酒石酸、檸檬酸、杏仁酸等等,都是屬於果酸的類別。現代研究發現,果酸具有強大的美容功效,對於表皮的角質細胞,它能夠降低角質細胞間的粘連性,促使角質細胞之間分離,最後剝脫。對於表皮下麵的真皮呢,果酸能促進真皮細胞生長,增加膠原纖維和彈力纖維,從而使皮膚變得更有彈性。我們臉上的死皮,其實就是堆積的角質細胞。通過果酸,一方麵能讓死皮脫離,另一方麵促進新皮生長,這樣就達到“換膚”的效果了。

不少女性為了去除臉上厚厚的死皮,不惜花費大量金錢去買含有果酸的化妝品,其實大可不必破費。我在這裏推薦兩個果酸換膚的小偏方,能讓大家輕鬆去除死皮,具體方法如下:

酸奶麵膜:將適量的酸奶與麵粉混合,調成糊狀,使用前先用熱毛巾把麵部擦淨,再將酸奶麵膜厚厚塗滿全臉,半小時後用溫水洗淨。

紅糖麵膜:紅糖100克,用熱水溶化後,加入適量奶粉調成糊狀,塗於麵部,30分鍾後用清水洗淨。

可別小看這兩個偏方,酸奶在製作中,經乳酸菌發酵後,所含的乳糖成分會產生大量的乳酸,也就是說,酸奶中恰恰就含有大量的乳酸成分。紅糖是由甘蔗作為原料製成的,其中含有大量的甘蔗酸成分,所以酸奶和紅糖含有大量的果酸。在各類果酸中,甘蔗酸是分子量最小的,最易滲透皮膚的表層,吸收效果也最明顯,其次是乳酸。作為果酸中分子量第一、第二小的甘蔗酸、乳酸,可謂是果酸中的代表,用它們美容自然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對於皮膚鬆弛、粗糙、出現皺紋,果酸也有良好的效果。導致皮膚鬆弛、粗糙的直接原因是真皮層厚度下降,真皮層的膠原纖維減少,而果酸能促進真皮細胞及膠原纖維的生長,提高膠原纖維含量,從而增加真皮層厚度,令皮膚恢複緊致。

此外,果酸還具有保濕效果,不少女性朋友可能有這樣的體會:皮膚幹幹的,沒什麼油,還經常長粉刺,很是惱火。這是因為她們臉上的皮脂腺出口處有過多角質細胞堆積和增生,導致皮脂排泄不暢,而皮脂恰恰是皮膚保濕的關鍵——皮脂和汗液、水分混在一起,在皮膚表麵形成皮脂膜,保持住皮膚的“水分”。果酸恰恰能清除堆積在皮脂腺開口處的角質細胞,使皮脂腺排泄通暢,分泌足量的皮脂到皮膚表麵,促進皮脂膜的形成。

許多中年女性朋友堅持使用我的“果酸換膚”偏方,不久之後,人人都像脫胎換骨一般,一改老態,皮膚嬌嫩了不少。

需要提醒的是,部分女性可能會對果酸過敏,敷完麵膜後會覺得麵部刺痛、發紅。遇到這種情況的話,就不宜再繼續使用了。另外,即便使用後無明顯不適感,亦不建議頻繁使用,特別是那些皮膚較薄的年輕女性。我建議每周最多隻能使用一次。另外,連續使用數周後,應該停用兩三個月,以讓皮膚不受外界影響,在自然的狀態下新陳代謝。

16.脫發不用愁,有方法讓您秀發如雲

症狀:中老年婦女脫發、禿頂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取新鮮側柏葉100克,用500毫升60度以上的白酒(或酒精)浸泡15天,用藥酒塗抹頭部,一天3次,三個月為一個療程,一般使用兩個療程。

我的女兒一歲半大時,由她外婆每天在家照看。小區有個花園廣場,那裏每天都有很多老人家帶著小朋友玩耍,其中就女兒和她外婆。時間一久,外婆認識了小區裏的其他人家,時不時還互相串門,甚是熟絡。

一天我下班回家,開門就看到女兒正和一個小姑娘玩,沙發上坐著她外婆和一位陌生的老阿姨。那位老阿姨看上去不到60歲,比較顯眼的是,她頭上戴著頂白色帽子。看到我回來,她外婆向我介紹她,說這位是對麵樓的郭阿姨,有點小毛病想請我看看。

我本以為郭阿姨這種年紀的人,谘詢的不外乎是高血壓、心髒病之類的問題。可是令人意外的是,郭阿姨居然先脫下帽子,讓我看她近乎禿頂的頭部,旋即又戴上了帽子。令郭阿姨煩心的問題原來竟是脫發。

據她所說,一覺醒來,枕頭上都是頭發,洗過頭後,浴室地板上的頭發簡直像老樹盤根。後來,她連頭都不太敢梳了,因為一梳就會掉滿地的頭發。頭發越掉越多,頭皮早已隱約可見。於是,郭阿姨出門時,隻好戴頂帽子遮掩。因為自己的脫發問題,郭阿姨專門去超市買了一些號稱能防掉發的洗發水,但一點效果都沒有。她聽女兒的外婆說我幫不少鄰居看過病,今天就專程上門找我來了。

聽完郭阿姨的描述,我笑著說,她們每天都在花園廣場玩耍,卻從來不知道那裏就有治療脫發的寶貝。郭阿姨聽了十分驚訝,女兒的外婆也很好奇,要我趕快揭曉謎底。我告訴她們,小區花園裏種了很多樹,其中有一種叫做側柏樹,它的葉子就叫做側柏葉,我所說的寶貝就是它了。摘下100克左右的新鮮側柏葉,用500毫升60度以上的白酒(或酒精)浸泡15天,用藥酒塗抹頭部,一天3次,三個月為一個療程,一般使用兩個療程就能改善脫發。如果找不到新鮮的側柏葉,中藥店裏也可以買到幹品,但幹側柏葉的用量要適當增加,一般500毫升酒浸泡200~250克幹側柏葉是最合適的。

用側柏葉治脫發早有曆史,晉代葛洪所著的《肘後備急方》裏就有記載:“生發方,取側柏葉,陰幹作末,和油塗之。”唐代的《外台秘要》一書亦有專門論述:“生柏葉一升……豬膏三斤……和為三十丸,用布裹一丸,納煎沐頭汁中,令發長不複落也。”明代的《本草綱目》對於側柏葉治脫發的效果也推崇備至,認為其能主治“頭發不生”。而現代藥理研究的結果也與古人的觀點基本一致,認為側柏葉含有的黃酮成分,能夠激活頭皮的毛囊細胞,促進頭皮處的血液循環,從而發揮養發、生發的作用。此外,側柏葉的成分還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之效,對於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均具有抑製作用,所以側柏葉還能去除頭皮屑。另外,我之所以建議用酒來浸泡側柏葉,是因為酒精可以令側柏葉更充分地釋出有效成分,如果用水煎煮的話,效果就沒那麼好了。

聽完我解釋,郭阿姨很興奮,但對“三個月一個療程”的說法很不解,她認為沒有必要使用這麼久。我告訴她,治療脫發本來就是一個耗時間的事情,要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就算是國際上公認治療脫發最有效的藥物,也要求用上三個月至半年左右。古人把頭發比喻為“三千煩惱絲”,確有道理,要成功治療脫發,就要有足夠的耐心。

郭阿姨當天就去摘了新鮮側柏葉浸酒,兩周之後開始使用,用了兩個星期,感覺洗頭時頭發掉得少了一些,連用兩個多月,她的頭發濃密了不少,出門時也不需要再戴帽子了。

側柏葉浸酒治脫發這個方子,其實不僅對郭阿姨這類老年女性適用,對於中青年女性也同樣有效,但要提醒一句,年輕的女性脫發患者,要注意是否伴有月經紊亂、臉上多痤瘡、身上多毛、麵部有胡須等症狀。如果有的話,那還要檢查一下是否存在多囊卵巢綜合征的內在病因。如有,就應該同時針對該病進行治療,才能保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