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羨長生,吾亦是,吾欲行百姓之長生事,護百姓之安樂於城中國中,以此為榮也。
幼時吾做人世布衣,深得民之苦也,故欲為此求‘長生’也。吾心予民也!
“世人多以公子為不齒也,言公子行事非君子,乃貪生怕死之小人爾”姑娘言之。
“但誰人不懼死耶?君子為何?魂人乃君子耶?為道而死者乃君子耶?為帝而死者乃君子耶?為世間百欲而死者乃君子耶?為滿朝百官而死者乃君子耶?以上可為君子耶?愚夫爾!何人不慕長生?何人不欲有大作為?吾之大作為乃天下百姓也。”
道德幾時曾去世,舟車何處不通津。
7
窮達皆由命,何勞發歎聲。
公子幼時不恥清貧,善孝而為學勤,品正而風清,喜書而逢大雪擁戶,凝塵滿席,湛如也。後知世事乃難事,故而身行力學,終得。
“公子可謂幾家帝王爾?”
“帝王乃一國之君,不可議也。”
“可謂幾家臣之事爾?”
“臣乃駐國之柱,不可議也。”
“可謂己爾?”
“無才無德癡頑愚人。”
“何以稱之?”
“無才而稱不得文人,無德而稱不得君子,癡頑而稱不得武將,愚人乃自簡而稱。”
“如此,公子倒過謙。但,公子憾可在己?”
“非也。”
“可在民?”
“非也。”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公子憾在何處?”
8
吾以世間民苦而為苦,世間民樂而為樂也。
“公子憾在何處?”姑娘言之。
“可於天地間也。吾心可在天地間同諸君同遊,可在銀霄上同九天而落,可同天上飛鳥相鳴,可同地上猛禽相撲,可同水間生物同遊,然吾之心不為己也。”
“侍四朝帝王身邊事,滿朝百官皆羨,世間百欲與同生,滿朝皆是風情人。”
“吾憾是世間人。吾欲渡之百姓,卻僅數而保全,吾魂歸天,遊於現世間,但得人之百欲世人皆有卻不自渡,吾欲渡之,世間人卻以惡相報,吾乃自歎也。何為生死?何為道義?何為情欲?何為世間人?”
吾自得滿心於世俗,卻不得失心於世間。
“吾之憾乃世間人也!自舟不自渡,何救耶?”
“如此,公子可得何物以事故相換?”
“汝之山海笙,欲得一地。”書生一笑,卻是引得山海笙懸去上蒼。
“公子後代人可有欲為何?”
“無情、無念,無百欲,自無歎。”
“可是山間寺童耶?”
“善。”
“如此,我便應了公子。”姑娘言罷,公子乃入山海笙。
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
9
十六頁有道,馮乃知其意。問君以何時歸,直言秋風西去爾。
以世間極悲而入山海笙,夫君不遠矣。
且念,勿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