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中醫養胃小妙法(2 / 3)

刮痧方法:瀉法。

·胃陰虧虛

取穴:脾俞至胃俞、三陰交、血海、足三裏、內關、章門、中脘。

刮拭順序:可先對背部的脾俞至胃俞進行刮拭,然後再依次對腹部的中脘、肋部的章門、前臂的內關進行刮拭,再對下肢的血海至三陰交處進行刮拭,最後刮拭足三裏。

刮痧方法:補法。

艾灸足三裏治胃炎

取清艾絨捏製成花生米大的艾炷,置於足三裏處(足三裏位於小腿的前麵、髕骨外下方3寸、脛骨前脊外側一橫指處)。可在皮膚上擦少許的凡士林或者蒜汁,以便黏住艾炷,然後點燃。可以連灸7~10炷,也可用艾熏灼足三裏處,每天20~30分鍾,連灸10~15天為一個療程。

此方具有調和胃氣、保護胃黏膜、增強體質的作用,對於治療長期不愈的慢性胃炎以及較輕的慢性胃炎的患者有不錯的療效。

拔罐養胃

拔罐是指通過蒸煮燃火或者抽氣的方法使罐內的氣壓低於大氣壓,也就是形成負壓,根據患者不同的情況,吸附在一定部位的皮膚上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治病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火罐法、水罐法、走罐法、起罐法和抽氣法。

拔罐的動作要穩、準、快,可根據患者體質的不同掌握吸拔力的大小。如果罐內的溫度較高,叩罐的速度就要快。一般來說,罐具越大,吸附力也就越大,反之則小。如果是初次拔罐或者是年老體弱、情緒緊張的患者,就要選用較小的罐具,如果患者有頭暈、惡心、嘔吐等其他症狀,就要及時取下罐具,使患者盡快恢複。

捏脊養胃

·寒邪犯胃型

症狀:胃脘疼痛、喜暖畏寒、不感口渴、喜歡熱飲。

治則:溫胃止痛、消食導滯。

手法:患者取俯臥位,捏者以常規手法從長強穴捏至大椎穴,連續10遍即可。中等用力,從第二遍時開始脾俞、胃俞兩穴3~5次,以背部的皮膚發紅為度,同時可配合揉湧泉穴、揉三陰交穴手法。

·氣寒血淤型

症狀:胃脘疼痛,有定痛,或痛中有針刺感,食後更甚,或者吐血變黑、舌質紫暗、脈澀。

治則:行氣活血,通絡止痛。

手法:患者取臥位。捏者以常規捏脊手法從長強穴捏至大椎穴或風府穴,以先輕後重的力度捏,以患者背部的皮膚有微痛為度,一般捏拿10~15遍,從第5遍開始可捏脾俞、胃俞、膽俞等穴位,可配合輕手法在腹部順時針方向按摩。

慢性胃炎自我按摩

慢性胃炎患者自我按摩特定穴位或阿是穴,常可起到急則緩急止痛,緩則治本康複的作用。具體操作如下:

“摩腹”雙手重疊貼於上腹部,做順時針方向按摩5分鍾。

“按揉章門穴”以中指指端按揉章門穴(第11肋端處)1分鍾,以感到微微酸脹為度。

“按揉中脘穴”以中指指端按揉中脘穴(臍上4寸)2分鍾,以感到輕微酸脹為度。

“按揉足三裏穴”以拇指指端按揉足三裏穴2分鍾,以感到酸脹為度。

“擦脅肋”以雙手掌布置於兩側脅肋部,由上向下來回往返斜擦1分鍾,以感到局部有溫熱感為佳。

中醫推拿治胃痛

無法達到的效果。這也就是所謂的“中藥外敷法”。

胃痛的外敷中藥一般為辛香溫通類藥物,如麝香、蔥白、陳皮、香附、烏藥、乳香、紅花、吳茱萸、砂仁、肉桂、幹薑、附子等。可先將上述藥材按照處方原則進行調配,然後研為細末,再加適量蜂蜜或薑汁調勻,接著將藥膏輕敷在足三裏、合穀、內關、中脘等穴位上,這一方法對淤血停滯、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胃痛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但是嬰幼兒、孕婦和有過敏體質的患者應慎用中藥外敷法,如果患者局部出現了水皰、紅腫和瘙癢現象則應立即停用。

有效增強胃動力的按摩療法

“擦腰骶法”患者可采取坐姿,將腰部稍向前屈,然後將雙手五指並攏,掌心貼住腰眼處,適當用力擦向骶部,如此反複按摩1分鍾,以皮膚出現微熱感為宜。每天1~2次,連續按摩24天為一個療程。

Methods 1 患者可采取俯臥姿勢,推拿者先通過一指禪推法從患者的背部脊柱兩側沿著膀胱順序而下至三焦俞,如此重複推拿4~5次,然後可通過較重的手法對患者的脾俞、肝俞、三焦俞等進行按揉。

Methods 3 患者可采取坐位,推拿者先推拿肩井並循臂肘而下,對合穀、內關、手三裏等穴進行較強的按揉刺激,然後搓肩臂,再搓抹兩脅,自上而下往返多次。

Methods 2 患者可采取仰臥姿勢,推拿者先通過一指禪推法和摩法在患者胃脘部進行推拿治療,治療過程中以熱力滲透肌膚有感為度,然後推拿者可對患者的天樞、氣海、中脘、足三裏等穴進行按揉治療。

中藥外敷法治胃痛

在特定的穴位上進行中藥外敷,就會使藥物的藥性發揮到最好,從而達到口服藥物“摩腹法”采取仰臥姿勢,兩膝彎曲,然後雙手手掌相疊,置於腹部,以肚臍為中心,在中腹、下腹處順時針摩動約5分鍾,如果腹部出現了溫熱感則更佳。按摩力度先輕後重,然後逐漸將範圍擴大到整個腹部。每天1~2次,連續按摩24天為一個療程。

治胃寒的自我按摩法

胃寒主要是由於飲食不規律,生活節奏快導致精神壓力過大引起的。自我按摩可使胃寒得到緩解。

“熱敷按摩”每次10分鍾,將熱水袋輕輕放在胃部輕敷。

“臍周按摩”順時針按摩臍部,如有腫脹感可以加力按摩幾次。初用此法會有疼痛感,但隻要堅持,不久胃部就會有暖流出現。

“足部按摩”此方的重點在大腳趾的以下部位。對於積食引起的脹氣,手法可重一些;對於因受涼引起的絞痛,手法可輕一些。從腳趾向腳板心方向按摩,可以用手或者借助按摩器,每次約10分鍾,每天2次。

中藥敷肚臍治胃腸病

敷臍療法是指將中藥製成藥餅或軟膏後貼在肚臍上的治胃法。這種治療方式不僅可對穴位進行有效刺激,還可使藥物進行滲透,是一種內病外治的方法。

脾胃虛寒型胃痛:患者可將香附、幹薑、胡椒等藥物同適量料酒調為糊狀,敷在肚臍處,連用2~7日即見療效。如果患者出現皮膚過敏或者是皮膚較為敏感的症狀,就要適量縮短時間;如果患者的皮膚耐受性較好,則可適當延長敷臍,但不宜超過24小時。但是急性病變、肚臍有炎症的患者不可使用此法,餐後或空腹時也盡量不要使用敷臍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