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看看你的胃有什麼毛病(2 / 3)

胃病患者常見五種症狀

“疼痛”胃病患者一旦受寒、氣滯、血瘀等,就會出現胃部隱痛、刺痛或絞痛。

“氣脹”因脾胃運化失職,寒氣受阻或其他因素,使胃內氣體不能及時、正常地排出,從而導致氣脹。

“食脹”吃進去的食物若胃不能正常消化,或腸胃蠕動過慢,就會引起食脹。

“舌淡無味”中醫有“脾開竅於口”的說法,一旦脾受困,或其他原因導致脾虛,患者就會有口不知味、沒有食欲的症狀。

“口苦”這是肝膽受熱產生的典型症狀,是膽氣上泛的表現,西醫稱之為膽汁反流性胃炎。

①久患胃病者:麵色萎黃、無光澤;初患胃病:舌苔微黃、口中有異味。②經常出現嘔吐、惡心;壓力大爭吵時有噯氣。③情緒激動時出現胸悶、噎膈。④經常出現反酸、燒心。⑤久病者出現身體虛弱、不思動、乏困無力、便秘、大便稀。

巧辨胃病

胃熱有哪些症狀

胃熱也就是常說的胃火。患者經常出現口幹、咽幹,喜食冷品,不喜熱品,大量飲食冷品後有舒適感,胃熱疼痛時,多伴有胃內糙雜感。避免胃熱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飲酒、少食油膩及厚味食物。

胃脹滿的原因及危害

出現胃脹滿,人就會坐立不安、噯氣。這主要是因為胃動力不足,消化不良、精神壓力過大等因素引起。如果長期對胃脹置之不理,就會誘發胃炎、消化道潰瘍等症,嚴重者還會出現胃癌。

胃脹者平時注意少吃刺激性食物,戒煙戒酒、細嚼慢咽;此外,還要多進行體育鍛煉,保持良好的情緒。

一些常見的胃腸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潰瘍、胃下垂、腸結核、痢疾、腸梗阻、便秘等,也會引起胃脹。

胃寒有哪些症狀

胃寒多因天氣變冷、服食冰冷食品後,寒氣停留在胃腑而引發疼痛,疼痛時伴有胃部寒涼感,吃一些溫熱食物後症狀會減輕。胃寒者宜少食生冷食物,做好保暖工作,避免情緒過度緊張,可適量服食田七、生薑、胡椒等具有暖胃作用的食物。

引起胃泛酸的原因及危害

“燒心”、“冒酸水”在醫學上稱為泛酸。通常精神緊張、過度疲勞、情緒不佳,吃過甜、過鹹、過辣、過酸、過冷、過燙的食物,以及某些粗糧如紅薯、馬鈴薯等含大量澱粉的食物,都會刺激胃產生大量胃酸;服用阿司匹林、利舍平、保泰。

胃酸好處知多少

胃酸可以殺滅食物中的細菌,增強胃蛋白酶的活性,促進食物消化。但胃酸忌過多,否則會損胃。

生活習慣、神經精神等,以上因素在不同途徑或機製上,引起侵襲作用增強或防護機製減弱而誘發潰瘍。

“典型症狀”饑餓不適、飽脹噯氣、泛酸或餐後慢性中上腹疼痛,嚴重時可有黑便與嘔血。胃潰瘍病情複雜、延綿,一旦治療不及時,就會導致出血、穿孔、幽門梗阻和癌變等後果,嚴重危害人體健康,所以大家應予以高度重視。

小兒也患潰瘍病

胃及十二指腸消化性潰瘍病不僅是成人的常見病,兒童也會患病。據國外報道,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的成年患者中,約有1.6%開始於4歲以前,約25%開始於兒童期,哪怕是新生兒也有可能發病。但通常學齡兒童發病率最高,並且男孩發病率是女孩的2倍,特別是十二指腸潰瘍。小兒患潰瘍病和成人一樣與血型有關,一般O型血兒童易多發。兒童時期由於環境的劣性刺激或精神創傷,會引起成人後潰瘍病的發生。

鬆等,也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多。此外,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也會引起泛酸。

胃酸長期大量分泌會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嚴重時引發胃潰瘍等多種胃病。因此,經常泛酸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少食易泛酸之物;疾病引起的泛酸,可服用製酸的藥物,如碳酸鈣、胃舒平等,中藥如烏貝散、左金丸等。

胃潰瘍多發群體、原因及主要症狀

“多發群體”男性要多於女性,年輕多於老年者。某些慢性病,如肝硬化、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尿毒症等人群易患胃潰瘍;少見病,如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胃泌素瘤等疾病也易發生胃潰瘍。

“發病因素”胃酸、胃蛋白酶、幽門螺杆菌感染、遺傳、體質、環境、飲食、打嗝是胃氣衰敗之象

打嗝是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和一些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最常出現的症狀之一。

●打嗝高亢,短有力,為實熱引起。

●嗝聲低沉,氣弱無力,多屬虛寒。

●飽食後,打嗝有酸腐味,聲音較響,是食滯腸胃不化所致。

●打嗝無酸腐味,聲音低沉,是胃氣不和或胃氣虛弱引起。

●打嗝聲音響亮,頻繁發作,並且打完後脘腹舒適,是情緒變化致肝氣犯胃引起,常隨情緒的變化而減輕或加重。

此外,進餐時喝飲料,服用阿司匹林,喝熱咖啡、熱茶,吃飯太快,邊吃邊說,都會導致胃腸功能失調,從而引起神經性打嗝。

吃飽飯後,偶有打嗝多是咽食急促而致,不屬病態。所以,治打嗝,要找出病因,對症治療。

一餓就胃痛,其實也是病

有些人餓了就會感到胃痛或有灼熱感,這時吃些餅幹、饅頭,症狀就會馬上緩解。這種饑餓性胃痛往往是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最典型症狀,所以應該高度重視。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是一種常見的潰瘍病,通常會表現為反複發作的饑餓性胃痛,飯前或半夜胃裏空時常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