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南征 第二十八節 滇池會盟(2 / 2)

在昆明的滇池,諸葛亮花費了半個月時間會盟南中各部首領。上千夷漢頭領雲集滇池,大家嘰裏咕嚕,語言不通,請來翻譯。隻有一些大部落還能表述,其他偏遠部落誰也不懂對方的語言,學漢語的諸葛亮就更頭暈。

於是機靈的楊儀建議道:“丞相,古人沒有發明語言時通常結繩記事,在獸骨上畫圖。在下認為用眾人都明白的圖譜來表達意思或許有用。”

諸葛亮一拍腦袋高興地笑道:“楊儀啊楊儀,真有你的。原始方法用在今天也算一種複古啦!”他高臥隆中的時候就善於琴棋書畫,是個全能的才子。如今聽說再運丹青,那是胸有成竹、遊刃有餘。

諸葛亮召見各部首領,祭祀鬼神,大置酒宴。數千蜀漢將士手持諸葛鼓敲得驚天地泣鬼神,場麵壯觀。這是諸葛丞相精心製作的鼓,他向各位首領宣傳說:“諸葛鼓可以製服邪惡的蠻妖,現在我命人將它們埋在各個山裏,保佑大家平安無事。如果這鼓消失,妖魔就會作祟,那麼你們蠻人的運道就會歲它失去。”諸部落首領都見識或聽說過諸葛亮的軍事天威,知道憑借南中所有的力量都不是諸葛丞相的對手。倘若丞相不能保佑大家,誰又能保佑我們呢。於是紛紛心悅誠服,表示感激。蠻夷好迷信,諸葛亮就針對其習俗,因勢利導。有時候迷信這東西很難說清楚,諸葛亮就是利用一種迷信思想達到緩和民族矛盾的目的。

在席間諸葛亮就命人取出筆墨紙硯,親自手畫圖譜。眾部落首領不知道蜀漢丞相到底要做什麼。隻見諸葛亮運起毛筆先畫天地、日月、君長、城府。他要向夷人宣傳上下尊卑、國家社稷的思想。將儒家的思想文化表達在圖譜上,這是諸葛亮的一大創新。不過對於勤於思索的他實在是小菜一碟。

見一些部落首領點頭示意,諸葛亮接著畫神龍及牛馬駝羊,表示尊重南中的傳說風俗。又畫主部吏乘馬幡蓋,遠行安恤;夷人牽羊負酒卉金寶拜詣。這次在場所有人幾乎都明白畫中的意思。這是宣傳朝廷應對夷突然內統率安撫,夷人應作朝廷的順民,向朝廷表示貢獻。

諸葛亮畫完圖譜,忽然鄭重地捧起,一直呈交給祭祀鬼神的供桌上。然後必恭必敬地跪下,三拜九叩,禮節非常隆重。各部首領喜出望外,原來圖譜是如此的神聖和權威,丞相安撫南中的心意十分明確。眾人都放心,更加高興。

“丞相,孟獲代表南人發誓:朝廷隻要肯安撫南中,南中人民永遠順從朝廷。”南中夷人對圖譜頂禮膜拜,見圖譜如此隆重,自然誠服。

諸葛亮命工匠把圖譜拓在石碑上,然後鄭重其事地說道:“各位首領,如果真心歸順朝廷,就與諸葛亮一起發誓。”諸葛亮知道南中少數民族信奉巫師鬼神,喜歡詛咒盟誓,投石結草。於是在滇池會盟處樹立蠻碑,誓蠻曰:‘此碑若仆,蠻為漢奴’。蠻人害怕世代避免淪為漢奴,必定千方百計使此碑不倒。

孟獲大吃一驚,需知蠻誓向神鬼而發,夷人格外畏服,恪守誓言也格外嚴格。但這個誓言關係南中夷人的命運,怎敢輕易發誓。

諸葛亮激將道:“隻有向鬼神表示真心實意,才算尊重鬼神。你們不敢發蠻誓,難道是因為你們現在欺騙鬼神,說的是假話。”

“我等早已歃血為盟,怎敢說假話。好,發誓就發誓!”孟獲以及各部首領於是紛紛發誓保護此石碑不倒。諸葛亮暗暗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