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南征 第二十三節 兵渡瀘水(2 / 3)

諸葛亮的眉頭緊鎖:他並不相信鬼神,通常鬼神隻是他口頭上的工具,達到教化民眾的目的。諸葛迷曾經宣揚無神論,從心理上諸葛亮是持一種中立的態度。隻是迫於君權神授的一種禮儀才沒有極力阻止劉禪的行為。但是入鄉隨俗,在南中就必須尊重夷人的風俗。這是兩個民族間能夠取得團結融合的必由之路,因此諸葛亮不反對祭神。然而夷人祭祀的殘忍出乎意料,激起諸葛亮那顆儒士的仁者之心。在一般軍事統帥眼中,為了戰爭的勝利,犧牲一些人沒什麼大驚小怪,更何況犧牲的是敵人的俘虜。諸葛亮不是那種‘一將名成萬骨枯’的人,所以當眾人認為拿俘虜祭神,他猶豫了。費盡心思考慮著一種既能祭神又不殺人的方法。

目光轉向諸葛迷,似乎在向這位年輕人尋求創新的辦法。

諸葛迷想起宋代人在《事物紀原》中記載饅頭的來曆。據說饅頭就是諸葛亮的專利,它反映出諸葛亮對人生命的愛惜,符合諸葛亮的為人。

“丞相,在下有一個主意。不如拿蠻頭祭神。”偷竊諸葛亮的專利,諸葛迷感到臉發燙。

“孔惑與我所見略同。饅頭,很好。用麵團做成人頭形狀,內包豬羊肉,代替活人的頭顱。”若不是處於對少數民族生命的愛護,諸葛亮怎麼會想出這個主意。

饅頭。於是上百個饅頭拋入瀘水,神靈也祭祀了,人命也挽救了。從此南中人民懂得用饅頭代替人頭,千百年積累下來,又挽救了多少無辜的生命。僅這一項專利,諸葛迷就覺得應該納入諾貝爾和平獎。

子時,一輪明月高掛夜空,清淡的月光灑在波瀾不驚的瀘水。數萬蜀軍橫向擺開一字長蛇陣悄無聲息從水勢最淺的地方趟水過河。夜裏水涼,瘴氣不起。每名士兵口中含著一片草葉,那是當地土人獻給諸葛亮躲避瘴氣的良方。有了這片草葉可以抵禦瘴氣的侵襲。

“河裏什麼人?”守在高處望台的夷兵遠遠發現敵情,高聲報警。

話音剛落,飛來一隻利箭當胸穿過,撕裂一個窟窿。望台上守軍屍體跌落,營外巡視的叛軍慌慌張張大叫道:“不好啦!蜀人襲營!”火把淅淅瀝瀝地燃起。叛軍披甲出營的漸漸多起來。與此同時蜀漢將士加緊步伐過河。一陣弩箭射得叛軍營外大亂。前麵的突將營勇士開始登陸。

夷將忙牙長出營指揮戰鬥。蜀兵欺近河畔,夷人也是一陣竹箭射擊,箭上有毒,中者當即斃命。張翼虎吼一聲:“突將營的兄弟,衝!”冒著箭矢,搶灘登陸。身後戰鼓擂動,蜀兵前仆後繼,喊聲震天。突將營率先奮勇跨過壕溝,冒著矢石,砸碎鹿角。大量部隊湧入營寨。

“頂住!都給我頂住!”忙牙長揮動截口大刀,死命攔阻不斷後退的本方士卒。張翼軍都是勇士,英勇頑強,衝破夷人的防守,殺進營帳。忽然一聲梆子響,兩旁埋伏的幾部夷兵殺出。火光照耀在孟獲得意的臉上:“今日見你等祭祀河神,我就知道蜀人今晚必會劫營,所以我守株待兔。哈哈,獵物到手啦!”

不料張翼仰天大笑道:“我家諸葛丞相算到你有埋伏,所以留著後招。嘿嘿,你那兩座營帳怕是化作火海啦!”

四下裏哭聲漸起,兩邊營帳逃出的士卒報道:“左右大營遭到蜀軍襲擊。”放眼望去兩邊熊熊火起,孟獲大驚失色。原來諸葛亮趁金環結、阿會喃兩營精銳盡出夾擊張翼的同時,早派趙雲和馬超襲破叛軍營寨。

“可恨的諸葛村夫!”孟獲不想諸葛亮棋高一籌,氣得咬牙切齒。催令三部精兵圍攻張翼。聽得瀘水河麵戰鼓連天,卻是諸葛迷率領主力部隊強渡瀘水,靠近河畔。

孟獲見勢不妙不敢交戰,急忙撤退。行不過三裏,路上撞出一隊騎兵。為首蜀漢將軍關索。他是關羽的三子,因為二哥關興不幸去世,趕來南中晚一些時間。諸葛亮命他率領騎兵堵住孟獲的退路。孟獲仗著自己武力過人,強攻關索。關索繼承父親武藝,一柄刀使得滴水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