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南征 第二十二節 剩勇追窮寇(2 / 2)

高定卻不這麼想,戰鬥失利後他還不悔悟。麵對蜀漢使者的勸降,高定不耐煩道:“來人,將使者拖出去斬首示眾!”

“兩國交兵不斬來使。”麵對刀斧交頸,使者凜然正氣。諸葛亮訓練的軍隊使者沒有貪生怕死的孬種。

“大王,殺區區一個使者於我軍無益,反顯得我軍氣量狹窄。不如放回去,讓他轉達大王誓死抗戰的決心。”身在賊營心在漢,鄂煥急忙給使者求情。

“回去告訴諸葛亮,戰便戰,休得羅嗦!”高定怒斥使者。

諸葛亮勃然大怒,拍案而起道:“咎由自取,明天一戰叫你身首異處。”高定勢窮力竭,以為憑借新糾集的餘部就想繼續頑抗。諸葛亮想到無法避免的血戰,不禁為夷人傷感。

為了減免流血犧牲,當夜諸葛亮派歸降叛軍在高定營外呼喚招安,高定營中屢禁不止。甚至整營連士卒並將領都逃得逃,散的散。隻一夜工夫走了三五千人。可謂眾叛親離、四麵楚歌。

次日高定殘殺幾名勸諫的耆老,挖心祭旗,糾合二千部眾與蜀軍決戰。諸葛亮命大軍四麵圍定,隻一戰就全殲叛軍,殺死高定。至此越嶲郡的高定叛亂基本平定。諸葛亮召集邛都各部落渠帥、耆老,申明朝廷綱紀,好言安撫。又釋放牢獄一切囚徒,然後率軍南下定莋。

忽然有快馬急報:孟獲糾集雍闓餘部,率軍南逃,準備順路回味縣方向。諸葛亮平靜地說道:“李恢正率軍南下味縣,孟獲歸路被斷,窮途末路啦。”一麵命令趙雲部繼續追剿,一麵命令張翼部下米易縣,堵住孟獲向西的路線。大軍主力仍然沿西南走定莋。

平定高定叛亂,諸葛亮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他召集兩位重要的謀臣楊儀和蔣琬,問道:“公琰,我軍南征雙方將士死傷可曾詳細統計過?”

早在南征出行前,諸葛亮就安排蔣琬負責清點陣亡將士。他自然兢兢業業,絲毫不敢怠慢。丞相一問起,立即答道:“我軍將士陣亡約六千多人,叛軍陣亡至少四萬。”

“叛軍中夷人死傷多少?漢人又死傷多少?”

“這…”蔣琬語塞。他對傷亡的統計從來沒分夷人漢人,反正都是叛軍,都是敵人。

諸葛亮歎道:“你一向細心謹慎,為什麼這次統計就疏忽大意?叛軍傷亡中可有婦孺孩童?”

“早先蠻夷舉部反抗,到後來再沒發生死傷婦孺孩童之事。”

“那就好,無論如何都不可傷及無辜。戰爭固然殘酷,軍人的天職是打仗。但我們也是心憂天下的父母官,決不可以傷害無辜的黎民百姓。任何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兵家好武,但兵家最推崇的是攻心為上,這是為了避免更多的生命死於戰場。”諸葛亮想到一路南征,死傷夷漢軍民無數。尤其是夷人,父兄死於戰亂,舉家哭喪,深感痛心。這引起他對戰後南中的重建進行思索。

良久諸葛亮問道:“越嶲不可一日無太守,你二人有什麼合適的人選?”

“我推薦一人。此人深得丞相安撫南中的思想,也懷有一顆仁者之心,同時有膽略,懂軍事,對朝廷更是忠心耿耿。”蔣琬想到當日喝酒請客時諸葛迷說的那些話。對他充滿信心和期盼。

“此人是誰?”諸葛亮其實猜中七八分。

“他就是忠烈侯諸葛迷。”

“他?”諸葛亮不置可否。

“丞相,依在下愚見:南中地方官員還是選擇本地人合適。”楊儀開口,他對區區一名丞相府令史鯉魚跳龍門非常嫉妒。楊儀處理軍政非常出色,但他就是心胸太狹窄,眼裏容不得比他更出色的人。

“威公有合適的人選?”諸葛亮耐心地問道。

“下官推薦仇家堡堡主仇天霸。我以為南中應該由本地人治理:一來人緣廣泛,可以團結士族和部落首領;二來,由南人治理南中,不會引起蠻夷的猜忌,避免矛盾。南中漢人大姓都有自己的部曲,影響當地的治安。我們應該對那些忠於朝廷的漢人世家給予賞賜,穩定人心。”楊儀的話不無道理,至少深合諸葛亮治理南中的政策方針。

“南人治理南中不失為良策。我們還可以設置五部都尉,任用南中漢人大姓,管理部曲家兵,增強朝廷在地方的軍事統治力量。此外辟用仇逑到成都任職,一來獎勵他的功績,二來作為人質防止仇天霸反叛。既安定了南人的心,又抽調走其中有能力的人才,一舉兩得。”聽聞諸葛亮任用仇天霸為越嶲太守,諸葛迷對探望傷情的蔣琬提議道。

蔣琬暗歎道:孔惑確是一位治國的人才,可惜現任區區一名令史。真的有點屈才啊!

諸葛亮大軍還沒到達定莋,路上問起一位土人,談到從越嶲至益州還有一條道路:從會無西南至三縫,過瀘水至青蛉。諸葛亮大驚失色道:“全軍掉頭,追擊孟獲!”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