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企業社保經辦人員不專業
由於難以獲得企業社保經辦人員的詳細數據,筆者走訪了北京某城區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這裏是企業經辦人員的聚集地。據介紹,該區每月都有一定數量的企業,沒能按時繳納社會保險基金。2011年全區托收未及時到賬金額共計90492萬元,醫療保險和其他四險的欠費單位分別達到27581家、27030家。同時,該年各項社會保險因銀行托收不成功,所造成的退票達51000多張。
而這些托收不成功或退票在很大程度上,與企業經辦人員非專業化直接相關。退票的幾種原因,包括賬戶未授權、交換號弄錯、賬戶與戶名不符、票據與企業登記信息不符或與銀行名稱等信息不符、單位在社保中心或銀行所登記的信息錯誤等情況,或多或少都與企業經辦人員不熟悉業務有關。
經辦人員不專業導致社會保險費用不能及時繳納,直接損害的是員工的利益。如一個公司員工,家庭困難,長期患病,自付部分的負擔也很大。然而由於經辦人員沒有及時跟進銀行的業務調整,造成當月醫保托收不成功。直接導致該員工的社保卡不能實時結算,隻能全額墊付,然後再進行人工報銷。冗長的報銷程序,還需要墊付高額的費用,無疑是雪上加霜。更嚴重的情況,甚至可能導致員工看病無法報銷、工傷待遇無法支付、失業待遇無法享受、生育津貼無法領取,等等。不僅給參保個人帶來嚴重損失,也可能給企業和社會帶來一些震蕩。
企業也擺脫不了影響。北京市規定,如果企業當月未能通過銀行托收、繳納社會保險,應當於次月中旬到社保中心通過櫃台繳費,這將是一個比較繁瑣的過程。更糟糕的是還要繳納滯納金,《社會保險法》第86條規定:用人單位未能及時繳納社會保險形成欠費的,每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逾期仍不繳納的由有關行政部門處欠費數額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對社保中心來說,則麵臨較大的工作壓力。這將是一個比較龐大的工作量,因為欠費補繳不是一個小數目,近年該區一直保持月均1800家單位,前來辦理補交業務,使長期超負荷運轉的他們苦不堪言。同時,不能及時收繳,對於社會保險基金而言,損失也是巨大的。
為什麼企業社保經辦人員不專業?究其原因,很多企業認為社會保險業務的專業化主要是社保經辦機構的事,而企業繳費就行了。這沒什麼專業技術含量,一般的員工熟悉一段時間都可以勝任,沒什麼必要限定專業背景,更不用說持證上崗。正是這個認識誤區,導致很多企業社保經辦人員不專業,繳費不成功。經辦機構的專業化,並不能代替企業經辦人員的專業化。近年我國社保卡及其信息係統正在完善之中,很多基礎性數據、具體流程還需要企業經辦人員來完成,否則將來可能麵臨很多本可避免的糾紛、訴訟。
三、社保經辦工作專業化的作用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上社保經辦機構發展的主要趨勢,是逐步走向獨立於或半獨立於政府部門、更具專業性的執行機構。專業化的具體體現在,通過現代網絡技術實現信息化,提高管理和服務的效率;通過社保專業人員采取標準化流程,減少工作的主觀性及其導致的相關糾紛。比利時政府中約60% 的公務員在從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而這個國家最忙碌的也是勞動和社會保障方麵的律師。(朱梅,2011)在日本,勞動與社會保障人才的培養已經細化到每一項工作,厚生勞動省開設的職業資格考試多達100 項,主要包括社會保險勞務士、職業訓練指導員、社會福利士和福利護理士等。(王洪春 2004)再看看美國,由於奉行“小政府、大社會”,很多公共服務都“外包”出去了,但一線社保經辦機構的服務是不能“外包”出去的,隻能由政府工作人員提供。因為這涉及個人隱私保護、信息化操作,需要提供專業化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