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憶斯洛沃訪華(2 / 3)

理論家

在訪華期間,我還發現斯洛沃的確像一位理論家,話不是很多,但總在思考問題。

在北京,他與經濟學家董輔礽等人進行交流,與其就什麼是社會主義和公有製等問題深入探討。據當時擔任翻譯的舒展先生事後回憶說,董教授說,對於什麼是社會主義,國際上有不同的看法。但人們必須通過實踐對社會主義進行重新思考和重新理解。馬克思提出的一些問題在當時也許是正確的,但現在來看卻過時了,有些觀點則從來就不正確。任何理論都必須經過一個發展階段,這表明人類認識是有發展階段性的。人們不能期待馬列主義能先知先覺,告訴後人所有真理,這種態度本身就違背了馬克思主義和辯證法。之後我聽斯洛沃說,這次與董教授談話“很投機”,他的觀點讓人深受啟發,很有收獲。

我知道斯洛沃之前寫過一篇“社會主義失敗了嗎?”的文章,便問起他對前蘇聯的看法,他說,1989年前他去過蘇聯幾次,也去過東歐國家。蘇東劇變後,社會主義在國際上受到冷落。但他認為蘇東劇變並不意味著社會主義的失敗。他一直在思考蘇聯解體的原因,了解社會主義在各國的理論與實踐,比較有關國家特別是前蘇聯與中國搞社會主義的做法,從中尋找社會主義實踐中帶規律性的問題。

聽完他的話,我在想,南非三方聯盟很可能在1994年勝選執政,南非共又是其中一員,他思考這些問題,正是在思考南非大選後新生的南非社會主義發展問題吧。

那麼他對中國社會主義模式是怎麼看的呢?後來他到北京見到中國領導人時說了一番話,讓我了解了他的想法。他肯定了中國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及改革開放的成果和意義,但也坦言出中國將麵臨的問題。這也是他不同於其他非洲國家領導人的一個特點。

斯洛沃認為,通過此次訪問,他們對中國所選擇的發展道路和有關政策感觸較深。他們注意到中國各地市場商品豐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群眾精神輕鬆愉快、社會安定平靜,這是他們過去訪問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從未見到的,而這無疑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結果。

他還說,馬列主義經典著作對社會主義的定義不過兩頁篇幅。事實上建設社會主義沒有一種特定的模式,各國必須根據本國的曆史和現實條件來發展社會主義。因此現在很難給社會主義下一個絕對的定義。社會主義應向本國人民提供足夠的商品,這一點非常重要。雖然中國還有許多問題值得他進一步認識和理解,但有一點是清楚的:中國向人民提供的商品越來越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改革不僅將決定中國的前途,也將對世界產生根本性的影響。中國社會主義的成功不僅是中國人民的成功,也將對國際社會主義運動作出貢獻。

最後他說,他很讚賞中國領導人對社會主義理論的再思考,認為中國允許和發展多種經濟成分的政策是正確的。但中國應對資本主義有足夠清醒的認識,對其帶來的思想意識特別是腐朽之風應保持高度警惕;蘇東社會主義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共產黨執政缺乏政治民主,因此希望中國能重視政治改革問題。

在我看來,他對中國社會主義的看法是實事求是的,既不誇大,也不貶低。特別是他直言中國社會主義探索中將麵臨的問題,很有預見性,充分顯示出他高超的理論水平和卓越見識。

“轉達口信”

斯洛沃的訪問式休假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轉達口信”。口信的內容是什麼,原來我們也不知道。後來我們認為,既然是曼德拉主席給中國領導人的口信,他又剛剛結束對台灣的訪問,而中國與南非還未建交,那麼此信很可能與中南關係有關。但信的具體內容斯洛沃一直守口如瓶,直到他麵見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胡錦濤同誌時才鬆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