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內外關於中國共產黨對外交往的研究綜述(3 / 3)

近年來,學者們的研究重點除了聚焦在以上五大領域外,也有學者開始從黨的建設的角度、從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高度研究政黨外交,如王少華的《政黨外交與執政能力建設》、吳興唐的《中國特色政黨外交與黨的事業發展同行》等文章,從政黨外交是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角度,對政黨外交的定位進行了研究。劉明的《政黨外交與國家軟實力提升》一文,通過對近年來中國共產黨重要對外交往活動的考察分析,總結中共對外交往在國家軟實力提升中的功能以及需要注意的相關問題,該文從軟實力的視角對政黨外交的作用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創新性。

研究不足與展望

在新時期,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上升,越來越多國家的政黨希望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和中國共產黨,越來越多的外國政黨把同中國共產黨開展交往作為發展對華關係的重要途徑,中國共產黨的對外交往麵臨難得的曆史機遇。與蓬勃發展的政黨外交實踐相比,盡管近年來國內外關於中共對外交往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但仍存在理論研究滯後於實踐的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政黨外交的進一步發展。總體上看,目前對於政黨外交和中共對外交往的理論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和零散狀態,盡管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

一是從時間上看,國內學術界對政黨外交的研究起步較晚。政黨外交研究是一個新課題,2000年以前涉及政黨外交的內容主要散見於報紙刊發的中聯部的對外工作總結,2000年以後社會上以論文形式發表的研究中國共產黨黨際關係或政黨外交的文章才逐漸增多。

二是從內容上看,理論研究欠缺,還沒有形成比較成熟的政黨外交理論。從目前的著作、期刊文章的內容來看,大多數學者注重對中國政黨外交的曆史演進、方針原則的宏觀研究,鮮有文章從國際機製理論、全球治理理論、多軌外交理論等層麵分析政黨外交的形成、作用和影響。

三是從方法上看,目前的研究方法相對單一。中國共產黨對外交往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研究領域,既包括中國共產黨的黨史、黨建理論,又包括外交理論,還涉及國際關係領域,具有多學科交叉的特點,因而需要進行綜合性的交叉研究。但從目前研究現狀看,研究方法比較簡單,關於政黨對外交往的意義和作用等宏觀問題的研究居多,小中見大的案例性、實證性研究頗少。

新時期政黨外交的研究方向

為適應政黨外交蓬勃發展的新形勢,國內學者應緊跟時代步伐,加強對政黨外交的研究,積極為新時期開拓政黨外交工作新局麵建言獻策,提供厚實的理論支撐。今後學術界的研究應側重以下幾個方麵:

一是要深化對政黨外交理論的研究。理論指導實踐,理論研究的成熟對政黨外交的實踐將會產生重要的指導作用。中國共產黨對外交往的發展不是孤立的活動,它是國際政治中日益活躍的政黨活動中的一部分,也是不同類型的政黨相互影響、取長補短、共同發展的結果。它映射的是政黨政治普及、外交方式多樣化及國際關係民主化的趨勢。對於政黨外交和中共對外交往的研究,應突破一國、一黨的局限,而應聯係整個世界政黨政治的變遷來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應跳出傳統的經驗主義的研究藩籬,注重多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實現研究方法的創新。具體來說,對於政黨外交基礎理論的研究,目前學術界對於政黨政治與國際政治、黨際關係與國際關係、政黨外交與總體外交的辯證關係的研究尚有待深入。未來的政黨外交研究,不僅可以從外交學、國際關係學著手,還可以從國際製度、全球治理、博弈論等多種國際關係理論切入。對於區域和跨區域層麵的多邊政黨交流活動、地區性政黨的國際活動等,學術界還可以從地區主義理論、地緣政治理論等多個角度進行分析研究。

二是要拓寬政黨外交研究的領域。學術界對中共對外交往進行研究,除了研究中國共產黨對外交往的曆程、戰略、原則外,還要研究國外政黨和政黨組織開展對外交往的舉措經驗和參與外交決策的權重影響,尤其要研究歐洲議會幾大黨團的運作體製及其對華決策過程,研究四大國際性政黨組織開展多邊交往的相關情況。國內學者擅長關於政黨外交的宏觀戰略性問題的研究,對於案例研究、微觀領域研究重視不夠,今後學術界應加強微觀領域的研究,如政黨財務、政黨外交與其他外交形式的關係、政黨外交的決策程序和運行機製、中共與國外某個具體政黨交往是如何影響和推動一國政府外交的、中共與國際和地區不同類型政黨交往情況、中共與某個國家、某個政黨的交往情況等,均應納入研究的視野。隻有這樣,我們的研究才能更加立體、多元,才能為當下和今後的政黨外交發展提供充足的理論滋養。

[本文係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特色政黨外交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批準號:13BGJ005)]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蘇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