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們為了不被罰,能晉級,或者說為了得到招生重獎,他們隻能是轉移原本的教育職位,不顧本身的教育職責,去參加招生大戰。他們有的為完成招生任務去溜須拍馬,去送禮請客,去遊說天下。更有甚者,有的學生都已被本校教師招到學校裏來了,還有的教師對其再作“優惠”動員,讓其重新入學報到,同本校教師爭搶不下。如此招生大戰,學校的校風能正常嗎?學校的教學質量會好嗎?就是把學生招來了,又能保留得住嗎?這樣不務正業、不能保證教學質量的學校,它在將來還能招到學生嗎?
再說那些被招來的學生,確切地說,是那些被買來的學生,他們已被弄得神魂顛倒,不知反正,世界觀被此種招生大戰搞得嚴重歪曲。他們有的已是在社會上混了一兩年的;有的是初中還沒有畢業的;有的是學習成績很差、特差,根本就無法上高中考大學的。當然,他們當中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品德好,講文明、立誌學好技術,想成為國家有用的建設人才的。
除了這一部分好學生之外,那些曆經招生大戰的差生,人生觀、道德觀已被不正之風嚴重扭曲。他們在學校裏處對象,玩手機,並以恥為榮。個別素質更差的學生連簡單、基礎的職業教育教學都不能接受,他們在學校裏隻能是混時間,養身板,白白地拿國家的那幾千元的助學資金。甚至他們有的是在嚴重地擾亂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學校為防學生流失,對違紀生隻好姑息、挽留,無法進行嚴加管教)。而且有的學生在混到畢業時還不能達到法定的就業年齡(因為他們入學時年齡較小,隻有十三四歲),那時他們出了校門還會成為社會的負擔。
這種教育體製,這種招生大戰,不注重學生思想道德培養,不注重正確人生觀、世界觀的塑造,不注重積極向上,和諧為人的引導,難道不是要給國家的未來社會造成重大的危害嗎?所以這樣的招生大戰,陳啟林在當年就希望有關部門能及早的叫停。
誠然,那正當的競爭有利於個人進步,有利於社會的發展,會產生積極的作用。但不正當的競爭卻會產生倒行逆施的負麵效應。搞不正當的招生大戰,會給青少年的競爭意思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
因為,這種以追求一定的物質利益、經濟效益或政治資本為目標的競爭,不是以其生存質量獲得優勝,而是以不良手段,進行過激、敗壞、詆毀對方,甚至是使用更惡劣的手段去進行不正當的競爭。這種競爭不僅會在社會上造成惡劣影響,而且還會使競爭者本身最終落個可悲的下場。
陳啟林看到,自己所在的學校在招生這個問題上,正在走下坡路,已經開始了惡性循環。對此,陳啟林不禁要問:在招生這個問題上,所有的競爭對手,為何不采用正確的方法,去爭取做到雙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