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時尚-基本類品牌:跟跑者的被動與主動(3 / 3)

相比之下,2010年的美特斯·邦威,采用的是一種多產品線的聚焦。2010年,美邦推出了夏季的MTEE係列、春秋的Mjeans係列和冬季的Mpolar係列。MTEE為T恤衫,Mjeans為牛仔褲,Mpolar為羽絨服。每個係列分別為各個適銷季節的主打產品,由一個獨立的設計團隊負責。從春到夏,再從秋到冬,形成主打產品連綿不斷、一年四季前後相連的銷售格局。

當然,也有服裝品牌沒有采用品類聚焦,而是選擇了風格聚焦。如寶姿的職業女裝,江南布衣的婉約柔美,都是一種風格聚焦。

多款式、小批量的時代

當聚焦走到了多產品線階段,服裝品牌就開始不得不麵對多款式、小批量、變品種、變花色、變款式的挑戰了。

要成功追上時尚的腳步,大多服裝品牌的主意,都打在巴黎、米蘭、紐約的時裝發布會結束、到適穿季節到來之前的這段空當兒上。這中間大約有5~6個月的間隔。在此期間,抓緊點的話,一個二線品牌能夠完成創意模仿、組織生產、物流配送等全過程。

但是,當各個品牌都如此操作,那麼,對於其中任何一個品牌而言,就不但要利用好這5~6個月的間隔,而且還得好過於其他同類的對手。

對一個一年發布四季新品的國內服裝品牌來說,會在3月、6月、8月和11月開新品發布會,分別推出夏季、秋季、冬季和來年春季新品。以3月夏季新品為例,訂貨會後,統計經銷商的訂單,4月工廠開始生產,順利的話,6月份之前生產出70%~80%的訂單,然後發往全國,供各地經銷商銷售。這樣一個過程,留給生產的不過一個多月的時間,中間出不得半點差錯,否則就會導致嚴重後果。

2010年一季度,美邦服飾發布季報,宣布毛利率水平大幅降低。管理層在總結原因時說,由於年初出現“用工荒”,導致代工廠交貨期大幅延長,貨品晚到,不得不大幅打折,結果毛利率水平大幅降低。數據表明,2010年1月份,美邦服飾直營店的平均零售價格折扣低至4.7折,這幾乎接近給加盟商的批發價。

為什麼用工荒給美邦造成了超過事故本身成本數十倍的損失呢?美邦對此總結說,由於公司為了保證產品的時尚性,所以要求訂貨會盡量接近產品上市期,由此也使得生產期過於緊湊,用工荒突然出現,使原先安排的生產期變得不夠了。

倘若再深究一下,難道說盡量縮短訂貨會到上市期的間隔不對嗎?當然沒有什麼不對。但問題在於,當競爭迫使企業內部的業務循環周期越來越短,最後短到了生產已經無法支持的地步,那這個時候,進一步縮短間隔,實際已不可能。

這個時候,企業要想保持繼續增長,就必須進入多款式、小批量時代。

時尚—基本類品牌最大的難點,在於無法引領時尚,使得其內部所有的運營安排,都處於被動應變狀態。國際一線品牌不發言,時尚—基本類品牌就不知道該向何處去。當進入到多款式、小批量階段,時尚—基本類品牌的運營,已經不再是簡單地追隨時尚,而是主動地捕捉時尚、覆蓋時尚,利用整個研產銷鏈條的柔性,實現對需求的快速反應。

即便是很多時尚—基本類的品牌,其80%的銷量,也還是來自於基本類服裝。拿H&M來說,每年數十億件的銷量,其中大部分是基本類服裝,每年款式變化不大,都是提前半年甚至一年生產的。

時尚—基本類品牌最大的難點,在於無法引領時尚,使得其內部所有的運營安排,都處於被動應變狀態。國際一線品牌不發言,時尚-基本類品牌就不知道該向何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