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炒作的火候:知名度與美譽度的博弈(2 / 2)

借助正麵熱點話題

很多企業在針對美譽度進行炒作的時候,由於概念缺乏特色、炒作影響力不夠大、受眾審美疲勞等等因素,很多炒作活動都會流於平庸。因此,美譽度夠了,知名度卻上不去,成為很多品牌企業炒作火候不夠的另一種普遍情況。

近日廣東的服飾品牌文時特邀請旭日陽剛的代言的炒作,為很多人津津樂道。首先旭日陽剛充滿話題性。剛登上春晚取得巨大曝光,然後汪峰禁止兩人在商演中唱《春天裏》;隨後又爆出那英認為旭日陽剛入圍音樂風雲榜“不夠格”,草根明星與實力明星的互相炒作,成就了旭日陽剛,他們不斷登上各大娛樂版的版麵。旭日陽剛紅了,並且不是在罵聲中紅起來的草根明星,這十分難得。更重要的是,旭日陽剛的形象是正麵的、積極的,在公眾中具有良好的形象。

簽約旭日陽剛之後,文時特隨後又讚助了旭日陽剛的首部紀實電影《平凡的精彩》,該紀錄片3月11日零時在優酷上線,記錄了他們的北漂生涯。一經上線即受到網友熱捧,點擊率一直攀升,而文時特及其廣告語“平凡的精彩”也得到了足量的曝光與認可。

建立實時監控和快速響應機製

炒作是企業整合營銷傳播的半可控行為:一方麵企業雖然可以控製炒作的內容,但是並不能完全控製消費者對信息的理解,因此在局部炒作中就很有可能出現傳播誤差;另一方麵,作為一種低成本的營銷傳播方式,將局部話題上升為社會話題,必將要借助大眾主流媒體的力量,但是一般情況下,媒體的把關人角色使得企業也不能控製信息的取向。

這意味著企業的炒作行為結束並不是整個信息傳播的終點。後期的輿情監控和應對突發情況的快速響應機製更加考驗企業的炒作功力。

信息流向了哪裏?輿情動向是否與原始的傳播初衷背道而馳?企業炒作應該第一時間了解輿情狀況,一旦發現異常,就需要立即處理。

一般快速的響應基本有兩種手段,要麼是快刀斬亂麻,迅速切斷與不利消息的聯係,這適用於不利輿情已經病入膏肓的情況;要麼是因勢利導,將話題的指向朝著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撲滅即將爆發隱患的苗頭。

說到底,炒作火候的把控,最終目的就是實現知名度與美譽度的齊頭並進。很多情況下,這一目標僅僅是個理想態。但是企業還是要從前期策略方向的製定和後期的監控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實現預期的炒作目的。

你可以完全和公眾站在同一個方向,但是能出位卻不容易;你也可以成為全民公敵,但風險很大。所以很多善於炒作的企業,其站位往往都是“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