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教父鄭莊公 第三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1 / 2)

書接上回,鄭莊公的弟弟姬段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終於籠絡了一股屬於自己的勢力,鄭國上下一片凝重的氛圍,隻有鄭莊公姬寤生談笑風生,並不把自己的這個弟弟當回事兒。

當然,鄭莊公的準備是十分充分的,在得知姬段開始發兵,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母親軟禁起來,切斷了姬段在滎陽城的內應,隨後派遣自己手下大將子封和祭仲等人率領著鄭國的正規軍迎擊姬段。

姬段的軍隊雖然發展了十幾年,但畢竟是雜牌軍,他原本打算的是襲擊鄭莊公,依靠自己的母親作為內應,直搗黃龍闖進滎陽,做掉姬寤生,自己即位。對此,隻能說姬段想的太過簡單了。

隨著武薑被軟禁,姬段在城內的內線已經失效,因為之前製定的戰術是偷襲,所以派遣出去的軍隊肯定不會太多,而鄭莊公對此早有防備,派給了子封二百輛戰車前去迎戰。

先秦時期中國的戰爭中很少有騎兵的存在,車戰是最主要的戰爭方式,一般來說一輛戰車上麵會坐四五個人,在戰車的後麵跟上二十幾個步兵,二百輛戰車也就是差不多六千人的兵力,這樣的數目對付姬段的雜牌偷襲軍隊來說已經綽綽有餘了。

果然,兩軍交戰之後,姬段很快就被子封率領的鄭國正規軍打的落花流水,眼看著自己一方已經支撐不下去了,姬段果斷率領殘部想要撤回京邑。

與鄭莊公想比,姬段還是太嫩。因為莊公對此早有準備,先前他便曾經在京邑安插了無數間諜臥底,在姬段率軍出發之後,城內的臥底們便開始在城內四處散播姬段的種種劣行,宣揚鄭莊公多麼仁至義盡。

古代人的文化水平較低,都禁不起忽悠,而且百姓們本身是最不希望打仗的,所以當姬段率領著自己的殘部回到京邑的時候,猛然發現這座城池已經背叛了自己,城門緊閉,根本不理睬姬段。

被逼無奈之下,姬段隻好撤到了鄢城。

鄢城這個地方跟京邑可沒法比,之前已經說過,京邑是鄭國內數一數二的大城市,城樓堅固,也是姬段經營的最主要的地方。反觀鄢城,那就是一個破破爛爛的小城樓,根本經不起戰爭的摧殘。

果然,子封率領軍隊來到這裏之後,不費吹灰之力就將鄢城攻克。也得說那姬段命大,兩次打敗竟然都能順利逃脫,鄢城失守之後他幾乎成了光杆司令,手下的兵將大多已經倒戈投降,無奈之下姬段逃到了共國,這也就是他為什麼被稱作共叔段的原因。

按照帝王之術的常理來看,這樣的弟弟是絕對不能留活口的,當時的鄭國又十分強大,鄭莊公完全可以要挾共國的君主把姬段交到自己的手上。鄭莊公手下的大臣們也都建議追殺姬段,但是鄭莊公卻隻是微微一笑,不再去追究姬段。後來姬段兵敗自殺,跟鄭莊公之間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其實,鄭莊公心裏應該早就清楚,他與自己的弟弟姬段之間早晚要爆發一場大戰,他隻是一直在等,不願意先動手,更不願意趕盡殺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