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教父鄭莊公 第二章 我是一個難產兒(1 / 2)

中國人起名字講究文雅大抵是從西漢時代開始的,之前的人起名都很任性,隨口一說,想到什麼就起什麼。

鄭莊公的名字叫姬寤生,“寤”字通古語“牾”字,意思是“逆”。正常的嬰兒出生的時候是頭朝下,因為這樣便於生產,但是鄭莊公從來不走尋常路,出生的時候就是腳先出來,倒著生。所以她娘武薑就順嘴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叫寤生,用來銘記這小子給她帶來的痛苦。

難產這種事情對古今中外任何一個女性來講都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尤其是在古代,每年難產死的女人絕對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

相比於鄭莊公,他的弟弟姬段就老實多了,生產下來的時候非常順利,所以武薑就特別喜歡姬段。

姬段在史書上的記載也叫共叔段,開頭第一個“共”字,是因為後來姬段逃往了共國,第二個字“叔”代表著同輩人的排行,最後一個“段”字才是他的名字,就跟蔡國的開國國君蔡叔度和衛國的開國國君衛康叔封一個道理。

武薑這個女人一向敢愛敢恨,對自己真實的想法從來不避諱,對這兩個兒子從小就是差別對待,姬段說什麼都是好的,姬寤生從出生就不對。

所以無論是在餐桌上還是炕頭上,隻要一有機會武薑就會跟鄭武公說:“老伴兒,姬段人好,你讓姬段當太子得了,那個寤生太不是東西,千萬不能讓他當太子。”

鄭武公為人雖然心狠手辣,但是他不笨,這種事情他看的很清楚,當即翻了白眼說:“廢長立幼這種事不能胡來,說好的是長子即位就得按照這個規矩來,否則早晚要出事兒,而且我看寤生那孩子挺好的。”

任憑武薑怎麼吹風,鄭武公就是巋然不動,倒不是說他有多麼看好姬寤生,隻是覺得這種事情必須按規矩來。

果然,在鄭武公二十七年的時候,姬掘突一病不起,與世長辭,年輕的姬寤生就在朝中眾多元老大臣的簇擁下成為了鄭國新一代的國君,這就是鄭莊公。

鄭莊公知道自己的老娘不喜歡他,可他偏偏又是一個大孝子,童年時候的冷遇不僅沒有在他心裏麵留下陰影,成為國君以後,對自己的老娘百依百順,隻要老娘高興就行。

武薑在這個時候仍然偏袒姬段,在鄭莊公的麵前處處為姬段謀福利,鄭國有一座城池叫京邑,是一個大型城市,富得流油,武薑就跟鄭莊公說:“京邑是個好地方,你弟弟已經把國君的位置讓給你了,你應該把京邑封給你弟弟。”

鄭莊公一聽這話腦袋都大了一圈,心說我是老爹的正統繼承人,什麼叫姬段把國君的位置讓給我呢?

理雖然是這麼個理,但是姬寤生也並沒有跟老娘理論,隨便點點頭,說:“行行行,你開心就好,不就是京邑麼,給!”

鄭莊公一說給手下的大臣祭仲不幹了,跟他說:“頭兒,那京邑城太大,跟我們國都滎陽都有的一拚了,實在不應該把他封給你弟弟,不然容易出事兒。”

姬寤生擺擺手,說道:“這道理還用你跟我說啊?可是沒有辦法呀,我老娘的話我不敢不聽。再說人家說是要封地也不是什麼過分的要求,我不給顯得我太小氣了。”

祭仲道:“那萬一……”

後麵的話他沒敢說出口,但是姬寤生自己心裏麵清楚這老臣想要說什麼,就安慰道:“萬一再說萬一的,真要有那麼一天我也不怕他,咱們走著瞧。老祭,你記住一句話,多行不義必自斃!”

於是,京邑就被鄭莊公封給了他的弟弟。

按理來說,鄭莊公做的這件事情已經是仁至義盡了,在那個年代,大部分的諸侯太子即位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的兄弟們全都殺死,姬寤生不僅沒殺他,反而還給他封地,還不知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