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談情說愛”的藝術
生活
作者:鍾思嘉
情商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已經吸引了國內外許多家長和教育家的高度關注。鍾思嘉博士從多年親職教育的研究個案入手,糾正家長自身的不良情緒和習慣,提出隻有家長自身有高情商的表現,才能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的觀點。
在親子互動中,親子間的溝通方式不當,不僅會阻礙親子溝通,導致親子交流不暢,還會破壞親子的情緒,影響親子關係。
下麵,我們將給你介紹改善不當行為、提升親子關係、愉快出行等幾種親子溝通術,提高你的親子溝通藝術,讓你可以暢快自如地和孩子談“情”說“愛”。
改善不當行為的親子溝通術——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某日我搭飛機到外地,旅途上偶爾留意到兩種親子互動的情形,雖不是刻意地挑剔,但卻是值得提出來討論的親子溝通之道。
當我在候機室候機時,一位媽媽正在梳妝,這時她側臉瞄見大約四五歲的兒子在座椅間爬鑽,立刻脫口而出地罵道:“凱凱,你皮癢啊!”孩子立刻站了起來。可是過了一會兒,趁媽媽不注意,他又開始在地上爬了,當然又傳來一陣“皮癢”的吼罵……
媽媽們常習慣(或喜歡)用“皮癢”之類的話來警告孩子,有些在警告後接著責打,有些則是光說不練。
無論前者或後者都不是有效的教導,媽媽們首先必須了解孩子的行為目的,像凱凱的行為可能是因為等著上飛機無事可幹,太無聊,隻好自己去找點新鮮事做。麵對這種情況,父母可以做的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如帶著孩子站在落地窗前,指著停在飛機場的飛機或機場的景象做一些親子溝通;或者,事先為孩子準備一些故事書或玩具,讓孩子有事可做。
後來在飛行途中,我又聽見右前座有個幼兒在號哭,起先孩子的媽媽弄不清孩子哭的原因,隻聽到抱著他的母親低聲不斷地說:“噓,不要哭!”“好了,好了,好丟臉哦!”結果孩子的哭聲未見停止,直到聽清楚孩子說:“怕怕!怕怕!”這位媽媽才知道孩子因飛機前幾分鍾碰到氣流不穩而上下顛簸,以致被嚇哭的。
媽媽們碰到孩子在公共場合中哭鬧,總會覺得不好意思或丟臉,其實大可不必如此,因為大多數為人母者都有相同經驗,都能了解其尷尬處境,不但不會嘲笑,而且還很同情你呢!
該怎麼化解這個困境?幸而,這位媽媽換了另一種說話口氣:“哦,你怕怕啊,別怕,別怕!你看外麵好藍的天空,看那白白的雲……”在這種同理了解加上轉移注意力的溝通之下,孩子的哭聲停了。這才是有智慧的教育,不是嗎?
增進親子關係的親子溝通術——用“愛”說話
在我帶領由一群媽媽組成的自我察覺團體時,我試著請她們在圖畫紙上畫出自己的家庭圖,把家人的親疏關係呈現出來,並且寫下家庭成員的每一個人對其他人最常說的一句話。我從中發現媽媽們最常跟孩子講的一句話是“到學校要乖一點兒”“有沒有用功讀書”“還不趕快去念書”之類。當然,不管孩子的反應如何,不少媽媽接下去的不隻是一句話而已,而是一連串疲勞轟炸式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