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打理養老錢:保值避險須兼顧(2 / 2)

國債和定存相比還是具備一定的優勢。目前購買國債不宜選擇期限過長的產品。相比之下,三年期品種要優於五年期品種。

投資門檻:

首先購買國債的門檻比較低,相比於理財產品至少5萬元的購買門檻,儲蓄式國債最低可買100元,以100元的整數倍起售。

風險提示:

對於個人投資者購買的儲蓄、憑證式國債,沒有什麼收益率變化,風險很小,除非央行連續加息;不過,2012-2013年的市場,貨幣寬鬆主題,加息可能性幾乎不存在。

入門技巧:

現在電子式國債更受歡迎,一推出就會遭到搶購,要做好早去銀行排隊的打算,記著帶上身份證與該銀行存折備用。

2.貴金屬市場:

可在流動資產中配15%~30%的黃金

老人可在家庭流動資產中配置15%~30%的黃金。從廣州市場來看,黃金公司投資者中,老年人能占到金條投資者數量中30%的比例,而在銀行黃金業務中,20%的投資者年齡也超過了50歲。

老人投資白銀、黃金,應優先購買實物產品,投資型金條、銀條是首選,其次才是紀念型產品與金幣、銀幣,後者比較適用於有收藏愛好的老人。而對於市場上流行的黃金期貨、黃金T+D等放大功能產品,風險過大,老人最好不要碰。紙黃金需要在網上完成操作,比較適合於通曉電腦知識的老人。

投資門檻:

目前廣州市內,雖然有1克、3克、5克的小規格金條,但對於老人來說,建議投資50克以上的金條,投資起點為18000元以上。而白銀投資便宜很多,1公斤產品僅7000多元,但商家要收取較高的手續費,不如投資黃金劃算。

風險提示:

比國債、貨幣基金、存款等較保守,黃金的優勢在於避險能力小,投資風險小。

但國際金銀價格均隨著市場信息而變化,投資未必就能有收益,短期仍存在“被套”風險,老人需要堅持長線投資的原則。

入門技巧:

老人購買金銀時,需要從報紙、電視上了解一下行情,逢低買入才好,追高並不可行。

3.固定收益理財產品:

需求旺盛但不能盲目

據不完全統計,在銀行的個人貴賓客戶裏麵,老年人占比在35%以上。據介紹,由於多年來的積蓄,廣州市的城市居民裏麵老年人普遍都有50萬元以上的資金。某商業銀行相關業務負責人說,老年人一般傾向於在銀行理財。

但是與這種情況不相配套的是,目前國內銀行專供老年人的理財產品卻很少,據普益財富統計,截至今年9月27日,華夏銀行、上海銀行、招商銀行共發行29款養老理財產品,資金大多投向債券和貨幣市場,以穩健為主。

投資門檻:

各家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門檻不一,但多數產品的起點都在5萬元以上,少數產品在2萬元—5萬元之間,對於收入有限的老年家庭,購買一隻產品已經足夠,不必挑太多。

風險提示:

銀行理財產品也有投資風險,如果沒有被“保底”,也將被套。建議老年人購買大型商業銀行穩健風格、保底功能的理財產品。

入門技巧:

此投資難在如何挑選,去了銀行之後,理財經理勢必要向不懂行的老人兜售他們難賣的產品。建議老人多讀報紙、要有主見,購買那些期限在半年以上的穩健型產品,不要被銀行理財人士的觀念左右。

4.股票、外彙投資:

老人不可迷戀

股市和外彙方麵,股票市場中的老年人比例高達10%以上。但股票連年不被看好。數字顯示,70%的老人並沒有賺到錢;而外彙與期貨,都屬於放大功能的高風險理財產品。

為此,老年人投資高風險理財產品,應本著娛樂放鬆的心態,小資金進出投資;切勿大資金投入、一發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