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美國關於同性戀權利的討論有深刻的影響。同性戀者致力於讓他(她)們的親人和朋友了解同性戀。他(她)們願意麵對頑固的態度和偏見。因此,在家裏、在工作場所、在學生公寓,出現了一幅幅爭辯的場麵。漸漸地,他(她)們成功地使自己最親近的人改變了對自己的態度,這對公眾轉而支持同性戀權利起了決定性作用。調查表明,認識同性戀者的人支持同性戀平等權利的可能性是不認識同性戀者的人的兩倍。
第三,同性戀者對公開自己的身份變得越來越坦然。五十年前,許多美國人害怕同性戀者是因為他(她)們相信後者分離於家庭之外,威脅家庭穩定。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同性戀者公開身份,異性戀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原來就是同性戀,同時也讓美國人越來越熟悉同性戀生活的真實狀況。許多異性戀者意識到很多同性戀者建立了穩定的愛情關係。同性戀伴侶同樣養育子女,同樣非常希望給對方以及孩子提供安全和穩定。
近年來,美國關於同性戀話題的爭論源於同性戀者對法律承認的訴求。許多同性戀伴侶要求婚姻權是希望獲得隻有婚姻才會提供給家庭的權利、利益、穩定以及保護。同性戀者爭取婚姻權和保護家庭的行動引發了大討論。但從曆史的角度看,討論最重要的結果之一便是使美國人知道了同性戀者同樣有家庭責任感。
在過去二十年間,性權利和少數族裔權利得到越來越多的承認,同性戀者越發坦然,人們越來越把同性戀者看成家庭一員而不是一種威脅。由此,美國國內對同性戀平等權的支持也不斷增長。更多的家庭接受同性戀子女;工人和學生更加能體會同性戀朋友的需求;大多數大公司都製定政策禁止歧視同性戀雇員,從而平等對待和尊重他們,並給予他(她)們如同異性戀已婚雇員同等的福利。這一變化使得家庭、學校和工作場所的和諧得到恢複,並推動了人與人之間的誠信與互信,使人們為了同一目標更好地合作。
同性戀者在美國社會中的地位,特別是同性婚姻,仍是爭論著的話題。但是許多以前將同性戀者妖魔化的機構,包括政府、媒體和醫務人員已經開始支持同性戀者。在法律方麵,在法院中代理同性戀客戶的律師常能得到包括社會工作者、家庭專家和法律專家在內的各方權威專業人士的支持。
如今在美國,大多數仍然存在的針對同性戀者的敵視主要源於保守的宗教信仰,特別是基督教原教旨主義。事實上,近期對於同性婚姻的爭論反映了美國社會一個深刻而廣泛的分歧——或分裂——即持人性的現代科學觀點與持宗教原教旨主義觀點的人之間的矛盾。現代主義者傾向於寬容同性戀者,而宗教原教旨主義者繼續將同性戀行為視為罪惡,出於宗教理由反對它。保守宗教勢力對美國政治的持續影響使美國與其他主要工業化國家相比顯得尤為獨特。這種勢力使得美國比起其他工業化國家,譬如加拿大、比利時、西班牙和其他歐洲國家,在賦予同性戀婚姻權或其他民事保護方麵進展更為緩慢。南非法院最近決定賦予同性婚姻法律地位,這反映出南非政府認識到保障同性戀權利是大勢所趨,可以促進社會和諧與穩定。
盡管美國國內仍對同性戀權利爭論不休,作為一名曆史學家,我還是驚訝地發現美國人民支持同性戀者享有完全平等和尊嚴的態度變化是如此之快。甚至有些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者也不得不承認,曆史的潮流是有利於同性戀者獲得平等權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