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光是沿海地區也都不錯了,宋朝重視海外貿易,不論如何他們也都在沿海地區有大量的人。這樣張奇秀也都不怕沒有市場,沿海地區可是最精華的地方,隻要自己掌握了,那也都不用害怕什麼了。
“你的意思是,讓我們去運輸食鹽到內地去販賣?這樣也太貴了?我們光是從沿海的那些煮鹽的灶戶那裏購買,都不下四十文一斤,我們再次運送過去如此長途跋涉,那這裏麵的風險無比巨大。到時候賣的價格高了,無法和當地的地頭蛇競爭啊!”
張奇秀再次說:“很簡單,你們以後不要和那些煮鹽的灶戶去購買私鹽了,他們以後是沒有希望了。他們這些灶戶一定會被我們的私鹽擠死,我們的私鹽每斤隻要十六文錢,他們肯定不是我們的對手,所以我們可以不用擔心。他們用不了多久也都會破產,所以你們隻能夠從我們這裏購買私鹽,然後運送到內陸去賣。當然,我可以以每斤十二文錢的價格賣給你們,然後你們運送到內陸去銷售。我想,我降低到每斤十二文,那足以抵消你們那些所謂的長途運輸的風險了吧?如果到時候你們還無在內陸賣出去,這樣那我就懷疑你們是幹什麼吃的了!”
當聽到了張奇秀這個方案,那個鹽幫首領心裏麵也是喜憂參半。因為他們雖然要被積壓到內陸去販賣私鹽,可是卻獲得了一個更廉價的私鹽采購渠道。每斤十二文錢,那意味著比起過去幾乎低了四分之三的價格,這樣的價格足以抵消長途運輸,甚至還有很多盈餘。不過唯一的缺點也就是要被張奇秀控製貨物來源,如果一旦被控製了貨物來源,那意味著接下來他們也都會成為張奇秀的附庸。
到時候,他們斷絕了別的私鹽來源,那肯定是要被人控製了,隻能夠成為張奇秀的附庸,所以他們也多是擔憂的地方。
不過其是張奇秀也是希望這些鹽幫的人逐步幫助自己販賣私鹽,然後到內陸去擴大市場。目前自己的船隻隻能在沿海販賣私鹽,這樣等於是放棄了內陸市場。他當然不甘心,所以他支持這些鹽幫去走到內陸去販賣私鹽,這樣可以讓自己獲得更多的財富。而這些鹽幫雖然每斤十二文,可是這樣也是足足四倍的利潤了。到時候他們一旦打開了內陸市場,那他們所要采購的私鹽更是無比巨大的。
張奇秀現在最不缺的也就是鹽,他最需要的是販賣私鹽的渠道,這個才是最危險的。所以,他希望控製這些鹽幫,然後讓他們去到內陸為自己去開辟市場,到時候整個大宋的鹽業都被自己間接控製了。而大量的財富肯定會落入到自己手裏麵,這樣才是發展最快的手段,能夠快速發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