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她是你唯一不貳的選擇
“我願意為一個充滿活力,能夠帶給我快樂、深情的人付出任何代價。”
浪漫是一種刻骨銘心但又毫無保證的依戀,這是作為不忠伴侶的你對婚外情可能有的感受。為此,你離開自己的伴侶,不管你們曾經多麼幸福地擁有對方。你以為:“我對情人的愛是真的,否則我怎麼如此情深意濃,願意為她犧牲一切。”然而,相對於伴侶帶給你的痛苦與失望,你對情人帶給你的歡樂與陶醉到底有幾分深刻認識?如何區分熱情但短暫的迷戀與長久的忠貞?
如果你和情人已難分難舍,你可能隻想沉醉在男歡女愛中,而對以下一些重要問題卻絲毫不感興趣。不過,且慢,請你忍耐地繼續讀下去,好讓你在決定去留前,探討浪漫愛情的真假。讓我們從你對情人一見鍾情時,在情緒、認知以及化學方麵產生的改變談起。
在情緒上的變化。浪漫之愛充滿了“狂喜、水乳交融、飄飄欲仙以及無比的幸福,”這是美國作家皮森在《愛之夢與命中注定》一書中恰如其分的描述。這種至高無上的結合,即我們常指的激烈的化學反應,讓你不自覺地認為你和婚外情人是天造地設的一對。誠如溫特遜在《激情》一書描述的那樣:
“這不是對等的雙方簽約,而是一種夢想與欲望的爆發,在現實生活中是找不到的。這時,各種場景都被賦予了浪漫色調和氣息,就連夜空中燃放的煙火顏色都不一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火樹銀花,流光溢彩。”
在浪漫之愛裏,你的情人變成了你生活中的唯一焦點,充斥在你的肉體上、你的腦海裏,你的靈魂中。你強烈渴望著每時每刻都與她相守在一起,永不分離,與她融為一體。你情意真切地苦思著她,希望她能隨時出現,在你身邊。由於你對喜歡對象和行為賦予理想浪漫的的意義,你把這種反應解釋為“愛”。你投在情人身上的時間和情感越多,就越覺得這個人值得你深愛;你花在伴侶身上的時間和感情越少,便越感離久情疏,不愛她是自然的。
認知上的變化。當你墜入愛河,經常會發生認知上的扭曲。你會把對方理想化,賦予她比實際擁有更多的正麵特質,而把她的缺點則盡量淡化,或者明明知道,乾脆不願意去想。你鍾情的對象漂亮、聰明、活潑、大方、敏銳,等等,大凡可以堆積的形容詞都用來描述她,她是你“眾裏尋她千百度”的唯一不貳的選擇。在誇大、選擇性地強調對方正麵特質的同時,你篩選掉了更多值得存疑的特質。你對情人迷戀的程度可見一斑。用這樣一個高、大、全的完人和善人去和被你想像中早已矮化了的伴侶想比,當然會得出“無可比擬”的結論來。
你對婚姻上的伴侶則從另一極端加以認知:醜陋、無趣、枯燥、缺乏風情、刻薄、陰險、內向、一點也不好玩,等等。一些毀謗的字眼紛紛加諸於伴侶身上,而她的一些優良品質卻被你人為地掩蓋。所有這一切為的是讓你在心理上尋求理直氣壯拋棄這個人、投向另一個人懷抱的理由。身為配偶,如果不是另一半憎惡的對象,在對方看來至少也是歪歪扭扭的。難怪婚姻關係如果不是糟糕透頂,也會變得味同嚼臘。認知的偏見造成了你對人物看待的扭曲,最終導致了你“愛的自然高潮,”華爾史在《愛的科學:了解愛對於身心的影響》書中如此寫道。就像服用類似巴多胺、正腎上腺素以及苯乙胺(PEA)的安非他命藥物給予的身體亢奮,這些物質刺激是有時效的,不斷服用的結果,人體會逐漸習慣它們,並要求更多劑量以達到持久的沉醉。一旦當大劑量藥物開始失效,“愛的自然高潮”便出現了拐點,開始呈現出下滑趨勢,浪漫的愛慢慢過渡到成熟愛。
越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初的那種新穎、刺激感沒有了,你和情人將開始一段相當長的清醒期,當中間隔著乏味。此時的你們都更容易矯正自己以往看待對方的偏見,你在承認她的優點時,也同時看到她的缺點。有時,對方的缺點常常讓你越來越不能容忍。你的內心常常掠過一陣嗒然若失的感覺,你的映象中開始頻繁出現伴侶的形像。你再一次下意識地拿情人與伴侶相比。當與情人在一起的日子變得更加淡而無味時,也是你的婚外情感開始出現起伏的時候。期間,你們不時伴有口角、抗爭、不滿,甚至打開了肢體衝撞的先河。這時的你和她都相對更加冷靜、更加現實,也更加客觀地來看待你們的婚外情事件。
問題出在不切實際的期望上
婚姻問題常常出在你的想法上,而不是出在你和伴侶的實際關係上。造成你不滿的主因是一些不切實際的期望,它們包括:
·和我一樣,伴侶應有“心有靈犀一點通”的特質,對我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甚至暗示都能心領神會。
·我的伴侶應能夠預知我的需要。
·愛是不用刻意營造的。
·信任是不用刻意營造的。
·我值得被愛。
·我的伴侶如果愛我,應該是無條件的。
·任何時候,伴侶都應該在情緒上支持我。
·愛是一種不能勉強的感覺。它隻有存在或者不存在。
·如果我覺得我們的關係不幸福,這一定是伴侶的錯。
·我們不應該刻意對彼此有性欲;它應該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如果彼此不再有熱情,我們的關係也就完了。
你希望愛情能夠天長地久,但同時對愛的要求又太多、太苛刻。我們奉勸你最好修正自己的期望值,采用更適合你現階段狀況的想法。含蓄但有用的假設可以讓你有更大的包容力,讓你在處理與伴侶關係時更富有彈性。默塞在《成人》書中對兩性結合有生動的描述,可以給你在處理婚姻家庭問題上參考:
“與別人不同的是,當思考婚姻時,我最渴求的不是和某個男人在精神上合而為一,這不過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對我來說,最美妙的反倒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就像一個男人和女人在熟悉的親密關係裏共同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愛、選購家具、計劃度假、計較衣櫥的使用空間、共用一條牙膏,用怎樣的方式慶祝今年假期。我自己也曾經愛過,所以我知道共同生活的種種:兩個人的悄悄話、共同的朋友、一早起來泡咖啡、拿報低,甚至聽一些對方老掉牙的陳年往事,答應對方不但分享生活中轟轟烈烈的時光,也分享生活雞毛蒜皮的事;不但分享成功事業中的鮮花與掌聲,更分擔風風雨雨中的艱難困苦。這似乎才是比和人做愛來得更深刻、更親密的婚姻生活的內涵。
走下神壇的“白馬王子”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愛並不例外:人們因不滿而分手,又因舊情複燃而再度結合。當最初那種乾柴烈火般的歡樂時光不再,有人便急著說”再見!“;有人以婚外情作為逃避。然而,也有人從一開始就對愛情不抱持過份奢望,他們把愛情中的起起伏伏看成是一種自然的動態過程,幾千年的人類婚姻史就是這樣告訴我們的。他們預期並了解這種過程。可以說,後者的婚姻關係更富實際,也更富生命力。如果你將”愛“理解成如同生活周期一般,那麼,你就越有承受婚姻生活中有幸福美滿、也有紛擾不幸;有高潮、也有低潮;有安定、也有危機;有順暢、也有波折;有收益、也有成本代價的能力:當幸福生活來臨時,你們有福同享;當危機來臨,甚至發生天災人禍時,你們有難同當。專家發現,婚姻生活中不滿的階段平均每四年發生一次。其他專家的追蹤發現,愛情的發展階段是螺旋式的,它曆經了一個從浪漫到幻滅再到成熟的過程。
美國心理學家狄恩與葛蘭認為,婚姻的第一階段屬於情感爆發階段,在這一階段中都以”山盟海誓“形式展開。
第二階段即進入冷靜收斂期,從轟轟烈烈、燦燦爛爛歸於平平淡淡,並出現背叛跡象。過去對方被肆意誇張的優點被正確糾正,缺點被及時自然而然地暴露,生活中出現了題中應有之議的爭吵、抗爭現象。如果雙方不能互相退讓,不能很快相互適應,婚姻生活將迅速蛻變為僵持。這是一段危險期,很多婚姻關係就在這時破裂,最終達致分崩離析。此時你可能覺得極度失望,對不能擺脫婚姻關係中許多人際糾葛而有一種深深的無奈感。你內心掙紮得很厲害。
在這一階段所出現的情況,每個人都有自己大同小異的劇情,卻表現為不同的變化形式。如果經曆了多事之秋的第二階段後沒有讓你們勞燕分飛,或把你們折磨得不成人樣;如果你還可以包容對方的方方麵麵:好與壞、優點與弱點、發展與局限,你們很可能順利進入第三階段:承諾、適應、融合與解決問題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