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受傷伴侶(3 / 3)

“我真的想讓父母親知道我們的感情出了問題嗎?我能夠應付他們的憐憫、他們的過激反應,或是他們的責難嗎?”

假如你已身為人母或人父,你一定會不知怎樣對孩子說。

“讓他們負擔這種醜陋事實是一項明智之舉嗎?”你會設問自己。

“他們是否年紀太小,以致於無法理解個中底蘊?”一半的你說:

“是的,我很想給那個破壞我們家庭和孩子關係的人顏色看看。我想到用離婚來報複,希望孩子通過這件事更加愛我。”

但另一半的你又不忍將孩子對父母的忠誠硬分為兩半,因為你深諳父母對孩子具有無法取代的模仿角色,孩子各自將從父母身上學習成人世界的思想行為。

“我難道希望他們在一個不完整、扭曲的自我觀念下生長嗎?”你自問。“真相對他們自我概念的生成將產生什麼影響?他們長大後是否更容易有婚外情?會不會影響到孩子在成人戀愛時不再輕易許下親密關係的承諾,以免重蹈父母某一方受情感傷害折磨的複轍?還是我們的婚姻很快複原,他們沒有必要知道這件事的底細。”

你也不想讓自己成為朋友的負擔:

“他們會替我保守秘密嗎?”你懷疑。“我是否要出現在公眾場合丟人現眼?沒有人喜歡和不快樂的配偶來往。我們是否最好幹坐在家中度過周末夜?我信任的朋友可能會變得很憤怒,或隻是想寬慰我,讓我舒服一點,為我打抱不平,對我的伴侶說一些不中聽的話。當我們與朋友聚在一起敘聊時,會不會因為事變後變得不再自然?最糟的是,如果有人同情我的伴侶,我會有什麼反應?”

事發之後,你的大多數朋友都同情你,想幫助你、安慰你,希望你從傷害中恢複過來。但是他們卻不知該說什麼,又從何說起。葬禮上,有約定俗成的儀式以表達節哀順變之意;醫院病塌上,對住院重病人有“希望你早日康複”的祝願;然而,當聽到朋友的婚外情消息,即使是最親近的朋友此刻都顯得手足無措,不知如何下手幫你度過憂傷的難關,因為他們實在不知道該說什麼,或能做什麼。他們可能因此而躲開你,或是不跟你聯絡,至少暫時不跟你聯係。

在這種情況下,重要的是,你應該給他們某種暗示,以表達你需要有人做伴,不想一個人孤伶伶的。通常,他們刻意保持距離,是因為尊重你,認為你希望保留一點個人隱私。所以,你可以邀請他們回到你的生活來,或者讓他們幫助你安排一個能調適你心理的組織或個人。

當一位遭背叛的太太終於決定來這個婦女協會性質的組織尋求幫助時,她向這位同是婦女的負責人痛訴了先生婚外情的所有點點滴滴,但也披露了先生不在時她夜夜守候的苦情。她承認,自己還是那樣地愛著自己的丈夫,她來這裏尋求和探索的真是愛恨並存的感情世界。

在尋求心理溝通和調適後,她起身準備走時說:

“現在我才了解到為什麼我會到這裏來,我需要大聲地說出來,分析歸納發生在我身上的種種感覺。我毋須知道會談結果會走向那裏,我在此為了自己,為了讓自己能重新走回生活的正常軌道。”

你會覺得向他人坦陳自我是一件困難尷尬的事。父母、孩子、朋友或是婦女協會等雖然可以幫你度過難關,但也都可能使你感到最終無法與他們達致情感上真正的交流與溝通。你很難知道誰值得信任,該說多少。沒有一定的法則、權限與對錯之分。你所能做的就是仔細思考揭開秘密的後果,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為你衡量得失風險。不論你決定怎麼做,小心不要讓自己陷於過於孤單無援的境地。勇敢地融入群體中,他們能帶給你生活的意義,即使一開始你意識到事件的不光彩而感到不自在,盡管如此,你也要勇敢地邁出這一步,向他們尋求援手。

冒出向路軌再走一步的念頭

“有時在晚上回家等地鐵車來臨的時候,會有不如朝路軌前走一步的念頭掠過腦際,至少這樣可以結束這份痛苦。”

當伴侶無情背叛了你,而你又想像不出可以再愛人或被人愛,或是當你失去評估自我與生活能力,甚至有生不如死的感覺時,你可能會想到以死來一了百了。這一點其實也並不令人感到驚訝。這是對伴侶出軌最激烈且最悲壯的反應:你失去求生的意誌和能耐。

--秀印是一位早年因父母媒妁與近親表哥結婚的中年婦女,婚後接連兩胎都是弱智女孩,而且都成活了下來。當她懷第三胎時,卻發現丈夫和她的女友上了床。

“有一天,我萌發了不想活的念頭,”她抽泣著。“我找不到任何理由再活下去,覺得自己這輩子又苦又累,兩胎弱智孩子的撫養弄得我們心力交瘁,卻又感到前途毫無依托。原本最可依賴、風雨同舟的丈夫不再顧及這個家,離我而去。有時,我想到虧欠這些無辜的已出世或未出世的孩子,心中有一種深深的原罪感。我打開了煤氣。我憂傷、厭世到了極點。就在這一刹那間,我突然想到,也許丈夫也將做出和我一樣瘋的舉動,孩子將變成無依無靠,她們將怎樣存活?我深切地理解到,他是在經受不住長期生活重壓後的一種對女兒責任的規避行為,是為了了卻對下一個小孩承擔的責任。我決定以‘人非聖賢’來寬解他,振足起精神與他一起討論自己的種種想法,重建我們的婚姻生活。我承認,我們的生活一直很困苦,甚至比大多數人來得苦。

我讓丈夫再次感到,我們所受的苦難是彼此相屬的,理應一起超越痛苦。在我苦口婆心、心悅誠服的一番話語後,丈夫終於緊抱了我,涕泗橫流地失聲痛哭,他哭得很傷心,向我賠禮道歉,為他的不規和逃避行為赧顏。他決心以兩人新的婚姻關係來補償生命對我們的虧欠。

通過這次事件,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坦承苦處,更並肩作戰。”

聽完秀印那如泣如訴的故事,你會發現,生命中還有一些可能比伴侶出軌更嚴重、更具摧毀性的事情。憂鬱常常像早晨的濃霧遮蔽了你眺望前途的視線。如果你也能像秀印那樣善解人意,勇於承擔責任,你便知道如何負起這份婚姻家庭的責任,學會重新評估自己,努力擺脫你的苦惱,並獲得身邊重要的人的真正理解,共渡難關。到時,你也會真正理解到,自殺輕生是多麼於事無補,原來準備朝地鐵軌走前一步的愚蠢想法一旦改成向後退一步,事情不是比前者有更有效的結局嗎?

但願秀印的故事能給你某種啟迪。

男女不同的詮釋

證據顯示,男人和女人對伴侶的婚外情有不同詮釋,大多數人至少局部表現出性別上的反應。通常,女人更願意重建關係,維係舊情;男人則可能告別過去,另覓新歡。女性較容易憂鬱,且將自己封閉起來;男性傾向憤怒地對他人報以一頓拳腳,不過攻擊行為常常隻是處在不加實施的想像中。女人容易將責任往自己身上攬,以為是自己無能、低下、不好看、不如伴侶的情人嫵媚、好討丈夫歡喜,等等;男人則將事件的發生歸咎於性生活不和協。女性可能誇大婚外情的重要性和嚴重性,花較長時間治愈;男性可能把痛苦隱藏起來,繼續向前走。

差異一:女性企圖維係舊情;男性轉向而逃。

女性:“我們或許可以複合。”男性:“好馬不吃回頭草。”當受傷的伴侶是女性時,她很可能努力維係舊情,部份原因是由於她取悅他人、否定自我的柔弱性格使然;男性則傾向一刀兩斷,重新尋覓新的能給他關愛的人。通常,女性遇到情緒困擾時,不是靜默不語,就是將感覺掩藏起來。在保持表麵和諧的壓力下,她們習慣壓抑自我,呐喊和哭泣僅發生在內心。她們把自己關在房間裏,暗自流淚哭泣,不想讓人知道,直到時間的消磨麻木了這種內心痛苦和呐喊。

在傳統社會裏,長期宣揚的是忍讓和逆來順受,這一戒律被普遍看成是女性的一種應有的不可或缺的美德,並以此衡量女性的自我價值。根據研究顯示,當八歲女孩被調查問及有男孩欺負時將作出怎樣的反應時,她們的回答是,通常本能地感到憤怒,並大膽地將這種憤怒直抒胸意。但當12歲左右的女孩被問到相同問題時,她們的回答是“我不知道。”這項研究顯示,隨著女性的成長,當她們被欺負時,很多女性不再相信她們的直覺。身為女性,不敢正視伴侶婚外情對她們造成的感情與精神上的傷害,為了繼續保持婚姻關係而不敢直接麵陳她們所有的負麵感覺,更不敢大聲將伴侶的性醜聞張揚與鞭撻。這正是傳統社會對女性輕視的一種長期結果。

即使婚姻關係已到了千瘡百孔、麵目全非的境地,很多女性仍無可奈何地選擇挽救破損婚姻一途,其中,除了上述原因以外,害怕失去婚姻,害怕離婚後的孤單,是另一不容忽視的原因。

害怕孤獨一直是人類天性中的一大弱點,男子如此,更遑論性格相對柔弱的女性。1968年由哈佛和耶魯大學研究員班納特、布倫和葛瑞格等人主持的一項著名婚姻研究結果顯示,適婚單身漢嚴重短缺,這個現象讓女性感到恐懼。雖然佛勞迪後來在1991年時指出,這些統計數字過於誇張,但無論如何,哈佛的研究員們還是提出了至今還存在的女性心理,即“失婚恐懼症”。女性相信,她們在四十歲以後如果還未踏入婚姻生活,結婚的機率幾近零。

失婚婦女比離婚男性有更多的經濟問題。和所有女性一樣,離婚婦女多半從事較低階層的工作,其工資收入相對也較少。為了這些現實的經濟原因,很多婦女不得不維持被證明是形同虛設的婚姻關係。

相比之下,傳統上,男性有較佳的經濟基礎和與此相配匹的信心和條件來更換伴侶,所以較不會期待出軌伴侶再回頭。男性較不看重自己在兩性關係上的成功,所以當彼此關係破裂,他們通常覺得失去並不太多。

差異二:女性沮喪;男性憤怒。

女性:“我在生命中最重要的婚姻關係上一敗塗地。”男性:“假如我碰到我太太的情人,我會揍他一頓。”對婚外情事件的發生,女性傾向自我鞭笞,男性以憤怒應對,叱責傷害他們的人,至少在想像中實現他們的報複行為。

根據北京大學人口所一項家庭研究顯示,女性罹患憂鬱症的比率是男性的兩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女性習慣內向自責,而不是向外發泄。另一原因是,女性較男性更以人際關係好壞以及以是否被愛來肯定自我。當部份婚姻關係搖搖欲墜或失敗時,女性很可能憂鬱和輕視自我,此時的她不隻是失去了一位伴侶,也失去了自己。

相反,男性很可能直接把強烈的憤怒發泄在伴侶或伴侶的情人身上,而不是自我怨憤。即使是被動、內省能力強的男性也發現自己會在夢中攻擊自己的“情敵”。有一些男性認為,自己的伴侶業同樣是受害者,隻是被一個自私的情人操弄擺布罷了,於是他們將憤怒盡情地向第三者發泄,甚至不惜大動幹戈。

差異三:女性怕情感出軌;男性忌戴綠帽子。

美國研究人員巴斯指出,女性較在意丈夫情感上走私;男性對妻子是否和其他男性有染常常表現出不安。巴斯在男女性頭上裝置電極測試儀器時發現,當男性想像他們的妻子正在和其他男性做愛時,他們開始流汗,心跳也加速。但當他們想像妻子以柏拉圖式的精神移情別戀時,上述這種現象歸於平靜,雖然仍稍異於正常的生理反應。

至於女性,反應正好相反。當她們想像自己的伴侶在情感上不忠時,比起想像丈夫在肉體上出軌出現的身體騷動不安更加明顯。身為女性,她們不僅認為是自己個人性行為不佳,更將丈夫的背叛歸咎於自身缺乏魅力、做人失敗。當丈夫堅持說:“我從未愛過其他女性,也從未想過破壞婚姻,婚外情對我不具任何意義”時,作為妻子的很難理解或相信他所說的話。

然而,男性則傾向認為妻子為了更美好的性欺騙你,這種假設使他們感到自己性無能,他們充滿了妒火,他們向不忠的妻子或她的情人揮以老拳。男性往往忽略或小覷其他非關性愛的事,例如妻子和異性的談話甚至表現出某種親密狀,而這些恰恰是妻子們看重的。

假如男性想挽救婚姻,最好詢問伴侶:在家庭婚姻關係中,她希望你在哪些方麵需要改進和加強,好讓她再次感到被愛。

差異四:女性執迷不悟;男性另覓芳蹤。

女性:“我無法不去想到他的女友。”男性:“我拒絕去想到她的婚外情。”女性的自我概念與個人親密關係的成功與否緊密相連,所以和男性相比,她們較容易對婚外情事件想不開,常停留在被欺騙、不再相信任何事情的心理狀態上。在受丈夫婚外情事件的刺激過程中,女性因伴侶的謊言變得更痛苦,不信任感也越拖越久。由於在她們腦海裏反覆出現丈夫婚外情的細節,並借想像力,生出越來越多的節枝,女性受傷與缺乏安全的感益發加重。

相反,男性則花較少時間去反芻太太背叛的過程和細節,他們似乎較能夠把痛苦撂在一邊,走向另一個伴侶。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上述婚外情性別差異行為模式未必對每一男女都具適用性。事實上,相反的情形常常反而更接近事實。畢竟,遭背叛的女性當然也會像她們的兩性同胞一樣在遭逢婚外情事件時表現出憤怒。兩千多年前,希臘悲劇詩人歐裏庇得斯(Euripies)在動筆寫他著名的《米底亞》(Meea)故事時,就讓世人知道,女主角米底亞雖是遭拋棄的妻子,但她殺掉孩子和丈夫的情人,以報複登徒子丈夫的不忠。兩千四百年後在《莎莉傑西·洛菲爾脫口秀》一書中,也描述了妻子打和老公上床的保姆一記耳光的故事。這類事情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俯拾皆是,畢竟說來,有哪一個女性在耳聞目睹自己親愛的人與別人有染時能泰然處之呢?

至於遭背叛的男性不會煩惱伴侶的不忠,或是在妻子不忠時不想努力挽回她的芳心,可能也有些荒謬。不論男女麵對伴侶不忠事件不可能隻有單一反應。這裏討論的性別差異,隻是想幫助你和伴侶發展出一個更寬廣的角度,在這個非常時刻裏如何看待你們彼此行為。不論你是男性或女性,你們都經曆著深刻且複雜的失落感。

愛默生(Emerson)曾說過,成功包括了從你所愛的背叛中存活下來。在這一過程中,你,作為一個受傷的伴侶,從一開始就需要接受反應過度和自暴自棄的情緒。雖然這些情緒是完全正常,也是可以理解的,或者至少說是你在事件揭露那一刻起所有的必然的合理的反應,你也必須獲得自我控製力,以重建自我。不管你們兩人對婚外情事件的看法有多麼異同,為了重新營造婚姻家庭關係,你需要與伴侶共同合作以達成共識。

在本章節裏,我們是從受傷一方的角度看待伴侶不忠事件的,在下一章裏,我們將試圖轉換視覺,從不忠伴侶的角度描述婚外情事件。不管你相信與否,背叛你的那個人也許也一樣正處在死死的掙紮之中,事件的發生已對他留下深刻而不可磨滅的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