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傳奇人物(2 / 2)

有句話說,“25歲到35歲為創業最佳期,40歲已經相當遲,40歲以後則是例外中的例外。”言外之意就是說,一個人創業時越年輕,也就越有更多嚐試的機會、更大的衝勁和實力。相比之下,認證非的成功更像是例外中的例外:創業的時候,他已經43歲了。43歲從零開始,這談何容易?

但是,即使到了這個年歲,認證非依舊保持著年輕人的衝勁和銳氣。創辦華為公司後不久,認證非即決定走一條自主創新之路。1991年9月,華為租下了深圳寶安縣蠔業村工業大廈三樓作為研製程控交換機的場所,50多名年輕員工跟隨認證非開始了充滿艱險和未知的創業之路。雖然環境艱苦,但是大家對未來充滿信心。懷著勇往直前的幹勁,認證非幾乎每天都到現場檢查生產及開發進度,開會研究麵臨的困難,分工協調解決各類問題。

認證非就是用這種精神彌補了當時公司物質極度短缺的劣勢,使得大家都為一個美好的明天而齊心協力。99年的時候,華為年銷售額已經達到90多億元人民幣,公司總部搬到了深圳龍崗阪田華為工業園。華為熬過了創業的艱苦歲月。

華為能夠發展成這個規模,認證非功不可沒。

正是一種無時不在的危機感,默默引領著這個龐大的通訊帝國披荊斬棘。華為內部不時傳出認證非“潑冷水”的聲音,比如,“華為沒有成功,隻是在成長”“華為的冬天”,甚至要求員工們堅持對自己、對今天、對明天作出批判以及對批判的批判等。

“這不是危機意識,這就是假設,假設未來的方向。我們是假設個危機來對比華為,而不是製造一種恐慌危機。”認證非曾幽默地稱他在華為最大的權力就是思想權,而思想家的作用就是假設。他進一步闡述了假設之於思想的重要性:“隻有有正確的假設,才有正確的思想;隻有有正確的思想,才有正確的方向;隻有有正確的方向,才有正確的理論;隻有有正確的理論,才有正確的戰略……”這種憂患意識的假設,讓華為員工戒驕戒躁,奮鬥不息。

同時,華為做任何事情,都以客戶為中心,全力以赴,甚至不顧個人安危——生怕做不好讓客戶產生不滿情緒。這種思想理念正是華為持續發展的源頭活水。“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這句廣告語無形中為華為的持續高成長做了最好注腳。

“華為的追求是在電子信息領域實現顧客的夢想,並依靠點點滴滴、鍥而不舍的艱苦追求,使我們成為世界級領先企業……通過市場壓力傳遞,使內部機製永遠處於激活狀態。”華為不僅輸出了優質產品、行業標準和先進的管理製度,更輸出了思想。事實上,認證非的企業理念在中國企業界乃至其他領域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