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8月7日,鄧寧又一次駕機升空,進行同樣的試驗。但是,……鄧寧少校被擠在飛機殘骸中,溺水身亡。血的教訓使英國人明白,要實現常規飛機在軍艦上的安全起降,必須徹底改變母艦的結構……
1910年11月,美國飛行員尤金·埃利成功地駕駛柯蒂斯雙翼機飛離美國伯明翰號巡洋艦平台,這是人類首次駕駛飛機從一艘軍艦上起飛。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水上飛機首先被用於海上偵察。各國海軍喜歡使用這種飛機,它的降落和起飛能在水麵上進行。但是水上飛機的裝載和運輸問題仍待解決。剛開始,水上飛機隻能被置於船後,由船隻來牽引。但是這種方法受天氣影響很大。
1912年,英國海軍把一艘老巡洋艦改裝它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由於船上的飛機庫空間十分有限,所以,英國人把機翼設計成可折疊的。可折疊機翼是一個非凡的進步。後來,英國海軍征用了3艘在英吉利海峽營運的渡輪,並把它們改裝成裝載水上飛機的軍艦。它們是“女皇號”、“恩加丹號”和“裏維埃拉號”。
水上飛機母艦的出現讓戰艦的偵察能力大大提高了。武裝後的水上飛機還可以用於襲擊潛水艇和轟炸潛水艇基地。
1914年秋,英國皇家空軍用水上飛機在安特衛普轟炸了一個可疑的德國潛水艇基地。
水上飛機母艦沒有足夠的空間讓飛機直接在船上起飛。因此,在執行任務前,首先要把飛機送到水麵上。返回時,水上飛機先停在船隻旁邊,然後再由人用吊杆把飛機吊上船。這是費時費力的。因此,水上飛機母艦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
1916年底,小型陸地戰鬥機索普維斯海豹問世了。索普維斯海豹可以在兩個炮塔之間鋪設的臨時木板跑道上起飛,而且臨時跑道拆裝都很簡便,費時很少。英國皇家海軍的戰艦和巡洋艦都可以成為索普維斯海豹的起飛平台。但是,索普維斯海豹無法在臨時跑道上降落。軍艦設計上的不足使飛機著艦成了飛行員們的禁區。
1917年8月2日,英國海軍少校歐內斯特·鄧寧利用側滑著艦的方式,成功地將一架索普維斯海豹飛機降落在“暴怒號”巡洋艦上,成為第一個在航行中的軍艦上降落的飛行員。
鄧寧少校是“暴怒號”上的海軍航空兵指揮官,領導著14名軍官和70名水兵。鄧寧少校憑借高超的飛行技藝打破了飛機著艦的禁區。但是,僅僅依靠駕駛員的技術是無法彌補裝備方麵的根本缺陷的。
1917年8月7日,鄧寧又一次駕機升空,進行同樣的試驗。但是,飛機降落時發動機熄火,一個機輪撞在飛行甲板上,整個飛機翻過右舷落入海中。鄧寧少校被擠在飛機殘骸中,溺水身亡。血的教訓使英國人明白,要實現常規飛機在軍艦上的安全起降,必須徹底改變母艦的結構。
1917年底至1918年初,”暴怒號”進行了大改裝。這一次改裝將軍艦後主炮和後桅拆除,在艦體後部加裝了86。6米長的飛行甲板。這樣,以艦體中部上層建築為界,前部甲板用於飛機起飛,後部甲板用於飛機降落,飛機可以互不幹擾地同時進行起降作業。盡管如此,”暴怒號”仍然不具有全通式的飛行甲板,飛機著艦仍然十分困難。所以,此時的“暴怒號”還是一艘很不完善的航空母艦。
1918年5月,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百眼巨人”號終於被改造成功。此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接近尾聲,“百眼巨人”號隻能默默地呆在皇家海軍的艦隊中,但是它的出現為航空母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展身手奠定了基礎。
移動飛機場
水上飛機母艦和航空母艦都是移動的飛機場。由於航空母艦龐大且昂貴,所以把大型貨輪改裝成可以讓飛機起降的航空平台艦將是十分有用的。組合航母的前景可能更好。兩艘或更多軍艦的可伸縮甲板連在一起,構成組合航母。飛機起飛後,軍艦分開獨立作戰。飛機降落時再次組合。
在海上有移動的機場,在陸地上也可以有。與裝甲架橋車類似,幾輛頭頂可折疊的裝甲跑道的車輛可以組成一條臨時的短距裝甲跑道供飛機起降,特別是在機場被襲,陸地跑道無法使用時。地麵效應航空母艦是陸海空通吃的移動飛機場。
必須指出,移動飛機場不如移動導彈基地。航空母艦不如導彈母艦。因為,直接摧毀目標的是導彈,而不是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