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灣霹靂布袋戲營銷組合分析(3 / 3)

為適應網絡化時代進一步拓寬銷售通路,霹靂公司開辟了電商渠道。2002年成立了霹靂網“商品館”和“海報館”。“商品館”經過十多年經營,各種支付工具完整,物流配送完善。2014年的銷售額超過3600萬以上。“海報館”采用客製化模式,由霹靂每月推出不同場景人物的海報設計圖案,提供不同尺寸製作規格,由消費者線上定製選購,製作完成後直接配送給消費者。此外,消費者也可以通過全家和7-11便利商店的雲端通路,購買霹靂布袋戲的周邊商品。2013年,霹靂公司推出霹靂布袋戲官方APP,並開辟APP行動商城,提供霹靂周邊商品銷售服務。2012年霹靂網成立了“大陸館”,透過玉山銀行聯結大陸支付寶,方便大陸戲迷在台灣霹靂網購買商品。[4]136-137 2014年霹靂國際品牌館也正式落戶淘寶,以周邊商品全方位啟動中國大陸電子商務運營。在台灣市場的霹靂商品早已進入收獲期,在大陸這個龐大新市場裏,霹靂公司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霹靂布袋戲在大陸並沒有電視媒體的支撐,20世紀90年代,隻有泉州台、漳州台等少數地方台播放過,不可能像在台灣一樣產生廣泛的影響。況且霹靂布袋戲是全閩南語口白,似乎在除了閩南地區的大陸也傳播不開。近年來,霹靂公司采取“立足台灣、胸懷大陸、放眼世界”的經營理念,積極開拓大陸市場。霹靂公司董事長黃強華認為,擴大受眾市場是未來營運的首要目標。透過網路及視頻的精準推播,分兩大部分推向全球華人市場,目標兩年內成為亞洲最大偶動畫供貨商。霹靂自2013年起與中國大陸視頻業者合作,目前已與優酷土豆、愛奇藝PPS、搜狐視頻、騰訊視頻、PPTV、風行在線等10大視頻業者合作,目前大陸視頻平台覆蓋率已達80%以上;也與北緯通信合作,拓展手機平台收視,將布袋戲劇集推向中國大陸市場。[9]為了適應大陸市場,原先的閩南語口白,甚至改變成了普通話。此舉雖然毀譽參半,但是能體現出霹靂公司拓展大陸市場的努力。近年來霹靂布袋戲在大陸年輕人當中已經有了一定知名度,如今霹靂入駐淘寶,為大陸戲迷提供了購買正版商品的渠道(以前必須在台灣的網站購買,或者請台灣朋友代購),霹靂布袋戲的大陸市場正趨火熱。

三、推廣促銷的“立體化”

推廣或促銷(Promotion)指的是營銷者使用多種溝通方式,讓不同的群體可以了解產品。霹靂布袋戲內容的傳播主要靠電視劇集,而衍生產品主要靠其他渠道。電視傳播是其他渠道營銷的基礎,隻有布袋戲本身內容角色吸引人,看得人多了,周邊衍生產品才有市場。霹靂台灣台是霹靂劇集的放送通路點,以推廣霹靂布袋戲為主要工作。霹靂台灣台除了播放霹靂係列布袋戲,霹靂台灣台還會反複播放經典傳統的布袋戲(僅四個劇目)、歌仔戲(已停播)、傳統文化講座和綜藝節目。

霹靂台灣台的宗旨就是要保存與發揚傳統藝術,讓年輕化、潮流化、多元化的布袋戲深入當代年輕觀眾的心中。目前看來霹靂電視台對布袋戲的革新是成功的,達到了預期效果。台灣學者文念萱高度評價霹靂台灣台的創新力,並提出未來發展期許:“由於深受新世代年輕族群所注目與喜愛,所以頻道的整體節目編排,也應該能夠更年輕化、與新一代年輕觀眾接軌。所謂賦予傳統藝術新生命、新活力,霹靂台灣台在布袋戲的呈現上可謂標竿,未來整體節目規劃與製作上,也期待能將此精神全麵發揮,使霹靂台灣台成為既潮流、又流行,且能夠傳承與發揚台灣本土藝術的代表性頻道。”[10]

除了電視媒體,傳統媒體和新潮媒體也是霹靂布袋戲傳播的重要通道。《霹靂會》月刊創刊於1994年,它充分發揮了雜誌優勢。目前《霹靂會》發行量超過6000本,主要設置霹靂預言堂和編劇漫談等欄目,對霹靂劇情、人物進行預告或介紹,刊登一些活動信息和精彩花絮。《霹靂會》文字生動,集知識性與娛樂性於一爐。生動的文字再配上精美的圖片,兩者相得益彰,讓雜誌具有一定收藏價值。此外,霹靂公司每年出版發行6至8本相關書籍,並和台灣大哥大、PUBU飽讀電子書平台合作,涉足數字出版領域。

霹靂網站內容豐富,設置劇集、頻道、電影、文化、會員、社群、購物、下載等專區。劇集主要介紹劇情和人物相關信息,頻道提供霹靂電視台連接,電影欄目提供《奇人密碼》和《聖石傳說》的介紹,文化欄目主要收集布袋戲相關研究文章和媒體報道,下載專區有劇情預告、精彩場景、背景音樂、手機鈴聲等內容,購物專區有霹靂各類商品信息,網民可以直接在官網上麵購買周邊商品,每年營業額超過3000萬。目前,霹靂網會員超過50萬,討論區主題篇數近6萬,成為戲迷互動的重要平台。社群區為霹靂布袋戲網站會員提供各種服務,發布活動信息,開辟“霹靂會”電子月刊,進行校園推廣,設置網絡後援會等。此外,在霹靂公司臉書上的粉絲2014年突破20萬,霹靂布袋戲相關貼文的回複和分享非常熱烈。

網絡媒體具有交叉性和互動性等特點。網絡作為元媒體可以提供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等各種資源。網絡溝通了霹靂布袋戲的製作者和消費者,讓前者能夠及時了解消費人群的心理動態,調整布袋戲創作。網絡也是消費者之間聯係橋梁。以網站為依托,各種後援會紛紛成立。戲迷們不僅在線上進行聯係互動,而且經常在線下開展活動。霹靂公司甚至會撥款給各個後援會,提供片場參觀、校園講座、聯誼活動支持,鼓勵開展線下活動,增強戲迷的品牌忠誠度。

為擴大霹靂布袋戲觸角,霹靂公司以“異業結盟”的方式,擴展消費者接觸度,吸引潛在的消費者。霹靂公司還和一些電信運營商合作,通過植入性行銷方式提供相關內容服務。霹靂公司曾與鴻基國際娛樂合作推出了“鴻基霹靂包月服務”,將高畫質霹靂布袋戲劇集首度帶進中華電信MDO數位影音平台。2014年,還與中華電信MOD合作推出了世界杯足球賽轉播代言廣告“霹靂足球英雄傳”,並同步推出“霹靂足球公仔”。霹靂公司還推出過霹靂捷運卡,讓霹靂形象深入台北市民的心中。另外,授權新竹環球購物中心打造霹靂意象的主題公園。授權台灣遊戲界泰鬥智冠科技合作推出第二款台灣人自製的全3D在線遊戲“霹靂神州Online”。授權智冠科技合作推出首款霹靂手機卡牌遊戲“霹靂群雄戰”。授權Line將霹靂角色置入Line Rangers遊戲中。霹靂無償授權,與台灣彩券攜手推出“霹靂顯神威”,廣邀全國民眾一同買彩券、做公益、積功德。在高雄捷運線舉辦“霹靂武俠彩繪列車”活動,超Q人偶素還真擔任“高捷一日列車掌”。[11]

參加動漫展覽和展演也是霹靂布袋戲建構形象的重要途徑,最近幾年霹靂公司幾乎每年都參加各種的大型動漫展。嚴格來說,霹靂布袋戲並不能算是動畫,因為霹靂布袋戲主要靠操偶師手持真偶表演,並現場拍攝。雖然後期製作加入了特效,但是和動漫還是有所差異。參加動漫展可能主要從受眾角度考慮,霹靂係列產品的目標受眾群體,主要是從小看日本動漫長大15-30歲的年輕人,這些人群也是參加動漫展的主體。霹靂布袋戲早期用的配樂有一部分來自日本動漫,有的戲偶的塑模師聘用的是日本人,這些做法都是為了貼近消費者的需求。從動漫展著手,更容易被年輕人認知,培養品牌忠誠度。動漫展上還有大量的COSPLAY,霹靂布袋戲華麗的外表也經常吸引coser來扮演,可以進一步吸引年輕人的擁躉。

此外,霹靂公司也通過策劃大型專案活動,擴大品牌影響力,凝聚戲迷。如2013在台灣傳統藝術中心曲藝館推出“霹靂奇幻·武俠世界”木偶展。2014年分別在台北和高雄推出長達半年的“霹靂奇幻武俠世界——布袋戲藝術大展”等。多種媒體聯動、跨界合作、展覽展演等,不僅可以打開霹靂布袋戲通路渠道,也成為推廣促銷形式。霹靂布袋戲的形象通過立體化的推廣行為,增加曝光與知名度,不僅讓霹靂布袋戲在島內深入人心,也讓大陸年輕人漸漸認知這個“台灣意象”。

台灣霹靂布袋戲曆經30年的發展,即使在媒介發達和娛樂活動日益豐富多樣的當下,霹靂布袋戲在台灣依然廣受歡迎。從野台布袋戲到內台布袋戲、從金光布袋戲到電視布袋戲再到霹靂布袋戲,台灣布袋戲的傳承沒有中斷;黃氏兄弟的驚人才華;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等等都是霹靂布袋戲能夠成功的因素。其中,能與時俱進創造性地進行組合營銷,也是霹靂布袋戲能夠保持市場活力的重要原因。不斷創新的產品內容和形式,多元化的銷售渠道,合理價格定位和立體化全方位的推廣路徑成就了傳統戲曲的商業神話,造就了台灣“本土戲劇或傳統產業加值轉型的最佳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