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生若隻如初見(3 / 3)

三、揭露愛恨糾纏的無盡循環

在《如果·愛》中,老板曾說過:“這個是商業的社會,沒有多大的恩德要一生來回報的”,這句話對應著林見東、孫納、聶文三人的行為,是對他們內心混亂狀態的簡單解釋。正因為“沒有多大的恩德要一生來回報”,所以“背叛”、“報複”、“懺悔”隨時隨地皆可出現。在媒體麵前笑容優雅、姿態悠閑的孫納在與林見東演完電影第一部分後,便出現不可克製的不自在情況,麵對聶文對林見東的稱讚,一句不耐煩的“那是你拍我拍夠了”顯示其內心的躁動不安,以及建立在明確利益基礎上的“無愛之愛”的動搖。而後轎車內的交流、泳池中的激吻、戲中的對話等情節都在為千瘡百孔的愛情崩塌的瞬間作鋪墊。

電影中林見東神經質地敲打鍵盤,滿屏的“我恨你”和“跟我走”暴露內心對愛情炙熱的渴望,對舊情人的堅持甚至固執的心態。愛情在過分糾結中成為一種精神負擔,壓抑得令人窒息,誇張而失真的表演努力詮釋愛情的殘酷與深刻,慘遭愛情蹂躪、毫不成形的靈魂極度扭曲,十年的辛苦酸楚噴薄而出,“我曾經有一個愛情故事,我開始懷疑它,是否真實”,心智的動搖造成迷幻的感受,愛之深,恨之切,真愛的執念轉換為報複的欲望,渴望享受報複的快感。

聶文在兩人重逢曖昧的尷尬處境中表現出尊嚴受侵、愛情遭辱的強烈攻擊性,一反平日溫文爾雅的理智狀態。“若不是我,哪會有你,他又算什麼東西。啊,愛是占有,男人本就該妒忌,愛蒙了心,愛瞎了眼,不顧一切,隻許你愛我,去告訴他,麵對麵說,說你愛我不是他。因為你是愛我的”、“有些男人,對待對不起他的女人,方法是狠一點,可這並不代表他們要報複,相反,這就是愛的表現”,聶文在電影中的台詞展現出其內心對背叛的無法理解、難以原諒與極端憤怒,愛戀中的消極情緒在一瞬間占領其精神高地,然而聶文雖然一度消沉,卻能憑借對男女情人關係的認識和對愛情“占有”、“習慣”特性的把握而得以全身而退,比起林見東的熾烈執著,義無反顧,其愛情顯得更狡猾老練。

陳可辛可以將三人十年後的相遇歸結為一種“偶然”,卻又在三人的行為中透出一種宿命氣息,具有可預見性的必然特征,而這其實是他根據自己現實生活中的愛情遭遇總結而出的獨特感受。

《如果·愛》中的愛情在功利化的社會中被迫淪為某種工具,被強製性地與物質捆綁在一起,不同以往交心相知、生死相許的內涵,它更多扮演著一把雙刃劍的角色,處於一種逢場作戲、虛情假意的處境,在刺痛他人的同時也傷害了自己,正如聶文所說:“要知道恨一個人,要比他恨的人更痛苦”。然而《如果·愛》中愛情並沒有堅持受縛狀態直至最後,消極低沉的情愫仍是在商業片的硬性要求下被軟化,觀眾的關注是票房的保證,常規的合乎理想的思維模式是刺激觀眾淚腺的手段,更是帶動電影藝術價值水漲船高的必需品。

陳可辛愛情的電影具備浪漫主義情調,卻又不失理想主義色彩。商業市場要求對電影的拘束在陳可辛看來益處頗多,他始終堅持電影應在順應商業性的基礎上進行拍攝。陳可辛絕非出色的藝術家,他甚至不是一個藝術家,而這既是他遭人詬病的地方,也是他成功的原因。

陳可辛的自我電影創作原則使《如果·愛》中的愛戀在最後關頭還是充當了淨化人心的關鍵因素,林見東對孫納的欺騙與報複、鄙夷與唾棄,和聶文對孫納的恨在本質上並無不同,“你知道我這一輩子最失敗的是什麼,就是我竟然愛上一個我鄙視的人,結果連我自己都鄙視我自己,你令我一輩子鄙視我自己,昨天晚上什麼都是假的,但那些錄音帶是真的,我會一直保留它們,因為我知道,我不可能再那樣說話了”,冷酷而略帶嘲弄的語氣看似堅定,實是對內心不滿的酣暢淋漓的宣泄,是對自己無情無義的逼迫,總體上更傾向於“三分鍾熱度”,無法堅持長久,而林見東放棄離開回到雪地與孫納緊緊相擁的畫麵直接證實了這一點。

此外,聶文“放手”與“記起”亦是愛情偏離路線後重新回歸的表現,比起淡去消散、不了了之,讓脆弱的愛情成為一種回憶無疑是更好的結局,至少它還有被回憶的機會與權利。不在乎天長地久,隻在乎曾經擁有,林見東、孫納、聶文這場戲裏戲外、渾融一體、難以分辨的愛情三角戀其實在一開始便被陳可辛打上這般烙印,而人生若隻如初見的感歎更是貫穿電影始終。陳可辛在讓愛情隨著男女屌絲身份的轉變而變換的過程中,通過製造種種矛盾與糾結實現了對現實愛戀的真實描繪,然而對大眾關注點的過分追求與人性共通點的敏銳穿透,使愛情在物質化、現實化的過程中忽略了對最本真含義的探尋,愛情在影片中就如一幅冰天雪地裏血肉模糊的殘酷風景,雖令人驚歎不已,卻在感慨之餘缺少刻骨銘心的沉澱與感動。

四、結語

如果沒有曾經,也許就沒有愛情。電影《如果·愛》借用“如果”、“曾經”等詞對愛情做出假設與回憶,選用駕輕就熟的三角戀情節是陳可辛對世俗需求做出的戰略性調整,他在刻意製造的框架中,結合流暢自然的音樂、迂回憂傷的情感與鮮明貼切的色調進行微妙的勾勒,人性與現實的衝擊令電影中的愛戀從青澀懵懂、真摯純淨的狀態向虛偽冷漠、浮誇失真的特質轉變,理智與激情的交替、時間與空間的轉換、幸福與憎惡的衝突,千滋百味交織其間,三人的曖昧糾纏實是大千世界中的點點縮影,在引發共鳴的同時,其中展現的愛情的複雜性、多變性、典型性還給予了觀者觸摸人性真實與現實背後真相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