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社會性別視角論唐傳奇中的“化獸”與“化人”故事(1 / 2)

基於社會性別視角論唐傳奇中的“化獸”與“化人”故事

文化長廊

作者:趙妍 楊雪

基金項目: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唐傳奇故事原型及母題演變” (2011B342)

摘 要:“化獸”和“化人”是唐傳奇故事的主要形式,這些故事往往因為性別不同而折射出不同的心態和價值取向。本分分別講述了以女性為主角和以男性為主角的“化人”或“化獸”的故事,並就性別不同進行了比較。

關鍵詞:社會性別;唐傳奇;化獸;化人

作者簡介:趙妍(1982-),女,碩士,吉林師範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講師。楊雪(1972-),女,博士,吉林師範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副教授。

[中圖分類號]:I0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1--01

1、前言

唐傳奇例描述了很多離奇詭異的“化人”和“化獸”的故事,這些故事的主人公有的是男性,有的是女性,因為性別不同,導致“變形”的目的和意蘊有很大的不同[1]。本文基於社會性別視角論唐傳奇中的“化獸”與“化人”故事。

2、基於女性視角論“化獸”與“化人”故事

以女性為主角的故事可以概括為兩大類,第一類的女主人公變成人類後,但是因為自身存在的獸性而得不到社會的認可,最終以悲慘的結局收場。第二類是女主人公從獸變成人,又從人變成獸的過程,本文主要講述第二類。

以《孫恪傳》為例子。《孫恪傳》講述的是男主人公孫恪在外碰到清麗脫俗、貌美如花的女子袁氏,孫恪一見傾心,於是將袁氏娶回家,卻在不久之後,孫恪的表哥懷疑袁氏是妖孽,慫恿孫恪除之後快,孫恪聽從表哥的意見,拿出寶劍想要將袁氏砍死,卻被袁氏怒罵而作罷。後來,袁氏替孫恪生下兩個兒子,孫恪帶領所有家屬去外地上任,卻在路過端州峽山寺時,袁氏在山壁上寫詩,並和孫恪及兩個兒子告別後,將衣服撕碎變成老猿跑進深山裏。《孫恪傳》裏描寫的袁氏不僅美貌如花,而且知書達理,清麗脫俗,也有一定的能力保護自己免受傷害,在嫁給孫恪後,也在人類獲得了安身之地和一定的社會地位,但是她卻放不下深山裏的同伴,當她路過端州峽山寺時,聽到深山中傳來同伴野猿的呼喚聲,悲痛之下,毅然離開孫恪和兩個兒子,撕掉人類的衣衫,變成老猿原來的樣子回到深山中,雖然她始終牽掛著孫恪和兩個兒子,但最終還是聽從內心的召喚回到大自然。

而在《天寶選人》中,講述的是天寶年間,有一個人在佛寺借宿的時候,看見一個蓋著虎皮的睡美人,於是此人拿走虎皮並收藏,於是睡美人隻能嫁給他。很多年之後,當夫妻兩人提起這件事時,丈夫竟然嘲笑妻子的出身低微,妻子聽後非常憤怒,並承認自己不是人,並在找到虎皮之後化身老虎回到深山老林中去。睡美人和深山老林的連接點是虎皮,脫下虎皮表示她承認自己是人類社會中的賢妻良母,而一旦披上虎皮,她與人類社會就沒有任何關係了。

3、基於男性視角論“化獸”與“化人”故事

以《東陽夜怪錄》為例,在一個有月亮的晚上,成自虛在一個冷清的佛寺裏投宿,不久之後有很多不同的人先後來到佛寺,他們或者是抒發自己的抱負,或者是大聲談論,其中不乏你我互相輕視的意味,各種醜態皆有。等到天亮時,每個人都消失不見,隻剩下一群動物,原來這些人原本就是動物化身而成,現在回歸原位而已。這雖然是一個調侃故事,但是其中卻折射了性別意識,因為故事中所有的動物都幻化成男人,然後這些動物變成的男人談論的卻與動物沒有關係的,而是人類社會中的事情,他們或者抒發在外漂泊而思念家鄉的心情,或者抒發因為得不到賞識的低落的情緒,或者是談詩論賦,或者是相互輕視,看不起對方,這些都是封建社會裏很多人的心理。等到天亮,這些所謂的“男人”不得不恢複到動物的本來麵目。文中大多都是表達對人類社會的種種不平,抒發了是“非自然”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