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態度轉變為何如此之大(2 / 2)

見到豫章公主和李麗質的害怕的表情,長孫再次變成了哪位和善而不失心計的皇後,“麗質怪,隻要你跟母後說是誰告訴你寬兒是傻子災星的母後就不生氣了。”

“真噠?”

“母後何曾騙過你?”

李麗質早已忘了那些年被長孫的騙去的壓歲錢了,放開了李泰的衣袖,笑道:“母後,是大哥告訴我的。”

長孫說話算話,沒有對著李麗質生氣,反而和善朝著李恪笑了笑,“恪兒,今日休沐,你可願帶著弟弟妹妹出去玩?”

“母後,兒臣尚未前去拜訪母妃,兒臣可否帶著弟弟妹妹去母妃的寢宮看看?”

“好好好,你們可要聽三哥的話,不然母後可是會罰你們的。”

小蘿卜頭們連連點頭,跟著李恪一起離開了立政殿。

就在李恪出門不久之後,長孫微笑的臉變得有些寒冷,冷聲道:“將太子叫來見本宮。”

東宮顯德殿,此時李承乾正跟著太師李綱學習治國之策,便聽見宮女稟告長孫讓他去立政殿。李綱本是嚴格之人,但情理二字還是懂的,既然是長孫叫李承乾,李綱沒有阻攔。

就這樣李承乾被帶到了長孫的立政殿,沒說的躬身請安,隻是請安之後,長孫沒像往日一樣笑問他近日的學習,反而讓他跪下了。

“寬兒乃是你弟,身為兄長卻稱呼弟弟是傻子災星,本宮何時這樣教導過你?”

李承乾辯解了一句,“母後,李寬乃是皇五叔的嗣子,算不得兒臣弟弟。”

“就算寬兒是五弟嗣子那也是你堂弟,怎麼算不得?況且,傻子災星是你應該說的嗎?”

“母後·······”

“跪著吧,何時想明白了何時在起身。”

小半個時辰過去,李承乾依舊沒有起身的意思,因為他覺得他沒錯,隻是心心念念著李世民快來,畢竟當初與李寬打架之後也曾被長孫罰跪,是李世民解救他於水火。

下朝之後,李世民來到立政殿,此時的李承乾已經整整跪了一個時辰,見到李世民前來心裏直呼有救了。

“觀音婢,朕聽聞承乾最近一直專心於學業,他又做何事惹你生氣了?”

“陛下·······”

原原本本的將一早發生的事情告知了李世民,原本還疑惑不解的李承乾聽到是李麗質不小心說漏了嘴,無奈慘笑,不過也隻是慘笑而已,因為他知道他父皇是不會介意的,肯定立馬讓他起身。

“哦,既然如此那便跪著吧,什麼時候想清楚自己身份了什麼時候在起來。”

這話不對啊,不是應該讓他起來嗎?怎麼態度轉變的如此之大呢?

其實李世民態度的轉變有李寬的原因也有李承乾的原因,畢竟李承乾現在已經是太子了,一言一行都代表著大唐,哪能像當初一樣隨口就來,而李寬又是難得的人才,作為帝王的接班人若是為當初的那點小事斤斤計較,對李寬之才視而不見,這不是一個合格的帝王。

隻是李世民的苦心,不知道李承乾能否明白。

又過了半個時辰,見李承乾沒有起身的意思,長孫忍不住了,“承乾,你現在是太子了已經不是當初的中山王,你要時時記住你是太子。”

“母後,兒臣記下了。”

“起來吧,若是不明白母後話中之意,你回去之後便問問李太師。”

“是母後,兒臣告退。”

看著兒子一瘸一拐的離開,長孫微微歎了一口氣,不知承乾是否能明白啊!

“承乾回去了?”

“陛下,臣妾讓他回去問李綱了。”

“恩。”沒有長篇大論,隻是淡淡的一個字,不過李世民卻不是生氣的意思,而是對長孫做法的一種肯定。

“對了,陛下,今日聽麗質的話,臣妾才知道孩子們好像並不知道寬兒,您看是不是讓他們兄妹之間多走動走動。”

畢竟李寬和皇子皇女之間還是有兄妹關係的,若是哪天見到麵連人都不認識,傳出去豈不是讓人笑話皇家?再者說,李寬重情,這是長孫和李世民都知道的事,兄妹之間互相走動,多少能產生點兄妹之情,或多或少也能融化李寬心中對李世民的敵視嘛!

明白了長孫此話的用意,李世民誇讚道:“還是觀音婢想得周全,明日就讓承乾帶弟弟妹妹去桃源村看望寬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