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你真是一個
傻瓜
你能逃到什麼地方
你能逃到
哪裏去啊哪裏也沒有
收留你的
寸土在這個不再生長
柔情的
世界
終於結束了。
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情 愛和性 愛的發展變化作出準確的描述並非易事,因為它幾乎每天都在飛速發展,尤其是現階段。寫到最後兩章,我已經按捺不住自己的煩燥,是因為這些天成克傑貪汙受賄案公開審理,大小報紙充斥了關於他與情婦李平狼狽為奸的報道,讓人對人類的愛情前景頓生失望之感。現代人麵臨的選擇太多,麵臨的誘惑也太大,相反,忍受寂寞、承擔痛苦的心理能力卻越來越差了。而與此同時,觀念又越來越開放,社會也越來越寬容,這所有的一切,都使人的欲望愈加放縱和炙烈。我們看到,欲望的列車風馳電掣,轟轟作響地駛過世紀末年,又駛向了世紀初年。我們民族延續了上千年的古老愛情,似乎一夜之間就將它美麗而神聖的光環弄丟了。愛情無處逃遁,如驚飛的夜鳥。在這個到處是燈紅酒綠的世界裏,人類還能生長柔情、感受愛情嗎?我們不知道。
在過去的20多年中,因為人類社會的瞬息萬變,西方學者在一些社會科學領域裏已經基本上放棄了規範,而隻進行現象的描述。而今天,我也麵臨著與他們同樣的困難。麵對五花八門瞬息萬變的價值觀念和情 愛指向,我深感隻能描述,無法歸納。隻能現象地、直觀地、雜蕪地描述,而因為描述,我在失去概括力的同時,也失去了思想的深度。
尤其是舉了那麼多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尤其是有那麼多正在發生的事情摻雜其中。
但我沒有辦法,因為即便如此,我也仍然不能反映出生活飛速發展的動態,以及這動態中反映出的人的觀念的變化。
但變是必然。在今天,人們每天都須麵對各種各樣的壓力:曆史轉型的壓力,市場經濟的壓力,個人生存與發展的壓力,所以很難有閑情逸誌去演繹牧歌式的愛情故事。現代都市人所展開的,大都是金錢和情感之間的困惑與衝突。上海的性心理學博士耿文秀說,“社會已進步到以性 愛為基礎,兩性結合意味著與社會的適度疏離。”那麼如此說來社會是進步了?
很難說。更難說的一件事,是有人認為,在現代生活尤其是現代都市生活中,愛情已經完全消亡了。人類在以後的漫漫長途中,將不知愛情為何物。那麼,我們是不是該對愛情徹底絕望?
記得我在搞那個女大學生情 愛觀念調查的時候,舉過這麼一個例子:在60年代的後期,美國曾有過一部名叫《愛情故事》的小說,因為改編成電影而風靡一時,後來似乎還得到過奧斯卡金像獎的提名。前些天,我還在電視上看到過這部重新播出的美國60年代的舊片。說起來,它是一個非常非常平淡的愛情故事,一個現代羅密歐和朱麗葉的翻版,沒有什麼了不得。稍有不同的,隻是愛情的阻力不再是來自於家族世仇,而是來自於現代疾病白血病。這對美國青年,在其中的一個即將離開人世的一段日子裏,柔情似水,纏綿如夢,相互犧牲與奉獻,沉浸在人類最美好最忘我的情 愛之中。而這一時期的美國,一方麵是離經叛道的搖滾鋪天蓋地,一方麵是女權主義運動席卷全美,加上毒品、性病、越戰、反文化等等,其嘈雜紛擾喧囂混亂可想而知。但就是在這樣的時候,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美國意外地出現了古老東方式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美好愛情,由此可知,在人類的心靈深處,始終回蕩著對純粹而穩定的愛情的向往。
而世紀末年好萊塢大片《泰坦尼克號》的重拍和風靡全球,更加說明了這一點。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隨著文化上的從無序走向有序,隨著道德的重建和完善,中國人的愛情觀,最終也會回歸到純粹和穩定上來。
愛情,純真的愛情,美好的愛情,永遠是人類高遠的情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