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這裏麵哪一個詞兒和愛情有關(3 / 3)

男女學生同宿現象不要說是發生在學校,即使是發生在旅館也不被允許。學校對宿舍管理作出嚴格規定,不允許容留異性和非宿舍人員,這規定本身也是對學生的一種保衛。在這裏我要告訴大家的一件事是,據《紐約時報》華盛頓1999年12月14日消息,禁欲現在已經成為美國中小學生性教育的重點。

一個社會在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過程中,性 愛觀念會逐步走向多元、寬容與開放,這當然是一種進步,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對道德進行全盤否定。對道德的過度貶損往往帶來社會的無序和失範,這對於國家與民族的發展來說,危害性和破壞性都極大。90年代初,麥當娜一反傳統巨星作為大眾崇拜樣板的形象,而公開以上流社會所不齒的放蕩、崇尚物欲甚至淫 穢的“壞女孩”形象自居,曾經引起美國社會的惶恐;她和她的攝影寫真集《性》,給美國的法律、道德、宗教帶來一係列大地震一般的衝擊。美國思想界和文化界,將她看作美國經濟衰退期所出現的一個人物,來進行理性的梳理和批判,可見即使是美國那樣的社會,在發展過程中也保持著相當的清醒。而我們卻缺乏這樣的冷靜。受金錢的誘引,受享樂的誘引,一切都可以在所不惜,一切都可以橫行無忌。就目前情況看,說色 情、暴力和毒品,正成為吞噬孩子的三大瘟疫,這並非危言聳聽。北京某小學一個四年級的女生給同班的一個男生寫情書,寫的居然是“你是一個有情有義的男人,我喜歡你,你能陪我嗎?今天下午下課後,我在學校後門口等你,不見不散。”這哪像一個四年級的孩子呀,完全是成熟女性的口氣。難怪她的班主任拿到這份情書,要氣得渾身發抖了。有相當一部分電影、電視、書藉、報刊,為了賺錢,什麼都登,什麼都播,無處不在的色 情與性,使孩子們越過了天真無邪的少年時代,而直接進入了早熟的青春期。去年,合肥曾出現7個男女中學生集體在郊外賓館包房玩樂的事件,家裏偷出來的錢用完了,3個男生就讓女孩出去坐台,他們來收錢。他們都還是中學生,十五、六歲的年紀。社會風氣這樣,傳媒是有責任的。比如湖南衛視的金牌欄目《快樂大本營》,就讓男嘉賓當街勾引女孩,造成很大的負麵影響,遭到人們的非議。那是其中的一個遊戲節目,內容是請一位男嘉賓在一所電影院門口“勾引”三個女孩,並將全過程拍攝下來後全部播出。在播出之前,這三個女孩的男友也被請進了演播室,對著攝像鏡頭,猜測他們的戀人是否會“上勾”。真是煞費苦心。由於男嘉賓是台灣影星張世,魅力四射,結果三個被勾引的女孩中,有兩人不可避免地上當了。她們不僅默許了張世另約時間一起喝咖啡的約請,而且留下了自己的電話號碼,表現出進一步交往的情感期待。其中的一個女孩,在張世問她有沒有朋友時,居然謊稱:“沒有”。她說這話的時候,她的男朋友王先生正在眾目睽睽之下觀看這段錄相,可以想象他臉上的尷尬,和心中的感想。人們不禁要問,這檔節目到底要引導一種什麼樣的社會情緒,宣揚什麼樣的觀點?而那兩對情侶如果因此而出現感情裂痕,又由誰來負責任?

現在是一個大眾傳媒影響社會情緒的時代,這給主要由傳媒構成的文化工業提供了廣闊的馳騁空間。為了獲取高額利潤,它們往往摒棄文化的淨化功能,而將色 情和性稍作包裹就拿出來作公開的販賣,有的甚至連一塊遮羞布也不披。而由此造成對青少年身心的影響和損害,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據今年3月2日的《今晚報》報道,一名6歲的陳姓女童因為迷戀言情VCD影片而患上了一種怪病,一看見漂亮的男孩就想和他親吻,一看見漂亮女孩就嫉恨,往人家身上吐口水。家長為了讓她改掉這個“怪癖”,想了很多辦法,都不能奏效。她每天坐在電影機前,對著言情片中的男主角擠眉弄眼,搔首弄姿,或吐舌頭,傻笑。最近,在一家醫院,這名陳姓女孩被診斷為兒童情感障礙型強迫症。醫生分析,該病多為受到周圍環境中不健康行為影響或誘導所致,而陳童的患病,顯然與她過早受到言情片中的“愛情熏陶”有直接關係。孩子們的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這當然不是指物質,而是指情感和精神。筆者在學校附近的一些小店裏,看見有一種名為“忠貞卡”和“愛情濃度卡”的花花綠綠的小紙片出售,一些孩子一放了學,就蜂湧而入,五角錢一張,買這些卡片玩。在“忠貞卡”上,分別寫著“濃情蜜意”、“別有所思”、“移情別戀”等等;而在“愛情濃度卡”上,則是更為露骨的“天雷勾地火”、“你濃我濃,永浴愛河”。有一種“浪漫愛情卡”,居然標著“烈火幹柴”的字樣,據孩子們指點,隻要把手指按在上麵,就可以測試出“愛情濃度”。原來這些卡片上都有一個或幾個小黑點,手指按上10秒鍾後,卡片上的某一個彩色心形就會變色,心形旁邊的那一句話,就是測試的結果。這些話有:今晚可以約你嗎?她已經名花有主啦!男生要加油喔!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買卡的都是一些二、三年級的小學生,爭先恐後地測試,滿口裏像成人一樣“來電”、“馬子”地亂嚷,讓人不忍心聽。

為了賺錢,這個社會瘋了,連雪糕的名字也叫什麼“一代名妓”、“風流寡婦”、“小蜜傍大款”,還有什麼“新世紀好老婆”!孩子們長期生活在這樣的文化之中,怎麼能有健康的身心。去年,上海就出了一個小學生花4萬塊錢包男生的事件,今年4月20日的《南方日報》又有報道說,廣州市一個小女生因家中有錢,花兩萬多元,包起一個她認為很靚的“小酷哥”。更讓人震驚的是,事情發生後,女生的父母並不在意,坦言我女兒喜歡他,又花了錢,當然可以想“包”就“包”。這樣的父母真是少見,但是無獨有偶,上海那個女孩的母親,也基本上是這個觀點。記得她當時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地說,誰讓我們有錢!她的女兒才上小學五年級,不知道她將來打算把她培養成什麼樣的人?或是讓她就這樣在錢堆裏度過一生?而不約而同的是,兩樁醜聞中的男生家長,都表示出了一種憤慨,認為汙辱了他們兒子的人格。

這不管用,關健是那兩個小男生怎麼看待自己的被“包”。聽說事件曝光後,學校裏頗有一些小帥哥,表示也希望與那有大把“銀子”的女孩“拍拖”,那樣就有錢打遊戲機了!

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一年前,北京的報紙上,曾經熱烈討論過是否應該把“避孕套自動售賣機”安裝進大學的校園。正方反方爭鳴甚酷,攻守進退兩難。今年初,在上海,安全套發放機進軍幾所高校均告失敗,而在武漢、合肥的一些高校,安全套自動銷售機已悄然站住了腳跟。與此同時,港穗兩家企業在廣州的幾所大學免費派發安全套卻受到校方和學生的抵製。而一年後的今天,這樣的討論也顯然成了“小兒科”了。大學生們現在要討論的是:在大學校園裏,我們到底還有多大的戀愛空間?各種各樣的欲望、情 欲、性 欲、物欲、金錢欲、享樂欲、放縱欲,把戀愛的空間填滿,愛情隻能無奈出局。音樂、蠟燭、紅玫瑰;逛街、野遊、蹦蹦迪;或是關起門來,在房間裏做兩個人的遊戲——大學的戀愛空間就是這麼大,每一件活動,每一種表達,都需要金錢墊底。記得好象是普希金說過,比大地更廣闊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廣闊的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心靈。而在現代,在現代人的情感生活中,普遍失去的卻是心靈。你千萬不要誤會,以為手捧一束紅玫瑰就是純情和浪漫,它的主人說:我是學經濟的,講究成本投入和效益。如此看來,紅玫瑰也是一種成本投入,盡管在曆史上,它曾經負載過那麼多的浪漫和深情。

我不是性學專家,也不曾用統計學的方法得出性 行 為的發生在大學生中所占的比例,但在某大學,“避孕套自動售賣機”安裝的當晚即售出246隻,卻是在報紙上有數字公布的。僅此一點,就說明性 行 為在大學生中至少是時有發生,當然,這並不代表他們之間就沒有愛情,但也不能說這就是愛情,更不能說它最終指向婚姻。一首流行於校園中的搖滾歌詞富有特殊的意味:

我要的不是愛情

那玩藝兒虛偽不堪

我擊碎它的一刻

暴露了人的本性

這隻是一種震顫

不加掩飾的狂歡

美國學者馬斯洛說,我們的青少年已經使性“去聖化”,性無所謂,它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他們已經把它弄得那麼自然,使它在很多場合失去了詩意,這意味著它實際已經失去了一切。

我們不能說這隻是美國的情景,事實上,我們今天正麵臨著與美國的60年代相似的文化語境。科技的高速發展在給人類的物質文明帶來革命性變化的同時,也給人類的精神世界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人類的生活、道德、社會組織方式,無不受到震蕩與衝擊。從諱言性與愛,到崇尚愛、諱言性,再到性、愛平等,甚至崇尚純粹性 愛,人類在這個問題上已經走出了很遠很遠,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人類社會心理和觀念演變的軌跡。

讓我們以一首流行於辦公室男人中的順口溜來作為本章的結束:

一把握住小姐的手,

好像回到十八九;

一把握住情人的手,

一股曖流上心頭;

一把握住小姨子的手,

隻恨當年握錯了手;

回家再握老婆的手,

就像右手握左手。

《中國婦女報》曾頗為大膽地刊登了這首順口溜,可見它的廣為流傳。現代社會變化很快,關於情人的另類表述也越來越多,我在本章開頭提到的那些,小蜜、二奶、馬子、條菜,等等等等,在本章結尾的時候,就已經不新鮮了,現在時興借用一些實物來表達,比如魚:老婆是鹹魚,小姨子是金魚,情人是刀魚等等;比如球:20歲的女人是籃球,30歲的女人是乒乓球,40歲的女人是足球等等,再比如手。但不管是怎樣的表達和表述,都已與愛情相去甚遠。

我還要提醒諸位的是,請注意這所有表達中的男性立場,注意開頭出現的那句話:勃 起是現代男人最後的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