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卿多慮了!”李豫搖了搖頭,“朕並非那種‘雕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君主,愛卿兩次力挽狂瀾於既倒,是我大唐的功臣,朕以為尚書令一職對愛卿的褒獎還不夠!”
“若是皇上執意要設置尚書令一職的話,普天之下,隻有雍王殿下才有資格擔當此大任!至於微臣,能夠頤養天年就別無他求了!”郭子儀仍然跪在地上苦苦哀求道。
“愛卿執意不肯擔任尚書令一職,朕也不勉強,就依卿所奏,擢雍王李適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尚書令!愛卿為中書令,天下兵馬副元帥!朕賜愛卿丹青鐵卷一塊,圖似淩煙閣。此卷一出,如朕親臨。從此之後,愛卿便有上打昏庸平饋之君,下打奸邪讒佞之臣的特權!”郭子儀的謹小慎微讓李豫很是放心,便把這項特權賦予了郭子儀!
“微臣叩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臣定當為國盡忠,為朝廷效力,為天下百姓謀福祉!”郭子儀再次跪在地上,將頭重重地叩在地上。
“郭元帥,還有一件事情需要你親自去處理!朔方將士十分懷念你,朕封你為朔方節度大使,前往汾州,將仆固懷恩換下來,他該休息了!”每當一提到仆固懷恩,李豫便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辛酸!
“微臣遵旨!微臣還有一事相求,望聖上成全!李光弼、仆固懷恩二人是我大唐中興的棟梁之臣,縱使他們有萬般不是,還望皇上對他們法外施恩,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以示天恩浩蕩,讓那些身犯重罪能看到一絲希望!”仆固懷恩的驕橫,李光弼的偏執確實讓郭子儀痛心不已。但是如今天下局勢已定,他不希望自己的好兄弟、好部下遭受滅頂之災。
“朕何曾責怪過他啊,李將軍、仆固將軍二人曾隨朕平定叛賊,收複兩都立下過赫赫戰功,是朕的股肱之臣啊!可是他們偏偏不理解朕啊!罷了!罷了!一切都隨風而散吧!朕命你代仆固懷恩為朔方節度大使,隻是免去他河北副元帥,朔方節度副大使之職。他仍舊擔任中書令大寧郡王。李光弼此次未出兵勤王,並無大過,一切職務、爵位依舊如故!為嘉獎他的功勞,朕任命李光進為神策軍節度副使,隨朕左右!奉契丹王李楷洛之妻為燕國夫人,李光弼之妻淩思雪為薊國夫人!李光弼之子李晟為淮陽侯!你意下如何?”經過一番逃亡之後,身為天子的李豫似乎看淡了許多,對仆固懷恩不再是恨,更多的是可憐;對李光弼少了一番戒心,更多的是敬仰!
“微臣叩謝皇上!皇上宅心仁厚,我大唐定能千秋萬代,永世不衰!萬歲萬歲萬萬歲!”能得到這樣的結果,郭子儀喜出望外,跪在地上山呼萬歲!
仆固懷恩自是居功至偉,擁兵十數萬人。逼迫李豫懲治辛雲京、駱奉仙以泄私憤。但是,李豫的表現讓他大失所望!委屈至極的仆固懷恩破罐子破摔,一不做,二不休。興兵發難,屯兵於汾州,令其子駐紮於榆次。仆固瑒恃勇而驕,竟率兵攻打太原的辛雲京,被辛雲京狠狠地教訓了一番,被迫撤軍西移,但是在撤軍途中被亂兵所殺!
仆固瑒的死,更是讓仆固懷恩悲憤不已,半生戎馬,一家老幼四十六人死於國難,唯一幸存的兒子又陣亡於自相殘殺。一個女兒遠嫁回紇!仔細想來,並非他對不住朝廷,而是朝廷欠他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一怒之下,他竟然唆使吐蕃大舉入關,回紇屯兵於塞外。讓剛剛經曆了八年叛亂的大唐再次麵臨狼煙四起的危機。
然而,郭子儀的複出,嚇退了二十萬吐蕃奇兵;郭子儀出任朔方節度大使,單槍匹馬與回紇結成聯盟,又將朔方舊部全部招致自己麾下,可憐的仆固懷恩真的就變成了光杆司令!愛子陣亡、眾叛親離,最後就連他母親都要提著刀追殺他!這次反叛究竟有何意義?
悲劇!絕對是悲劇!眾叛親離的仆固懷恩在絕望中走完了他的人生旅途。淒楚的對自己這個人世間說了一聲道別!然而,他的一時之憤惹下的禍端卻成為了唐朝中後期一個永遠也無法根除的頑症。九泉之下的的仆固懷恩看到自己一生所做的努力而付諸東流,他會有何感想,是自責,還是內疚,還是應該慘然一笑,麵對自己九泉之下那些為國捐軀的烈士,他又將如何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