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風起洛陽(二)(3 / 3)

“備乃是不得已而為之,還望閣下恕罪,二弟、三弟,且將此人放了,殿下有請。”劉備先是躬身一禮,向關張二人言道。

進的宮內之後,蹇碩顯然還為剛才之事耿耿於懷,向劉辨行禮之時亦是對劉備一臉怨氣。

而當劉辨將先前劉備所言之事告訴他時,他亦是大驚,畢竟劉備所說之事皆是合情合理,無論是誰當手中掌有操控朝堂之權時都會有些想法,更何況如今天子年幼,更好掌控?

“殿下,安國侯雖忠心為國,但此事不得不防!”蹇碩想了片刻言道。

聽得蹇碩亦是如此說,劉辨心中更是著急,乃問計於劉備道:“皇叔既知如此,可曾想好何種對策?”

“陛下年幼,又親信於潘鳳,恐怕便是殿下前去,陛下亦不會相信,且如今潘鳳率軍征董賊餘孽在外,以在下觀之樊稠、徐榮之輩絕非潘鳳對手,恐待潘鳳得勝歸來之時,其勢更大。”劉備故作為難,又道:“在下早便有疑,殿下乃是先帝長子,自古立長不立幼,照理,合該殿下為天子才對,莫不是潘鳳那廝……”

蹇碩冷哼一聲,言道:“劉皇叔,先帝立遺詔之時我亦在旁,乃是親耳所聞,此言便可治你一大罪!”

蹇碩雖同意劉備先前之言,但劉宏所立的遺詔他卻是見過,自然不會聽劉備所說,加上先前本就對他不喜,如今自是出言反駁。

“此人究竟乃是何人?”劉備聽得蹇碩解釋,卻也一驚,不曾想此人竟是親眼見過劉宏立詔之人,要知道劉宏立詔之時僅有三公重臣知曉,難不成他是劉宏身邊的護衛?

劉備怎麼也不會知道,此人乃是劉宏最為信任的宦官,當初西園新軍之首,上軍校尉蹇碩。

劉辨見劉備所疑之事,亦是開口解釋道:“孤知皇叔乃是為大漢著想,隻是父皇立詔之時,孤與當今天子亦在,此事皇叔便無需再有疑心。”

“隻是劉皇叔之言雖有道理,但若安國侯當真是一心忠於漢室之人,我等如今所慮豈不是多餘?”待得蹇碩冷靜思考之後,雖覺得劉備所說的話很有道理,但想到當初潘鳳施計救過自己,又使得劉辨安然逃出洛陽,顯然不是那種不忠不義之徒,加上他對劉備有些厭惡,自然寧可相信潘鳳。

如此一來,到讓劉備大急,若是他此次不能說服劉辨,則無疑便會與他交惡,如此一來,則兩邊皆不討好。殿下,我亦知潘鳳有素懷忠心,但人心叵測,不得不防,還請殿下早離洛陽,回江東而去,若是潘鳳真有不臣之心,屆時殿下亦可於討董時一般,舉天下勤王之師,入京除之!”

劉辨自覺兩難,遂朝劉備揮了揮手言道:“此時孤已知,皇叔還請回府,莫再多言!”

見劉辨模樣,劉備知再多言也是徒勞,隻得歎了口氣,於關張二人出宮而去。

“蹇黃門,此事你如何看待?”

待得劉備出去之後,劉辨方才對蹇碩問道,畢竟比起劉備,無疑這蹇碩才是他最以為心腹之人。

“雖不喜此人,但不可否認,此前所言皆有道理。如今於洛陽之地,要職皆為荀氏一黨,又有安國侯領軍在外,不得不防。”蹇碩深思熟慮之後方才言道。

“安國侯數次救孤,又有除董賊之功,對大漢有恩,孤決然不信他會有二心。”對於這個曾經為自己老師的潘鳳,劉辨顯然有信心,“不過劉備此人亦是為大漢著想,孤自尋一時日向陛下請辭便是。”

蹇碩早便侍奉劉宏,所見父子相殘、兄弟相殘亦不在少數,自然知道劉辨留於洛陽會給百官一種極大的壓力,也隻有如今天子年幼,才會想將自己的兄長留於洛陽。

隻是想到先帝曾經對自己所言之語,蹇碩卻很有自信,對劉辨言道:“殿下,先帝亡前曾有一物托於老臣保管,若將此物獻於陛下,想來他人便不會懷疑殿下於洛陽會有奪位之心。”

“哦!父皇所托乃是何物?竟有如此大用?”劉辨聽罷亦是吃驚,問道。

“此物原為一璞玉,楚文王命人鑿此璞玉之石,得一寶玉。後此玉為趙惠文王所有,秦昭王得知,願以十五城以換此玉……”蹇碩侃侃而談,然傳至劉辨耳中,卻使得他目瞪口呆。

此物的事跡,原來身為皇子的劉辨又怎會不知?

“此物,可是父皇崩後便失蹤的傳國玉璽……”

=============================

哎~~~~大家給我點信心吧。看著可憐的訂閱。。實在想不通竟然會有這麼多的收藏。。小冷雖然不反對那些因為經濟問題而看盜版的朋友。但看完了盜版回來投個推薦應該沒問題吧?有多少作者是因為看著慘淡的成績堅持不下去的?就說光是今天一個玉璽的問題我就和某個書友爭辯了近2個小時。

就這樣的成績真的讓我很沒信心!算了。不說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