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風起洛陽(二)(2 / 3)

荀攸、荀彧二人自然明白荀爽之言。他身為太傅,帝師,稱之為宰輔亦非不可,加上當今天子年幼,凡事皆問於他,可謂一國大權多數落於他手,又怎會不惹人妒忌?

而幾日來,荀爽自於家休養之後,劉協更是常派人探望,若非不可,恐怕他早已親身前來。此等厚待,古今少有,甚至有人背後將荀爽所掌之權比為“董太師”一般。

或許是太過勞累,荀爽又與荀攸荀彧二人嘮叨了幾句便於榻上睡去,二人會意,自是出房而去。

劉備自聽得那李希之言,可謂是寢食難安。讓他放棄好不容易得來的官職以及皇叔之名顯然不太可能,而同時,他也知道,當今天子劉協對他並不在乎,反倒是劉辨還將他視為心腹之人。

深知時間越久,危險便會越大,劉備最後終於忍不住,尋得劉辨空閑之時,入宮尋他。

“殿下。”

劉辨命人將劉備引入之後,劉備便直接拜於他麵前言道。

“皇叔這是為何?”劉辨亦是一愣,疑問道。

劉備拜伏於地,言道:“敢問殿下是否有不臣之心?”

劉辨一聽,不明劉備之意,起身擲書於地,怒道:“皇叔此乃何意?孤身為當今天子兄長,行事皆按本分,何來不臣之心!”

“可在下卻於市井之中聽聞殿下不歸封地,乃是欲與天子爭奪帝位。所以方才前來求證一番。”劉備起身言道:“若殿下無不臣之心,還望早日歸封地。”

劉辨聽罷,言道:“皇叔此言究竟何意?孤與天子乃是同父兄弟,如今方才留於洛陽,又豈會有不臣之心?何況……”劉辨方才想言自己本就不想當皇帝,但隨即一想這劉備雖稱為皇叔,但對他,劉辨卻知之甚少,自是沒有必要解釋,遂又言道:“何況孤如今不過與天子一敘兄弟之情,又有何懼?”

“殿下雖如此想,但備恐他人非如此想,若是他等為一己之利,以為殿下有不臣之心,進而除之,則悔之晚矣!”

劉辨疑道:“為何人之利?孤乃大漢秣陵王,除卻當今天子,又有何人膽敢取孤性命?”

“殿下曾想過如今大漢之權在何人手中?”劉備聽得劉辨之言,知自己先前之話起了效果,忙又言道。

“大權不在天子手中,難不成在你手中?皇叔當真荒唐!”劉辨方才說完,便感覺一驚,言道:“皇叔所指可是當今太傅荀爽荀慈明?”

劉辨亦是知道如今天子年幼,而國事幾乎都是經過帝師荀爽之手,如此一來,豈不是大漢之權都交付於荀爽?

“非也!慈明公乃是天下大儒,一心輔於漢室,又怎會恃寵而驕,奪大權為己用?”劉備搖了搖頭解釋道:“所言者乃是荀氏一族其餘在洛陽為官之人!他們仗慈明公之勢,如今所掌之權比之董賊亦不差分毫,今聞慈明公抱恙居於家中,朝中之事皆交予其族中荀彧、荀攸二人,假以時日,恐大漢之權旁落矣!”

荀爽抱病之後,劉辨亦是前去拜訪過,自然也見過荀攸、荀彧二人,隻是如今聽得劉備所說,才注意起來。

見劉辨若有所思,劉備又道:“聽聞安國侯出征之前曾將洛陽兵權交予那荀攸,且便是安國侯亦是慈明公弟子,與荀攸、荀彧之輩關係甚密,若他們當真懷有二心,恐怕會是第二個董賊!甚至比董賊還要可怕。”

“皇叔休要胡言,潘師一心為國,又為先帝遺詔輔政大臣,又怎會有不臣之心?更何況其妻乃是萬年長公主,亦是皇親!”劉辨想罷,不信道:“想來乃是皇叔醉了,來人,送皇叔回府休息!”

隻是等了許久卻不曾見人入內,劉辨一驚,看著於下的劉備。

“殿下勿憂,乃是在下命兩位義弟於門外守衛,不放任何人入內!”劉備見劉辨樣子,忙解釋道:“安國侯或許以往乃是一心為國,隻是人皆有私心,便是安國侯亦非聖賢,待他手掌大權,可掌控朝堂之勢時,難免心中會有他想。”

見劉辨已有疑心,劉備又馬上道:“自古謀逆之人原本又有幾人不是忠心可嘉?但在帝位、天下之權的誘惑下,皆會慢慢改變,劉備身為宗親,不得不為我大漢著想!”

“這……”劉辨聽罷,漸漸也覺得有些道理,畢竟如今潘鳳一黨確實已掌洛陽兵權,屆時若他當真有異心而荀爽又死,恐怕無人可以製止。

“你二人不過一區區校尉,竟敢擋我入內?”

正當劉辨沉思之時,卻聽得門外有爭吵之聲。

劉辨聽得那人聲音乃是其護衛蹇碩,自是開口言道:“皇叔且將此人放入,此乃一心忠於孤之人,當可深信。”

“諾!”劉備聽得劉辨所言,知此人乃是於聯軍之時****護衛劉辨左右之人,便出門將他請入。

隻是出得門後才發現蹇碩欲要進入,然卻為關長二人所阻攔,自是大怒,又恐劉辨有險,便想要硬闖,然他武藝又怎能和關張二人相比,自是被其二人擒住,不得動彈。

“劉備,你欲反也?”蹇碩被關張二人所擒,自是身懷怨氣,看到劉備便開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