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娶王小姐無非是羅先生向變心的範小姐報複而已。而範小姐的婚事卻擱淺了。一次重遇之後,羅先生發覺自己還是被範小姐身上的新女性氣質吸引。她那秀麗的容顏,那淡雅的裝扮,那細膩的筆觸,都讓羅無法割舍。兩人於是舊情複燃了,伴隨而來的是羅的再一次離婚。這一次離婚也進行的不容易,幾年中,範小姐一邊在身邊支持著羅的奮鬥,一方麵精心維係著自己對於羅的吸引力,她當然知道,羅最喜歡她淡雅的美。“她仍舊保持著秀麗的麵貌。她的發式與服裝都經過縝密的研究,是流行的式樣與回憶之間的微妙的妥協。”不得不說,範是一個聰明的女子。
可是,她又不足夠聰明,最後還是流於平庸了。後來,她和羅終於如願以償結合了。可是,結婚後,羅卻發現她變了一個人。“她在家裏成天躺在床上嗑瓜子,衣服也懶得換,汙舊的長衫,袍叉撕裂了也不補,紐絆破了就用一根別針別上。出去的時候穿的仍舊是做新娘子的時候的衣服,大紅大綠,反而更加襯出麵容的黃瘦。”
此後的她當然過的不那麼體麵。羅把第二任太太,必範要小上好幾歲的王小姐給接了回來,還把鄉下的第一任妻子給接了過來。此後,她的餘生就在天天對丈夫的冷嘲熱諷中度過。
如果範小姐年輕時不是散發出那樣一種獨特的美,如果她不是那樣精於用美維係住羅的心,也許羅是堅持不到和她結婚的。可是擁有了婚姻之後,她卻大意了。
女人一輩子要用盡心機的,其實隻有自己。包裝自己、裝點自己、更新自己,不是為拴住哪一個男人,而是為了讓自己保持住一份讓男人為之心動的吸引力。至於選擇與否,完全看自己心意。選擇的餘地多了,女人就瀟灑了,無論如何,是不至於淪落為一個跟男人指鼻互罵,或與女人爭風吃醋,大吵大鬧的境地,也不會淪為自己都不忍看的黃臉婆。
一生牽累女人的,無非是男人與愛情。而這兩樣東西,都是與美分不開的。女人永遠都要美。可以是環肥,可以是燕瘦;可以是烈酒,也可以是香檳;可以是玫瑰,也可以是百合。聰明的女人,歲月對她而言是酵母,經過沉澱和發酵,在不同的時期出散發出不同的味道。而那味道,會讓人身邊的人為之驚歎倒是其次,重要的是,令自己升華。
沒有擁有美麗的女人,不要談自由。不要忽略每天與你相伴的敵人,時間。或打敗它,或與它和解。因為,女人最重要的幸福,從來都與美有關。
女人要多花錢在時裝店裏
時間即是金錢,所以女人多花時間在鏡子前麵,就得多花錢在時裝店裏。
——節選自張愛玲《談女人》
有一些全職太太罵家裏的負心漢:我陪他租過十多平米的房子,我陪他走過了十多年艱苦的歲月,我陪他吃過苦的!可是他事業有成了,卻花心起來了!
是的,你陪他吃過苦,你陪他度過了男人最尷尬的十多年。但是有句話說得好:此一時彼一時。十多年過去了,他事業如日中天,開始走在各色的高檔商場和漂亮的女子之間,而你卻變成為了一個家庭主婦,隻能靠在家裏打掃房間過日子。
你和他也此一時彼一時了,越來越不同。他回到家看到的是你的圍裙,聞到的是身上的菜香,那個曾經穿著漂亮的衣服、抹著香水的女子竟這般不同了。這十多年,他的身價一直在漲,而你的身價卻越來越往下跌落。你的衣櫃裏的衣服,是不是早已過了當季的潮流,你拿的包包是不是早已是幾年前的款式了,而你的皮膚是不是也很少護理過……
張愛玲說:“時間即是金錢,所以女人多花時間在鏡子前麵,就得多花錢在時裝店裏。”這句話永遠不會過時,一個愛美的女人才會有永久的市場。因為她愛自己。愛自己,別人才能來愛你。
張愛玲是出了名的愛漂亮衣服的人,她曾說過,愛逛街,尤其愛在巨大的櫥窗前駐足而流連忘返。
她在作品中寫人的穿著打扮,有一套工夫,這是其他的現代作家望洋興歎的。《沉香屑第一爐香》裏,其中有寫到葛薇龍在姑媽家裏試衣服,她形象的比喻給各種衣服的質感寫得活靈活現: “毛織品,毛茸茸的像富於挑逗性的爵士樂;厚沉沉的絲絨,像憂鬱的古典化的歌劇主題歌;柔滑的軟緞,像《藍色的多瑙河》,涼陰陰地匝著人,流遍了全身。”
衣服,在她的世界裏是有生命的。每一件衣服裏,都藏著一個美麗的夢,讓她的年華增添更絢麗的回憶。
像她母親一樣,張愛玲是極怕束縛的,穿衣打扮也是如此。一身美麗的著裝,加之他人眼光和偏好,便如同一種綁縛。這是張愛玲斷然接受不了的。
張愛玲在衣服裏能發現了自己的喜悅,她自己選料、設計,從色調、搭配到式樣,她都精心投入,仿佛要把生命裝扮得如衣服般華麗、絢爛,別具一格。
張愛玲從香港回到上海後,有一次弟弟子靜來看她。那天,她穿了件布旗袍,大紅色底子,款式像外國女人連衣裙式的旗袍,俏皮極了,旗袍下梢隻到膝蓋,露出修長的腿。當時,這種時髦的新式衣服還是獨一份,這種獨一無二正是符合張愛玲的個性,亦是她的人生。
子靜驚訝極了,趕忙問姐姐哪來的時髦貨。
她淡然一笑:“真是少見多怪,在香港 這種衣服簡直太普通了,我還嫌它不夠特別呢?”
又一次,張愛玲一位朋友的哥哥結婚,她前去道喜,穿了一套前清老樣子繡花的襖褲,滿座賓客無不驚奇。此時,子靜不勝感歎:“上海人全跟我一樣少見多怪。”
張愛玲之於衣服的牽掛惦念,非一往情深一句了得。在她而言,衣服永遠不隻是一塊遮羞布,也不僅是取暖的工具,衣服體現著一個人的個性、生活的色彩和狀態,以及對美的無限追求,衣服裏是有著款款深意,和一個華美的夢境。
對衣服,張愛玲曾有過一句精辟概括:對於不會說話的人,衣服是一種言語,隨身帶著的一種袖珍戲劇。我們不僅選擇了自己穿什麼衣服,而且選擇了一種表達方式。一旦穿上了這樣那樣的衣服,我們的身體也就會受到這樣那樣衣服的製約,久而久之,從衣服上發布的信息,就會悄悄地侵入我們的身體,再由我們的身體浸入我們的靈魂,我們就與衣服合一了。我們受衣服的影響,我們即衣服,衣服即我們;衣服成為我們,我們成為衣服。
人活在各種各樣的衣服裏,以此來扮演不同的角色,演繹不同的故事。你穿著圍裙,手裏滿是蔥花味兒,那麼你體現給你的另一半的就是你是一個廚娘;你穿著蕾絲睡衣,抹著高檔香水,你呈現給你的另一半的就是你是一個性感尤物;你穿著正式,帶著眼鏡,你呈現給你的另一本的就是你是一個職業女性……女人的美有很多麵,都可以通過衣服體現出來。萬萬不能讓自己陷入一個角色中拔不出來,要知道男人是好奇的動物,他們永遠追求多變和新穎。
女人,別指望每天在家裏洗衣服做飯,就能抓住男人的心。不提升自己的身價,別指望對方對你相敬如賓。女人永遠不要忽略自己。愛他人,愛世界,更要愛自己。對鏡梳妝,淺描眉,輕點唇,細敷粉,穿上美麗的衣裳,當看著鏡中人一點點的亮起來,男人對自己的愛也會亮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