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般來說,在平原地區采用的是大苗造林,栽植後生長比較快,苗木的成活率比較高;在低山穀地或丘陵地區一般采用的是壯苗造林,一般要選擇高5—6m,胸徑為3—4cm的壯苗。
五、造林密度和方法的選擇
1、在立地條件比較差的造林地,應當采用密植方式。地下水位比較高的林地,可通過培育中徑材確定造林密度,一般每株營養麵積達15—24m2,主伐年限為8—10年。
2、在立林條件比較好的造林地,應該采用稀植方式,培育一級木材。一般每株營養麵積為24—30m2,主伐年限為8—10年。
3、在有計劃進行密植的前提下,間伐潰瘍病嚴重的楊樹,確保必要的株數,但是應該在種植後三年內進行間伐,否則,樹冠升高將會影響剩餘楊木的生長。
4、對於渠路造林可利用邊際效應理論,適當的加大造林的密度,但是林木間距要大於2米,行距也應該在適合的範圍內。
六、栽植技術的使用
1、栽植方法:“三埋兩踩一提苗”的楊樹栽植要領,也就是先回表土和肥料攪拌均勻,挖20cm的深度,將樹苗放入塘中,扶正後在填入表土的一半時,將樹苗輕輕往上提提,使根係和土壤更為緊密的接觸好,然後踏實,澆上足量的水,再進行填土、踏實,在距地麵15cm左右時,再澆一次水,使填土下沉,土壤和苗根密切接觸,等水滲入土壤後,將樹苗扶正並培土。
2、苗木的處理:在運苗、起苗、栽苗的各個環節,都要注意對苗木水分的保持。在起苗前應該進行灌水,在運苗的過程中要保持苗根的新鮮性和完整性,盡量使起苗、運苗、栽苗連續進行,對於不能及時栽培的苗木要妥善的進行假植處理,把根部在清水中浸泡1—2天,剪去苗木的側芽或側枝。
3、栽植時間:一般來說,要在3月下旬—4月初或者10月底—11月中旬進行楊樹的種植,因為此時苗根容易生根,可有效的減少苗木水分的蒸騰。
七、加強楊樹的撫育管理
1、合理施肥。一般來說,楊樹施的肥為尿素。第一年是不追肥的,第二年每株施肥0.3公斤,然後第三年施肥0.4公斤,從第四年開始直到采伐前2—3年一直每年每株施肥0.5公斤。可以通過在樹冠邊緣進行挖溝深埋或使用機械中耕撒施等辦法進行施肥。
2、鬆土除草。如果在一段時間後放棄對林地的土壤管理,就會造成雜草叢生,土壤硬化等現象,導致楊樹產量的大幅度下降,所以每年都應該使用機械中耕對林地進行除草。木材生長加快,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
3、防治有害生物。對有害生物的管理,一般采用“預防為主、綜合管理”的方針政策。
楊樹的葉部生蟲會造成樹葉被吃光或者提早掉葉,對樹木的光合作用產生不利影響,阻礙了楊樹的生長,長期下去可能導致楊樹的死亡,所以,對葉部應該早發現、早管理,要抓住害蟲的薄弱環節,在盡量減少環境汙染的前提下對葉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
(作者單位:155700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通河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