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雞血紅玉名冠中華,鑒賞收藏再出新貴(1 / 2)

雞血紅玉名冠中華,鑒賞收藏再出新貴

新文學/新境界

唐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李世民壽誕,桂州刺史向皇帝進貢了一塊“瑞石”作為壽禮,此石上有“聖主大吉,子孫五千歲”等字樣的天然奇文。唐太宗見到此石龍顏大悅,對大臣李靖稱讚道:“碧桂之林,蒼梧之野,大舜隱真之地,達人遁責之鄉,觀此瑞文,如符所兆也,公可亦巡乎?”自古以來,玉石作為君子的象征而被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作為一代賢君的唐太宗竟對這塊奇石如此讚譽,恐怕除了那“聖主大吉,子孫五千歲”的吉語暗合了天子特殊的心理需求外,奇石本身帶給他的震撼也是無言可喻的。然而富庶一時的唐王朝雖搜羅了天下珍寶,卻無緣見識桂林雞血玉,這不得不說是唐太宗的一大遺憾。

關於桂林雞血玉,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女媧用五色巨石補天時,粘連在五色巨石上的一些碎石散落到桂林龍勝一帶,隨著時光流逝,當初的這些碎石就深深埋入了大山,碎石在曆經了億萬年後,吸收天地之精華與山川之靈氣,最終形成了桂林雞血玉。

桂林雞血玉產於桂林市龍勝縣三門鎮一帶的山區,古地質板塊縫合帶深海底火山噴發產物,形成年代距今約10億年,是一種以雞血紅色為主色調的碧玉岩,故曰“雞血玉”。2006年經中國寶石檢測中心鑒定,“雞血玉”摩氏硬度為6.5—7度,化學成分為二氧化矽,主要分成為玉髓,石英等矽質礦物,其玉質細密、溫婉凝潤,拋光後呈玻璃光澤,具有很好的雕琢加工特性。與所有的玉石一樣,經過精工雕琢,能更顯桂林雞血玉溫潤高雅、華貴脫俗的本質。

古語有雲:黃金有價玉無價。玉石文化是中華文明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兒女的心目中,美玉不僅得到了大自然的恩寵與滋潤,更是飽受天地之精華所沐浴而出的萬年靈物。美玉是君子高潔、廉明、正直的美好象征,更是吉祥、地位、權力和財富的象征。

在種類繁多的玉石中,桂林雞血玉以其獨特的色彩魅力、精致的雕刻技藝和豐富的收藏價值在眾多玉石中脫穎而出,成為玉石收藏家和賞石專家們追捧的對象。東漢文學家王逸在其 《玉論》中有這樣的語句:“赤如雞冠者為最,黃如蒸栗,白如凝脂者又次之,黑如點漆,青如新柳,綠如鋪絨者又次之。”然而,在中國這樣一個崇尚紅色的民族中,在一個玉石文化貫穿了整個華夏文明始終的過程裏,一直沒有出現過以紅色為主色調的玉石,而桂林雞血玉的出現,恰巧填補了玉石文化的這一空白。

桂林雞血玉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紅”。紅色作為中華文化的圖騰和精神皈依,其淵源可追溯到古代對日神的虔誠膜拜。在原始社會,太陽是萬物生長的源泉,象征永恒、光明、生機、繁盛、溫暖和希望。紅是中國人的魂,是華夏民族經過世代承啟、沉澱和深化的精髓,是傳統文化最原始的底色。桂林雞血玉自身圖紋豐富多彩,顏色鮮豔誘人。在桂林雞血玉藏品中,有狀似雲海翻騰,似輕霧纏繞,似龍騰虎嘯,更有色澤絕佳者,不可勝數,其豐富的顏色和質地,已經超出了單一的觀賞意義,成為巧奪天工的絕佳藝術珍品。

2010年3月13日在北京新華社召開的“桂林雞血玉研討會”上,著名表演藝術家、藏石家藍天野說:“這次關於桂林雞血玉的發現,我覺得不僅僅是一個新的玉石品種的發現,應該說是我們中國的賞石界的一個典例,使得我們在科學的提高與美學品味等方麵,讓中國賞石文化又前進了一步。就這個新玉種而言,它的色澤以紅色為主,也有黑、黃等顏色,這個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一個很典型的、中國的、古典的、民族的一種重要的色彩,呈現出他的高貴吉祥,是民間帶有超強親和力的色彩。”中國觀賞石協會科學顧問、著名賞石評論家侯康乙也在此次研討會上發言時指出:“桂林雞血玉以紅色著稱,紅色出現在石頭中,是非常重要和珍貴的顏色。”